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寶華2024台灣勞動力調查 76%雇主用這招解決人才荒

萬寶華16日發布2024台灣勞動力趨勢調查顯示,76%台灣雇主選擇推動新職場文化(DEIB)解決人才荒。

萬寶華指出,近年國際提倡多元化、平等、包容性與歸屬感(Diversity, Equity ,Inclusion & Belonging;以下簡稱DEIB)新職場文化,強調著眼於多元共融,以提升員工幸福感及留任率。據ManpowerGroup萬寶華「2024台灣勞動力趨勢調查」結果,76%的台灣雇主表示願意推動DEIB計畫,其中最為被肯定且有效的前五項策略分別為內部培訓(40%)、創建具包容性的組織文化(37%)、推行靈活的工作政策(33%)、內部領導力發展計畫(33%)、與大專院校合作(31%)。

本次調查涵蓋42個國家及地區,訪問超過40,000名以上的雇主,其中包括630名台灣企業雇主。萬寶華台灣專業人才事業執行合夥人賴怡文指出,隨著科技發展應用與人才短缺問題日益突出,DEIB計畫成為眾多企業的解決方案之一,提供多元平等且具歸屬感的工作環境尤為吸引人才的關鍵,因此有效推動DEIB計畫將成為企業的關鍵策略。

該調查還顯示,53%的台灣雇主有策略性地提高辦公室女性工作者的比例,高於46%的全球平均。其中行政職位佔比達59%,營運職位佔比達57%,一線管理職位佔比達53%。報告分析指出,高階管理職的關鍵決策權仍存在性別失衡,平均100位主管中只有49位是女性。賴怡文表示,台灣企業在提高辦公室女性工作者比例方面的積極行動高於全球,顯示了對於性別平等的重視和承諾,但由於時空背景因素,過去女性被晉升的比例比較少,因此高階管理職中性別失衡的問題仍然存在,未來相信比例會逐漸平衡。

另,調查指出,79%的台灣雇主認為科技應用是推動新職場文化的關鍵因素,此外76%的雇主認為科技進步對性別平等有積極影響。賴怡文指出,科技創新提供了更靈活的工作模式,例如遠程工作和彈性工作時間,有助於平衡工作與生活。科技也能提供更公平的招聘和晉升機會,通過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減少主觀偏見,因此許多企業認為科技應用可以使得工作環境更加公平和包容。

本次萬寶華也針對雇主應對留才的有效政策進行調查。前三名分別是提供員工內部培訓(40%)、創建具有包容性的組織文化(37%)、推動靈活的工作政策(37%)。賴怡文分析,內部培訓提供了個人成長和發展的機會,透過專業指導和個人輔導,員工能夠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知識和能力,這不僅使員工在職場上更加有競爭力,也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多元發展動力和創建多元文化,並能提升員工歸屬感,是台灣企業較常應用的策略之一。

調查結果還顯示,82%的台灣雇主認為人才招募對於培養多樣化人才庫相對重要,而企業的人力資源單位與招募決策者在打造公平、包容的環境上扮演著關鍵角色,也進而影響員工的留任率。76%台灣雇主也表示願意持續投資並發展多元化、公平、包容和歸屬感(DEIB)計劃。賴怡文表示,這調查數據反映出台灣雇主對於建立多元化和包容性工作環境的認知日益強烈,希望透過這些方式,能夠吸引、留住和激勵各種背景的人才,並有機會建立一個更加具有創造力的團隊。

職場 萬寶華

延伸閱讀

移民湧入 填補勞動力 緬因州成立「新美國人辦公室」 吸引移民

美國經濟太強 聯準會應停止降息

延後退休大勢所趨?2050年65歲人口占6分之1 退休政策如逆麟

日本勞動力缺800萬 大量仰賴外籍人口

相關新聞

國發會主委:不排斥重啟核能 有3原則

國發會主委劉鏡清昨天表示,如果朝野對核能重啟有共識,他個人並不排斥,他與和碩董事長童子賢、經濟部長郭智輝都是理性看這件事...

勞保財務危機未爆彈…勞長:撥補就是改革 學者:這算什麼改革

勞保基金將於二○二八年用罄,勞保財務危機被視為賴政府上任後必拆未爆彈。昨天是勞動部長何佩珊立院備詢初登場,被問及任內是否...

立委質疑Uber Eats併foodpanda已構成獨占 公平會主委李鎂未鬆口

Uber Eats以9億5千萬美元(約新台幣308億元併購foodpanda送件,公平會表示將從市場集中度、併購後提高定...

金控業爭相延攬前官員 前疫情指揮官王必勝將赴開發金旗下開發資本

原本被安排出任桃園醫院院長的王必勝,現在再傳出新去處,市場傳出他已獲開發金控延攬,將轉戰開發金旗下的中華開發資本,據了解...

高鐵運量、營收均創新高 股東常會通過配發股利1.02元

台灣高鐵公司今舉辦今年度股東常會,表決通過董事會提案配發現金股利1.02元。董事長江耀宗會中表示,受益於疫情趨緩,去年運...

速徵碳費 環境部長彭啟明:價格0也要開徵

環境部長彭啟明昨首度赴立法院答詢,多名立委關心碳費進度及開徵後的影響,彭表示,「(碳費)這台車一定要趕快開,縱使價格是零...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