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女怨總遇渣男 醫揭4點「戀愛腦」跡象!解決方法曝

一名25歲女業務自述,在每段感情中都盡心盡力,甚至忽略個人感受,將伴侶意見擺在首位,卻總遇到渣男,後來因擔憂新任男友的忠誠度,緊迫盯人地要求對方報備行蹤,讓彼此都常處在身心緊張的狀態,她也被焦慮、失眠等問題纏身,脾氣變得暴躁易怒。
周伯翰身心醫學診所院長周伯翰說,經會談與心理評估,他發現女業務有俗稱「戀愛腦」引起的焦慮症,但在心理諮商、藥物治療半年後,她逐漸在親密關係中恢復自信心,並學會保持適當界線,與男友的感情也愈來愈穩定。
周伯翰表示,戀愛腦(Love Brain)原本來自於網路流行語,屬心理現象,用來形容一個人過度沉迷愛情、失去理智,甚至影響到生活其他事物的狀態,「這種人往往將戀愛視為人生的核心,過度包容戀人的行為,甚至犧牲自我。」
戀愛腦的特徵
1. 戀愛至上:談戀愛時,把感情擺在第一,忽略朋友、工作或興趣等其他生活層面的事物。
2. 過度依賴:極度依賴伴侶,看不到對方就感到焦慮不安。
3. 失去理性判斷:即使對方行為不當,仍選擇自我安慰、合理化對方的行為。
4. 忽視自我:可能會放棄個人目標,把所有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對方的生活中。
「戀愛腦並非單純的戀愛,而是涉及心理因素與成長經驗共同影響的結果。」周伯翰解釋,戀愛腦常見於有童年創傷經驗的人,包括父母忽冷忽熱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童年時遭遇父母離異的分離創傷,形成「焦慮型依戀」,面對愛情時的特徵包括,害怕失去戀人、渴望時刻獲得伴侶的關注與愛護、過度在意對方的情緒變化、遇到衝突時容易情緒化。
至於如何改善焦慮型依戀、擺脫戀愛腦?周伯翰建議,患者可尋求心理諮詢措施,包括建立自我價值感,提升個人獨立性,讓愛情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其次提升在感情中的安全感,與伴侶建立健康的溝通模式,減少過度擔憂,並培養健康的戀愛觀、秉持理性態度評估感情關係,避免認知偏誤。
此外,周伯翰說,患者也應理解愛情的本質,體會到愛情應是互相扶持,而非單方面犧牲,更宜加強心理韌性,可透過心理成長書籍、心理諮詢或自我反思,學習如何建立健康的親密關係,皆有助於建立更健康的戀愛觀,避免在愛情中迷失自我。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