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2025行事曆搶先看!請假攻略懶人包:6個3天以上連假 爽放9天「這樣請」

PLG/比賽中球員私訊啦啦隊引批評 國王高層質疑對手帶風向

輕颱「馬力斯」下午2時生成!最新路徑曝光 周末併入鋒面影響台灣

出口衰退影響獎金發放 前7月實質總薪資年減0.67%

今年1-7月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萬5381元,較上年同期增加2.47%,總薪資平均為6萬1600元,年增1.57%。 (本報資料照片)
今年1-7月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萬5381元,較上年同期增加2.47%,總薪資平均為6萬1600元,年增1.57%。 (本報資料照片)

主計總處今天發布7月受僱員工人數及薪資狀況,今年1-7月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萬5381元,較上年同期增加2.47%,總薪資平均為6萬1600元,年增1.57%。剔除物價後,實質經常性薪資年增0.21%,但實質總薪資則年減0.67%,是七年來同期首次實質總薪資負成長。主計總處表示,除了通膨吃掉薪資成長外,廠商因出口衰退,抑制獎金發放,也是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受到出口衰退、經濟疲弱影響,7月製造業受僱人數年減人數高達4.8萬人,減幅1.67%,雙雙創下民國99年、14年以來同月最大減幅,顯示出口影響製造業就業狀況程度加劇。

主計總處指出,7月底工業及服務業全體受僱員工人數818.9萬人,較上月底增加2.5萬人、0.31%,主要是7月適逢旅遊旺季,以及應屆畢業生投入職場,因此月增人數比較多,尤其是內需服務業的餐飲業受僱人數增加6千人、批發業增加5千人。但是製造業受僱人數283.6萬人,較上月減少1千人,較去年同期減少4.8萬人,減幅較6月持續擴大。

7月全體受僱員工(含本國籍、外國籍之全時員工及部分工時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5,520元,月增0.20%,年增2.51%;獎金及加班費等非經常性薪資13,701元,合計後總薪資平均為59,221元,年增1.66%。

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表示,今年1-7月經常性薪資年增2.47%,扣除物價因素後,實質經常性薪資年增0.21%%,已是連續三個月成長,主要是內需服務業薪資成長明顯,以及物價指數下降。但總薪資部分,1-7月總薪資成長1.57%,但扣除物價後實質總薪資衰退0.67%,主要是受出口衰退抑制廠商發放獎金,以及去年7月高基期影響。

加班工時部分,7月製造業加班工時15.6小時,月減0.2小時,年增0.3小時,陳惠欣表示,製造業加班工時從去年4月開始到今年4月就因景氣影響而出現年減現象,5月雖轉為年增,但主要是汽車及零組件有急單,6月又是年減。於7月加班工時出現年增,則來自去年7月製造業加班工時開始減少,基期比較低,因此7月轉為年增,後續狀況仍要持續觀察。

加班費 薪資

延伸閱讀

出口衰退抑制獎金 前7月實質總薪資年減0.67%

薪酸!通膨吃掉薪水 今年前七月實質總薪資7年來首衰退

環狀線水冷扇爆「修很久」熱慘 新北捷運:7月起陸續故障

七月刷卡金額罕見雙減 銀行局:與繳稅有關

相關新聞

回到原點? 郭智輝:核三除役勢在必行

核三廠一號機今年七月將除役,面對產業界呼籲核電延役的聲音,經濟部長郭智輝與國發會主委劉鏡清昨天均表示,在現有法規下除役勢...

國發會主委:不排斥重啟核能 有3原則

國發會主委劉鏡清昨天表示,如果朝野對核能重啟有共識,他個人並不排斥,他與和碩董事長童子賢、經濟部長郭智輝都是理性看這件事...

勞保財務危機未爆彈…勞長:撥補就是改革 學者:這算什麼改革

勞保基金將於二○二八年用罄,勞保財務危機被視為賴政府上任後必拆未爆彈。昨天是勞動部長何佩珊立院備詢初登場,被問及任內是否...

立委質疑Uber Eats併foodpanda已構成獨占 公平會主委李鎂未鬆口

Uber Eats以9億5千萬美元(約新台幣308億元併購foodpanda送件,公平會表示將從市場集中度、併購後提高定...

金控業爭相延攬前官員 前疫情指揮官王必勝將赴開發金旗下開發資本

原本被安排出任桃園醫院院長的王必勝,現在再傳出新去處,市場傳出他已獲開發金控延攬,將轉戰開發金旗下的中華開發資本,據了解...

高鐵運量、營收均創新高 股東常會通過配發股利1.02元

台灣高鐵公司今舉辦今年度股東常會,表決通過董事會提案配發現金股利1.02元。董事長江耀宗會中表示,受益於疫情趨緩,去年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