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克列酸並非常見 學者揭「產生環境條件」:粄條袋子不抹油就能避免

新北市衛生局曾前往粄條供應商工廠稽查,採取環境檢體。(新北市衛生局提供)中央社
新北市衛生局曾前往粄條供應商工廠稽查,採取環境檢體。(新北市衛生局提供)中央社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後,網傳大量邦克列酸(原稱米酵菌酸)傳言,甚至指常見於某些食材;學者表示,邦克列酸產生並非常見,只要把邦克列酸產生環境條件加以排除,例如包裝粄條等製品的袋子不要抹油,就能避免。

亞洲大學食品安全檢測中心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後,網路出現大量「完整解答米酵菌酸?」的文章,並謠傳腸粉、河粉、米線等易出現邦克列酸,恐引發民眾對特定食材恐慌。

亞大食安中心主任、特聘教授蔣育錚指出,邦克列酸的產生並非「無中生有」,會在中性環境、低鹽、溫暖潮濕且須有油脂環境下產生,並不是容易發生的情境,民眾無須擔心特定食品而不敢食用。

蔣育錚說明,邦克列酸可能污染的食物,多發生在自製的發酵食物,如玉米、椰子果肉等,也可能出現在穀、麥類磨漿後沒有馬上製作,或製成品沒有冷藏保存導致變質的澱粉類,如河粉、涼皮、糯米圓;其他像是乾木耳、乾銀耳等須長時間泡發食物,也容易導致毒素增加。

他提到,中國近年確實發生一些河粉、涼皮受污染,產生邦克列酸導致中毒的事件,但此類澱粉食品是因為先受到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病原型菌污染,且在中性環境(pH值接近7)、有油脂下而大量產生邦克列酸。

如果食物有妥善保存或完全發酵、酸性(pH4.5以下)、沒有加油脂,邦克列酸不易產生,就不用過度擔心;但這類食品若因保存不當而發酵,容易滋生細菌,就不應再食用。

分析寶林茶室案件,蔣育錚指出,業者可能為方便粿條分裝、使用,在塑膠袋內抹油再放入河粉,反而給了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病原型菌繁殖毒素的伺機點,加上環境中有黴菌、真菌存在,幫助澱粉水解,讓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病原型菌糖份生長後,大量繁殖而產生無色無味的邦克列酸毒素。

蔣育錚推測,有問題庫存品可能已被消費者吃下肚,但廚師手上會驗出邦克列酸,是因為一般廚師習慣動作,會在圍裙上擦拭雙手,因此在圍裙上留下毒素,當衛生局要檢查時,廚師順手往圍裙上一抹,因而手上留下殘存微量證據。

他指出,在寶林事件後民眾擔心米製品或澱粉製品,但邦克列酸的產生並不是常見狀況,只要把邦克列酸產生的環境條件加以排除,例如包裝粄條等製品的袋子不要抹油或製作久放的澱粉製品時可加一點酸,就可破壞邦克列酸出現。

寶林茶室 食物中毒

延伸閱讀

寶林茶室案越籍廚師手部養不出這菌 王必勝: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寶林茶室中毒案檢驗僅1例陰性 39歲女吃這食物躲一劫

寶林茶室案廚師遭疑「傷寒瑪麗」翻版 毒物科權威說話了

寶林茶室案累計22人皆驗出米酵菌酸 專家會議明討論唐菖蒲伯克氏菌

相關新聞

寶林食安風暴延燒 美濃粄條一條街 業績掉一半

北市寶林茶室食品中毒案延燒至今,高雄美濃「粄條一條街」的美興街生意慘澹,清明連假門可羅雀。業者嘆業績掉一半,平日更剩2、...

寶林案 唐菖蒲伯克氏菌「來源恐成謎」

衛福部疾管署昨公布寶林茶室食品中毒事件最新進度,累計卅四例通報,其中卅三人檢驗陽性,而唯一陰性個案則未吃過粿條、河粉,更...

看寶林中毒案 亞大食安中心主任推測:分裝粿仔條塑膠袋抹油造成

針對寶林茶室食安事件,亞洲大學食品安全檢測中心主任蔣育錚今天說,台灣河粉、粿仔條等濕米粉製作不須發酵,推測疑因在寶林案件...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