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7部門發文穩汽車行業增長 力爭今年汽車銷量2700萬輛

大陸工信部等七部門1日聯合印發文件,提出涵蓋涵蓋汽車消費、汽車出口等七大工作舉措,力爭今年汽車銷量2,700萬輛的目標。(中新社)
大陸工信部等七部門1日聯合印發文件,提出涵蓋涵蓋汽車消費、汽車出口等七大工作舉措,力爭今年汽車銷量2,700萬輛的目標。(中新社)

大陸工信部等七部門1日聯合印發「汽車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3—2024年)」,提出今年力爭實現全年汽車銷量2,700萬輛,其中含新能源汽車銷量900萬輛左右的目標,並提出七大工作舉措,涵蓋汽車消費、汽車出口、二手車消費等多個領域,以落實汽車行業穩增長工作。

綜合澎湃新聞、證券日報報導,大陸工信部、財政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海關總署、金融監管總局、國家能源局等七部門1日聯合發布「汽車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3—2024年)」。

「工作方案」提出,2023年目標為汽車行業運行保持穩中向好發展態勢,力爭實現全年汽車銷量2700萬輛左右,年增長約3%,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900萬輛左右,年增長約30%﹔汽車製造業增加值年增長5%左右。2024年目標為汽車行業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產業發展質量效益進一步提升。

報導指出,2,700萬輛左右的全年銷量目標,與中汽協此前給出的銷量預測較為一致。中汽協去年底曾預測,2023年中國汽車總銷量為2,760萬輛,其中,乘用車銷量為2,380萬輛;商用車銷量為380萬輛;新能源汽車銷量為900萬輛。

另「工作方案」提出七點工作舉措,一是支持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包含落實好現有新能源汽車車船稅、車輛購置稅等優惠政策,抓好新能源汽車補助資金清算審核工作,積極擴大新能源汽車個人消費比例等。二是穩定燃油汽車消費,要求各地不得新增汽車限購措施,鼓勵實施汽車限購地區在2022年購車指標基礎上增加一定數量購車指標,進一步促進汽車消費等。

三是推動汽車出口提質增效,鼓勵汽車企業加快研發和生產面向國際市場的汽車產品,建立和完善國際營銷服務體系,加強與航運企業、國內外金融機構合作,鞏固擴大重點國家和地區市場汽車出口,加大「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新興市場開拓力度,培育汽車出口優勢等。

四是促進老舊汽車報廢、更新和二手車消費。五是提升產品供給質量水平,支持開展車用晶片、固態電池、操作系統、高精度傳感器等技術攻關和推廣應用,進一步提升產品性能等。六是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如發揮產業鏈供應鏈暢通協調平台作用,引導上下游企業加強供需對接和深度合作,形成戰略聯盟、簽訂長單、技術合作等長效機制穩定供給等。

七是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包含落實「關於進一步構建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的指導意見」,優化配套環境;鼓勵各地科學預測新能源汽車充電需求,做好城市及周邊縣鄉村公共充電網絡布局規劃;推動充電設施布局建設、配套電網擴容改造有序開展等。

「工作方案」還提出三大保障措施,其中加大政策支持部分指出,要落實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優惠政策,穩定行業預期;鼓勵利用社會資本設立汽車產業發展基金,加大對核心技術攻關的支持力度;綜合運用信貸、債券、保險等各類金融工具,支持企業發展。

新興市場 車用晶片

延伸閱讀

台機械業 搶搭陸順風車

解救汽車於恒大負債泥淖中? 恒大將貸款債務轉換成恒大汽車新股

渝西打造智能網聯新能源車基地

陸新能源汽車 7月產銷同比增3成

相關新聞

璩靜離職前已自己開公司 李彥宏對員工說:你們才代表百度

昨天才被證實已離職的百度前公關副總裁璩靜,在仍擔任副總裁期間已自己另成立一家公司;據《第一財經》報導,今年4月24日深圳...

幣安趙長鵬認洗錢「判刑4個月」 擁1.4兆成為美監獄史上最有錢囚犯

全球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Binance)創辦人趙長鵬,去年在美國承認洗錢罪後,於4月30日被判處監禁4個月,遠低於控...

陸國台辦:盼台灣方面恢復海上客運5航線與擴大30航點

大陸官方28日對兩岸人員往來有諸多措施,最新消息是大陸已經透過兩會機制,促請我方恢復兩岸海上客運直航以及擴大恢復空中客運...

雷軍向比亞迪董座展示小米SU7 力邀合作「搞生態」

北京車展本月25日起登場,是疫情後首次復辦,眾多大陸車企同場較勁。不過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26日前往近期首發新車的小米汽車...

ECAF取消? 國台辦:如民進黨拒不悔改,支持進一步措施

國台辦今舉行例行記者會,發言人朱鳳蓮再被問到ECAF早收清單是否取消的問題時回應表示,如果民進黨頑固堅持台獨,拒不悔改,...

未來3年聚焦大陸市場 小米汽車何時外銷?董座雷軍這樣說

小米SU7純電動汽車3月上市後掀起訂車熱潮。小米董事長雷軍今天說,目前SU7鎖單量已超過7萬輛,小米正在全力擴充產能,預...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