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展場照明有學問!故宮展廳燈光優化座談紀實

展廳燈光對於遊客觀展經驗至關重要。 黃雯瑜攝
展廳燈光對於遊客觀展經驗至關重要。 黃雯瑜攝

文∣黃雯瑜(任職於綜合規劃處)

圖∣黃雯瑜、林姿吟拍攝提供

博物館具有保存條件之要求,特別是典藏古代美術品為主的館舍,展品照度受到嚴格的限制,如何在照度的限制下兼顧觀者的視覺感受,是國立故宮博物院(以下稱本院)及同類型博物館所共同面臨的課題。在顧及文物保存的條件之下,進一步透過燈光照明,打造舒適而穩定的觀展空間,引導觀眾欣賞作品,拉近觀眾與作品的距離、傳達展品的魅力,是博物館努力的終極目標。本院邀請建築師尾崎文雄先生及東京國立博物館上席研究員木下史青先生兩位日籍燈光專家來院,赴本院南、北院區展廳場勘並與相關業務同仁進行交流座談,也就自身曾經參與過的博物館改建案例以及工作經驗成果與本院同仁分享。期能打造對觀眾更優質的觀展環境。

整合兩位講師的座談內容,包含人類眼睛對光線的生理反應及心理狀態、為各不同類型文物選擇適合的燈具、展櫃玻璃的反射程度、乃至於組織內部的橫向溝通等等事項,都是打造博物館良好燈光環境的基礎。本文為兩次場勘及座談內容之簡略摘要。

本院邀請兩位日籍燈光專家來院交流。 黃雯瑜攝

整合空間與燈光照明的重要性

燈光照明遍布在整個博物館建築空間,燈光的規劃不僅對展品,範圍也應擴及展廳以外的公共空間,包含出入口、走道、休息區、廁所等等博物館的各角落。

尾崎先生首先提到,觀眾從公共空間進入到展間,其照明感受是從明亮進入到黑暗的過程,館方需打造讓觀眾的肉眼可以適應的環境。有了逐漸適應的過程作為緩衝,相對能夠減緩進入展間之後對光線的落差感受,讓觀眾感受到接下來即將進入展廳,如此一來進入展廳前就已開始進行視覺調適。

另外,透過燈光的引導可以讓觀眾知道應該何去何從,自然形成動線指引觀眾,各展廳之間的照明條件也不宜落差過大。進入展廳之後,每一個展覽所訴求的敘事不同,也應配合敘事進行燈光規劃。照明可以決定展件如何被呈現,進而突顯策展團隊想強調的重點。

因此燈具的配置與設計,實則與展件配置、整體展場空間環環相扣。

所謂合適的燈具

博物館、美術館具體如何挑選合適的燈具,應是相關從業人員最關注的事項。木下先生以自身在東京國立博物館的實務經驗,分享挑選燈具時的實際作法供本院借鏡。博物館在選擇燈具時,必須考量到經費預算及展件屬性質地、在該燈具的照射下展品呈現的狀態及效果、燈具後續是否繼續生產、使用年限、燈具汰換時的經費、是否符合環境友善永續方針等各個因素,並非最高價或最高規格的燈具即是最好的選擇,而是從各面向考量、實測後,找到最合適的燈具。

木下先生於本院北部院區正館展廳實測的結果,表現紅色的演色性R9較為欠缺。 林姿吟攝

實際具體作法

在規劃展廳燈光時,建議事先繪製燈光設計圖並標示燈光亮度,但即使如此在展廳現場仍須加以調整。必要時,可製作展品的模型置入展櫃進行實測、或重現展廳的某一處來檢證,甚至測試不同顏色展櫃壁紙搭配各種展件所呈現的效果。也要注意觀眾觀賞時會不會為自身的陰影所遮擋等。過程中不斷的檢討、驗證,可以避免完工後可能發生的缺失。

長年關注博物館燈光並歷經許多博物館改建案例的這兩位燈光專家不約而同地強調:打造博物館良好的燈光照明環境,應是博物館中每個成員的工作。木下先生以東京國立博物館東洋館改建為例,改建前館方先對各部門進行需求調查,了解使用空間的各部門人員之期待,彙整相關使用者的想法後,建立初步計畫,並持續討論溝通。尾崎先生也強調,正因為博物館中每個人的專業不同,團隊中的成員需要透過充分的溝通及對話,團隊成員之間有共識的用語也很重要,讓對方聽懂自身想表達的意思、也經常確認對方想表達的自己沒有誤會。

博物館設計得宜的燈光,除能提供觀眾舒適的觀展環境,進一步拉近觀眾與作品間的距離,觀眾的觀展經驗背後實來自於博物館對許多展示細節的觀照。現今已是各大博物館之間互相競爭,互相比較燈光技術如何在館內運用、發展的年代,期待未來博物館燈光照明可以促成一個嶄新的博物館時代。

●本文摘錄自《故宮文物月刊》487期10月號〈故宮展廳燈光優化座談紀實〉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國立故宮博物院 文物 日本 設計 閱讀藝文

逛書店

延伸閱讀

「黑名單」歷史起源有哪些?為何令人聞之色變?

漫遊300年古城!推薦「彰化市圖」周邊必訪文藝巡禮之旅

鎮風鎮雨鎮人心:澎湖民間信仰「石敢當」的多種樣貌

2D動畫〈夢的河流〉食物、音樂和絮叨憶母 傳達強烈思念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