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翁曉玲索資遭疑涉國家機密 卓榮泰:以後她索資我同意才能給

3大境外金融中心前10月賺逾15億美元 全年戰「2」字頭

2024年累計前10月銀行、證券和保險等三大境外金融中心稅前盈餘15.55億美元,年增9%已連兩個月呈正成長。路透
2024年累計前10月銀行、證券和保險等三大境外金融中心稅前盈餘15.55億美元,年增9%已連兩個月呈正成長。路透

據金管會統計,2024年累計前10月銀行、證券和保險等三大境外金融中心稅前盈餘15.55億美元,年增9%已連兩個月呈正成長,金融圈指出,11~12月有美續降息利多,但仍有債券評價損失利空,多空交錯,全年獲利能否挑戰「2」字頭難料。前波高點是2022年全年賺近23億美元。

境外金融中心是指3O,包括銀行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證券國際業務分公司(OSU)、及保險國際業務分公司(OIU),又以OBU獲利貢獻占逾95%為主力。

這三大境外金融中心是金管會推動資產管理中心的重心,以融合境內分行、私人銀行並與國銀海外分子行串聯,再結合家族辦公室,打造虛實整合的金融聚落,例如OIU與OSU都可協做OBU做聯合開戶、共銷,提升客戶黏著度。

一家銀行主管說,3O獲利優劣多受國際市場利率、匯率牽動,若未來能轉型以資產管理為重心,降低市場波動影響,對穩定金融業獲利有助。

金管會公布銀行、證券和保險業等金融三業境外金融中心獲利。2024年10月單月59家銀行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稅前盈餘24億元,月減63%,因投資淨收益減少及呆帳費用增加。

累計前10月賺495.1億元台幣,(若以台銀10月底美元對台幣結算匯率32.06元,約折合15.44億美元),年增3.4%已連兩個月轉正成長。

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說,累計前10月OBU獲利較去年成長,是因美元利率仍持高檔、衍生性商品淨利增加,利息和投資收益較去年同期增加。

主力是自營業務(投資海外有價證券)的證券國際業務分公司(OSU),10月虧損 2,038萬美元,是近五個月來首見,累計前10月虧666.4萬美元。

證期局副局長高晶萍說,10月單月盈轉虧是因10月美債殖利率走揚,外幣債券有評價損失,但累計前10月較去年同期虧損縮小了近九成,則是因券商之前操作股債有資本利得,使虧損收斂。

保險國際業務分公司(OIU)受惠壽險業因美元升息而增加利息收入,抵銷了產險業巨災損失,累計前10月賺1,747萬美元,年增1.3倍,年增幅縮減。

合計三大境外金融中心,2024年累計前10月稅前盈餘15.55億美元已達2023年全年18億美元獲利的86%。

金融中心
💡從李玟到大S 當佳偶變怨偶,如何保住財產不被另一半奪走?

延伸閱讀

SIA:全球半導體10月銷售569億美元 再創新高

金管會主委訪財長 洽談三優惠

獨家/金管會彭金隆揪12家銀行挺高雄 願與財部再爭稅負

金管會證實 今天收到台新金與新光金的合併申請

相關新聞

台企銀董座劉佩真已向決策高層請辭 三接替人選呼聲高

據了解,為了能在立法院開議之前把董座請假風波告一段落,避免造成執政團隊的困擾,台企銀董事長劉佩真已向決策高層口頭請辭,台...

大S病逝日本!專家提醒旅平險別買錯 「法定傳染病」僅4家有賠

大S徐熙媛春節期間赴日旅遊,因流感併發肺炎過世,享年48歲。由於春節期間向來是國人海外旅遊旺季,有保險業者提醒在海外遇到疾病或意外,「有沒有買對保險」很重要。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透露,台灣目前旅平險有提供包含法定傳染病選擇的,僅有美商安達、台灣產物保險,旺旺友聯、南山人壽這4個選擇。

大S赴日旅遊因病過世 專家說海外遇此事「有沒有買對保險」超重要

藝人大S徐熙媛春節期間赴日旅遊,因流感併發肺炎,在日本過世,享年48歲,震驚國內。春節期間向來是國人海外旅遊旺季,台灣保...

勞工3月大分紅!新制勞退基金2024年大賺6,989億 平均每人分紅5.5萬元

勞工2025年3月分紅可期。因受惠於AI浪潮,2024年台股及全球金融市場震盪走揚,新制勞退基金表現優異,截至2024年...

異業聯防 警示帳戶抓一串粽

台灣詐騙太猖獗,除了金融業集體組成聯盟打群架之外,專家更疾呼跨產業聯盟的重要性。金融總會、銀行公會理事長,同時也是兆豐金...

台企銀總經理李國忠任代理董事長 今起生效

臺企銀(2834)今天公告召開臨時常務董事會推選常務董事暨總經理李國忠代理董事長,今天起生效,由於台企銀原任董事長劉佩真...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