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這3個地方 不要用銷帳卡

WSJ:以TikTok為鑑 Temu經營重心由美國轉向歐洲

家鄉的三口井

自古以來,中原長期鏖戰,是兵家必爭之地,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名言。宋元明爭奪天下,河南人口大減,土地荒蕪,村落到處是斷垣殘壁,沒有炊煙。

明初政權穩定以後,由政府動員組織人口密集的地方向人口稀少的地方,有計畫進行遷移。我村是從山西洪洞縣遷移過來的,據村南頭碑樓碑文記載,明宣宗年間,有三十戶人家遷於此地。為使遷移過來的人有飲水吃,有簡易房安頓,政府先派人打了一口水井,蓋了三十所房屋,這樣才能把農民動員過來。

父親告訴我:「村裡有村史,把建村以來發生的大事記下來,村史簿放在村公所檔案櫃裡。」我父親說他不識字,沒去看過村史。我好奇,上初中後我真去看了村史簿,上面記載著不同時間村裡發生的主要事件。

我專門查了村裡三口水井的情況:第一口井是建村前明宣宗五年初開挖,年底出水。井深二十五丈,井徑六尺。水味道好,稍甜,雜質低,適合人畜飲用,地下水比較旺,能供一百四十口人和牲畜用水;當村裡戶籍增至七十五戶、人口增至二百四十人時,為保證人畜用水,於清雍正十年,村裡又請打井隊在村東頭開挖了第二口井,井徑和第一口井一樣,地勢低,井深十八丈,水量和水質和第一口井接近。

當村裡戶籍增至一百二十戶、人口增至四百二十人時,村裡決定打第三口井。第三口井選址在村南面,於民國二十九年開挖。村長請了一位有打井經驗的師傅做指導,組織全村勞動力挖井,經一年零兩個月挖好了第三口井。第三口井深二十五丈,井徑和前兩口井相同,水量稍小,但水質和前兩口井一樣。開挖第三口井時,我都記事了,我父親、我大哥、二哥都參加了挖井,我多次給他們送水送飯。

「吃水不忘打井人」,兒時就知道,可是挖掘一口百十多米深、直徑近兩米的水井究竟有多困難,很多人不知。那時,沒有挖土機械,全靠人力。我去看挖第三口水井,老鄉用的工具就是鎬、橛頭和鐵鍬,把土運上來,就是靠人力用絞盤把一筐筐土絞上來。

我粗略估算了一下,一口井大約有三千多立方米的土,要把這麼大量的土一鎬一鍬挖出來,一筐一筐運上來,真是要愚公移山。而且在往下挖的過程中,井壁會滲水,有塌方,有流沙,特別是在接近井底時,瞬間會湧出大量的水,如果措施跟不上,就會有生命危險……。自那時起,我才理解「吃水不忘打井人」真正的含義。

河南

上一則

活著就是幸福

下一則

美法日聯合國發行龍年郵票 凶樣可愛都有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