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青鳥啟示vs.2026 國民黨靠新藍海或蔣萬安翻轉老招牌?

台灣寶可夢中心夜排再現!全為這隻絕版品 網傻眼:黃牛又付錢找代排

五月天「我們中國人」風波一周後…阿信社群「哭臉」開放大家罵:要用力

用理財規畫為人生各階段圓夢

示意圖/ingimage
示意圖/ingimage

【撰文:廖一聰】

人生在世,除求得基本三餐溫飽、有個小窩遮風避雨,更希望最終能財務自由,不再為金錢煩惱、生活安穩無虞。即使無法達成財務自由的目標,至少也希望不再為五斗米折腰,能夠擁有足夠時間與金錢,實現自己興趣與夢想。

理財規畫是一生的財務規畫,從釐清價值觀、確認財務目標、了解現狀、盤點與重整擁有的資源,到檢視你可能面臨的限制。在健全的收支管理下,做好風險規畫、投資規畫、稅務規畫、財產規畫,讓你可以具有更高的機會,擁有穩定且充足的現金流,達成人生各階段的夢想與願望!

我們必須認清「投資」和「理財」有差異。投資是為了賺錢,但要充足時間;至於理財,就不只是為了賺錢,而是希望賺到一筆錢來滿足目的。例如10年後想有200萬元買輛新車,就要規畫10年目標,累積到200萬元;又例如準備60歲退休、希望有相當於現值5萬元的月收入、預計活到90歲,就必須從現在規畫。雖理財跟投資一樣,終究是要賺錢,差別是賺錢背後目的不同。

投資規畫是理財規畫中非常重要的環節,畢竟錢雖非萬能,但沒錢卻萬萬不能。「買低賣高」是投資人的期待,但投資行為學分析結果卻告訴我們,投資人常因恐懼與貪婪,而落入「追高殺低」的下場,更多因選錯投資標的,導致「愈攤愈平」、血本無歸。

投資前最重要的是考量個人的風險承受度,包括主觀性風險認知程度及客觀性風險承受能力。主觀性因人而異,有些人喜歡冒險,熱愛追求高波動,但有些人便無法承受這種劇烈起伏。客觀性則是評估投資者的年齡、財力和收支狀況等。每次的股災債崩,最後認賠出場主要有2種因素:一種是徹底被嚇到,不想等景氣反轉,也不預期景氣會反轉,主觀的心理因素承受不了;另一種是客觀條件,哪怕跌了50%或60%,他們就是急需用錢,不得不出售。總而言之,心理因素和客觀條件須互相搭配,遇到波動才不會被迫出場,也才有機會看到高點。

一般上班族沒有時間盯盤,建議用道理簡單、容易執行的方法較實際,就算不能賺飽十足的行情,要囊括60%~70%獲利應不困難。而倡議許久的「及早投資、長期投資、資產配置、分散投資、重新平衡和定期檢視」這6個步驟,就是可以「即知即行」的方法。直接來說,透過定期定額投資2檔「原型」、「全市場」的股市ETF及債市ETF投資組合就可解決人性貪婪恐懼的問題,且能輕鬆駕馭市場波動。(本專欄作者為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CFP®))

延伸閱讀

前菁英教授瀕臨破產…退休4年「漏做1事」出事了 晚年生活唏噓淚崩

誰滿腦子都是錢?水瓶有賺錢頭腦、巨蟹錢是安全感、「第一名」錢是一切

覺得自己窮?數據揭台灣960萬人「準富裕」!專家指1特點助累積財富

2024迎接暴富3星座! 射手靠伴侶加持、這星座獲貴人相助奪冠

相關新聞

從4大長線主流產業挖好標的

2024年年初,台股在人工智慧(AI)、半導體概念股的帶動下,股價狂飆,於4月10日盤中創下2萬883點。雖然後續台股震盪不斷,但許多人樂觀看待,覺得2萬點將成為台股的新常態。

用外溢保單為退休保障加分

外溢保單結合保戶自主健康管理,透過增加保障額度或保費折減等回饋機制,鼓勵民眾維持良好的運動及規律飲食習慣,以降低罹病率、減少醫療支出。金管會指出,截至2023年底,外溢保單的初年度保費收入約新台幣207億元,較2022年同期增加33%,顯示在政府積極地推動下,市場給出了正面回饋。

如何用保險因應天災損失?

台灣位處環太平洋地震帶上,颱風、地震等天然災害雖無法避免,但能透過保險來強化個人財產保護。建議地震後如有財物受損,應保留現場原狀,若須移除殘留物,要書寫標示牌,顯示日期、時間及地點,並拍照存證後再移除,且記得於理賠人員或災害損失勘查前勿丟棄。

台灣站在第4次工業革命浪頭上

就台股歷年表現來看,1990年2月12日,台股盤中來到當時波段的高點1萬2,682點,之後台股每次碰到萬點,都慘遭崩盤,直到2020年7月才正式突破這個重要關卡,隨後台股勢如破竹地往1萬8,000點邁進。

升息促進繁榮?

美國聯準會(Fed)自2022年3月啟動最新一波升息,18個月內升息11次,將基準利率從接近零(0.08%)快速拉升至5.33%。激進升息是希望讓經濟降溫、徹底壓制通膨。

購屋族、租屋族 如何申報才能省荷包?

央行在今年3月底宣布升息半碼(0.125個百分點),房貸族的荷包又要縮水了!與此同時,也讓租屋族擔心房東轉嫁成本而漲租。其實這些房屋的相關支出都可以在5月申報所得稅時提出相關證明,用以節稅,但該注意哪些細節?以下分成購屋族、租屋族2大類來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