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邱軍涉酒駕撞死運將逃逸 檢起訴移審…法官裁定20萬交保

直播/央行出手!匯市成交大量 台幣升至30.145元

虐童案傳喚鑑定人調查 劉彩萱竟「自稱」童年受家暴才犯案

危老重建 房屋稅減半徵收

危老重建可享有房屋稅減免,減半徵收期間最長可達12年。 (聯合報系資料庫)
危老重建可享有房屋稅減免,減半徵收期間最長可達12年。 (聯合報系資料庫)

危老重建可享有房屋稅減免,減半徵收期間最長可達12年,不過地方財稅局提醒,民眾仍應留意重建完成後,所有權如果再轉移,可能會影響租稅優惠適用,提醒民眾留意相關規定。

台南市政府財稅局表示,有民眾向財稅局詢問,名下透天厝已經主管機關核准通過《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危老條例)重建計畫,未來若建築物完成重建後,是否可享有房屋稅優惠。

財稅局表示,依據危老條例規定,若自然人、法人在2027年5月11日前申請危老重建計畫,並在建築物重建完成後取得使用執照,需由起造人(通常是建商)備妥申請書及相關文件,向地方稅所屬稽徵機關提出申請,才能享有地價稅及房屋稅減半徵收兩年的優惠措施。

圖/經濟日報提供
圖/經濟日報提供

財稅局表示,依規定,若重建前合法建築物的所有權人為自然人,且持有重建後的建築物,在重建完成後兩年內未進行移轉,則該所有權人可再享有最長十年房屋稅減半徵收優惠。

換句話說,加上重建完成後原享有的兩年房屋稅減半優惠期間,重建後建築物房屋稅最長可減徵12年。

地價稅方面,財稅局表示,在重建期間,因土地無法使用,地價稅免徵,但重建期限應依建築期限完成,如果重建期程延宕,且可歸責於土地所有權人,將取消免徵地價稅優惠。

財稅局指出,建管機關核發建築執照時,應核定重建房屋的建築期限,如未依規定展期或已超過展期期限仍未完工等情形,建照將自展期期限屆滿日起失去效力,屆時建管機關將以書面通知稅捐機關,依規定課徵地價稅。

另外常見的錯誤則是所有權轉移,財稅局說明,在重建後兩年內,地價稅、房屋稅均享減半徵收,且兩年過後,只要十年內所有權人均未轉移,仍可繼續享有房屋稅減半的租稅優惠;但若轉移給第三人,將取消優惠。

舉例來說,王先生是重建前的房屋所有人,重建後兩年內適用房屋稅減半徵收,只要未移轉所有權,理應在重建後三至12年內繼續享有減半優惠。但陳先生在重建後第四年將房屋贈與給女兒,因所有權轉移,女兒將無法適用房屋稅減半優惠。

地價稅 建築物 房屋稅
💰2025報稅/5月報稅季到了 今年新制重點、減稅攻略一次看

延伸閱讀

地震災損!台南楠西、玉井民宅紅黃單已達688戶 財稅局主動辦減稅

男欠繳房屋稅及交通罰款27萬 萬里「文尼真佛」宮廟2拍

中華電信行動AI影像服務 助力嘉縣財稅局強化科技執法

高市議會通過房屋稅新制 估42萬自住戶可減稅

相關新聞

房屋稅新制出包 雙北恐逾10萬人遭殃

房屋稅二點○新制昨起開徵,但出包現象持續擴大,不少自住房屋遭列「非自住」,導致稅金倍增,北市已重印五萬多分稅單,新北市部...

5月報稅季到!單身年收超過44.6萬才需繳稅、優惠方式這裡看

5月的報稅季又來了,小弱肌這次整理了報稅的優惠還有最簡單的繳稅方法,覺得喜歡的話也可以幫我分享給家人朋友喔。

2025所得稅免稅額、級距、手機報稅教學1次看!注意這1費用要自行申報

月報稅季即將到來,今天這篇文章,要獻給每年一到5月就開始焦慮的你,還有人生第一次要報稅、腦袋已經轉圈圈的你。你是不是曾經有這種想法:「我有打工、我有領ETF股利,那我要報嗎?」、「我還在唸大學,會不會被國稅局叫去喝咖啡?」 別擔心,我懂你。因為我自己第一次報稅時,也是一個頭兩個大。但後來我發現,其實報稅就像寫一份「年度小結」,只是這份報告是交給政府的,內容是「我去年賺了多少?要不要繳稅?有沒有機會退一筆錢?」

不只延長申報期限!資誠會計師詳解報稅五大變化

因應美國近期推動的「對等關稅」政策,對台灣企業營運與整體經濟帶來壓力,財政部公告兩項重要措施,協助企業與民眾有更充裕的時...

無扶養5歲小孩、70歲長輩、年薪逾44.6萬 「單身貴族」1公式算出綜所稅額!

在2025年的綜合所得稅申報中,免稅的總額達到44.6萬元。這意味著,若是一名單身職員,且沒有扶養5歲以下的小孩或70歲以上的長輩,年收入若未超過44.6萬元,則無需繳納任何稅款。

5月所得稅懶人包/每人都有21萬減稅額度、滿足「1條件」年收62萬免稅

綜合所得稅報稅季節來臨,今年的扣除額為何?應該繳納多少稅款?這篇文章將幫助民眾全面了解綜所稅的計算方式。 根據財政部的公告,113年度每個體的基本生活費用為新臺幣21萬元(較112年度增加8,000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