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3年前這一天「全台最恐慌」 他回憶震撼畫面:賣場現排隊人潮

核廢水監測不完善 核安會坦言:沒監測碳-14、碘129能力

立委指出含氚核廢水含9種放射性物種,但核安會僅監測7種,要求納入完善監測,核會則坦言目前沒有監測碳-14及碘129能力。路透
立委指出含氚核廢水含9種放射性物種,但核安會僅監測7種,要求納入完善監測,核會則坦言目前沒有監測碳-14及碘129能力。路透

日本福島核電廠含氚核廢水今年8月起排放入海,迄今已排放完畢3波含氚核廢水,核安會建置「放射性物質海域擴散海洋資訊平台」公布海域監測與一周擴散預警,但立委批評,該平台不僅難用、資訊不完善,甚至含氚核廢水所含的9種放射性物種,還少監測碳-14跟碘129等2種,質疑核安會僅交差了事,要求納入完善監測;核安會則坦言,目前沒有監測碳-14跟碘129的能力。

核安會主委陳東陽今赴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報告113年度預算報告及詢答,立委鄭麗文指出,核安會建置的放射性物質海域擴散海洋資訊平台,過去執行經費共609萬9000元,112年度優化正式啟用後再增513萬元,總計1122萬9000元,但在該平台查看核廢水相關資料還要連到核安會官網,若想進一步取得檢驗資訊,需另下載檔案,網頁設計非常難用。

此外,資訊平台燈號顯示並無即時監測資訊,而是根據資訊模擬結果所做的一周模擬預測,讓漁民無法使用該預測系統決定是否出海;鄭麗文說,反觀日本在港口檢測每10分鐘就更新一次監測結果,台灣不知道多久做一次,做出來的結果還能撐一周,質疑日本做得到、台灣難道做不到嗎?

核安會解釋,日本為了解出水口資料,有快速分析方法,因此能每10分鐘監測即時出出口劑量率;但含氚核廢水隨著海水稀釋及距離愈來愈遠,各國更新頻率不同,有一周也有一個月,要看風險情況,台灣海水監測數據則是每周定期公布,但監測取樣需透過跨部會合作,若要更密集監測還需努力。

鄭麗文再問,含氚核廢水所含的放射性物質共9種,但核安會卻僅監測7種,獨漏碳-14及碘129,要求納入完善監測。

陳東陽表示,核廢水經ALPS系統過濾後,僅氚及碳-14等2種無法被過濾,碳-14排到海中後,其濃度就低於日本安全標準的十分之一,而氚是稀釋後再排入海,因此主要觀察氚的量能,目前在金門馬祖、黑潮流域等都有進行檢測。

輻射中心表示,日本是事故國,放射性核種能量度高,但台灣離日本海域2000公里,量測出的放射性物種濃度結果都小於最低可測值,「不管監測頻率多頻繁都測不到」;若要將碳-14及碘129則還需要建立這個能力,「目前沒有這個能力」,盼委員多支持經費讓核安會有能力建置監測設備。

核廢水

延伸閱讀

蚊子館?核安會2備援實驗室年花3000萬 年檢驗量不到500件

藍白合續卡關...邱毅提解決上策找最強組合 稱答案已有

現任立委年齡比一比 40歲以下只有他

鄭麗文、謝龍介為馬文君站台 反諷男綠委親中、舔中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地牛翻身!花蓮15:45發生規模5.8地震 最大震度4級

中央氣象署表示,今天下午3點45分發生規模5.8地震,最大震度4級,震央即在花蓮縣政府東北方 32.8 公里 ,位於台灣...

賈新興:20日水氣移入各地有雨 菲律賓外海熱帶低氣壓生成機率增

天氣又有變化了,台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總監賈新興今天在YouTube頻道「Hsin Hsing Chia」表示,2...

台灣觀光海域生態壓力大 大鵬灣、東北角、北海岸居前3

海洋景觀與海洋生態為台灣重要觀光資產,綠色和平盤點台灣六大海洋觀光區沿近海的海上活動,發現因人為活動頻繁,海洋生態壓力高...

明清晨北台灣留意1字頭低溫 白天多雲到晴周末再轉雨

中央氣象署表示,明天清晨北部及東半部仍較涼,受輻射冷卻影響,局部可能只有15、16度,白天溫度回升,各地為多雲到晴,僅東...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