快訊

邱軍涉酒駕撞死運將逃逸 檢起訴移審…法官裁定20萬交保

直播/台幣狂升 央行總裁楊金龍下午4時30分親上火線說分明

虐童案傳喚鑑定人調查 劉彩萱竟「自稱」童年受家暴才犯案

報完房屋稅後遇災損、都更減稅怎麼算? 財政部最新解釋

房屋稅改年徵,為即時減輕災民的稅務負擔,財政部今日發布解釋令。聯合報系資料照
房屋稅改年徵,為即時減輕災民的稅務負擔,財政部今日發布解釋令。聯合報系資料照

房屋稅差別稅率2.0新制啟動後,將按月徵收改為按年徵收,符合減免條件的房屋須在每年3月22日之前申報,但要是遇到申報後才遇到重大災損、或符合《都市更新條例》等減免規定,究竟該如何處理?財政部為更即時地減輕災民的稅務負擔,並減少爭議,對此發布解釋令。

房屋稅新制將由按月徵收改為按年徵收,且符合減免條件的房屋,例如遭受重大災害毀損的房屋,需在每年3月22日之前申報,不過有民眾提出,若房屋在申報期後才遭遇重大災害毀損,或符合《都市更新條例》等減免規定的情況,如何進行減免申請?

財政部解釋,首先,針對重大災害毀損房屋減免,自2025年起,若房屋在重大災害中毀損,並符合免徵或減半徵收的規定,將從災害發生當年開始,直到減免原因消失當年為止,按年減免房屋稅,如果納稅人未在申報期限內報告房屋毀損情形,則仍可自當年起享有減免。

再來是,《都市更新條例》等減免規定,財政部指出,自2025年起,符合《都市更新條例》等規定的房屋,將根據相關條例的施行細則規定的減免起算點,計算課稅年數,並依此適用相應的減免比率,若減免起算當年房屋課稅年數不足一年,則會有不同的減免比率適用於不同月份。

舉例來說,若納稅人家中房屋於2025年5月1日因災害毀損達五成以上,且該屋在申報期限後,也就是在今年3月24日後受損,並於2026年6月修復完成,則該屋在2025年和2026年的房屋稅均可免徵。

另外,若房屋符合《都市更新條例》第67條規定,更新後享有房屋稅及地價稅減半徵收優惠2年。

舉例來說,假設A房從更新結束後的下個月(2024年10月)開始,這棟房屋享有兩年減半徵收的優惠,從2024年10月到2026年9月享有減半徵收,但是從2026年10月到2027年6月的9個月,超過2年的期限,這部分的房屋稅就不再減免,依規定徵收全額稅金。

房屋稅 財政部
💰2025報稅/5月報稅季到了 今年新制重點、減稅攻略一次看

延伸閱讀

台灣若列「骯髒15國」 恐衝擊經貿?財部觀察到這兩件事

打造台灣獨有發財夢 財政部:中獎記得感謝「統一發票之父」

房屋稅2.0戶籍規定 惹議

華府延長制裁豁免 雪佛龍委內瑞拉業務營運至5月底

相關新聞

房屋稅新制出包 雙北恐逾10萬人遭殃

房屋稅二點○新制昨起開徵,但出包現象持續擴大,不少自住房屋遭列「非自住」,導致稅金倍增,北市已重印五萬多分稅單,新北市部...

5月報稅季到!單身年收超過44.6萬才需繳稅、優惠方式這裡看

5月的報稅季又來了,小弱肌這次整理了報稅的優惠還有最簡單的繳稅方法,覺得喜歡的話也可以幫我分享給家人朋友喔。

2025所得稅免稅額、級距、手機報稅教學1次看!注意這1費用要自行申報

月報稅季即將到來,今天這篇文章,要獻給每年一到5月就開始焦慮的你,還有人生第一次要報稅、腦袋已經轉圈圈的你。你是不是曾經有這種想法:「我有打工、我有領ETF股利,那我要報嗎?」、「我還在唸大學,會不會被國稅局叫去喝咖啡?」 別擔心,我懂你。因為我自己第一次報稅時,也是一個頭兩個大。但後來我發現,其實報稅就像寫一份「年度小結」,只是這份報告是交給政府的,內容是「我去年賺了多少?要不要繳稅?有沒有機會退一筆錢?」

不只延長申報期限!資誠會計師詳解報稅五大變化

因應美國近期推動的「對等關稅」政策,對台灣企業營運與整體經濟帶來壓力,財政部公告兩項重要措施,協助企業與民眾有更充裕的時...

無扶養5歲小孩、70歲長輩、年薪逾44.6萬 「單身貴族」1公式算出綜所稅額!

在2025年的綜合所得稅申報中,免稅的總額達到44.6萬元。這意味著,若是一名單身職員,且沒有扶養5歲以下的小孩或70歲以上的長輩,年收入若未超過44.6萬元,則無需繳納任何稅款。

5月所得稅懶人包/每人都有21萬減稅額度、滿足「1條件」年收62萬免稅

綜合所得稅報稅季節來臨,今年的扣除額為何?應該繳納多少稅款?這篇文章將幫助民眾全面了解綜所稅的計算方式。 根據財政部的公告,113年度每個體的基本生活費用為新臺幣21萬元(較112年度增加8,000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