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政府喜歡殺老師!」臺中教師在白色恐怖中的斑斑血淚

臺中師範學校走廊,引用自開放博物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
臺中師範學校走廊,引用自開放博物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

文/陳彥斌(台中市新文化協會執行長)

眾多教師被害

涉及「大甲案」被槍決的素人遺址專家王三派,其出家的女兒釋常慈說:「民國4、50年代,我們大甲的父母都不讓子弟讀學校,因為國民政府喜歡殺老師!」

釋常慈為何這樣說?因為時期,臺中太多教師被關、被殺。以兩大指標案件為例,分別是1950年發生的「臺中工委會張伯哲叛亂案」,因被判刑的六十三人中,大都是臺中人,所以簡稱「臺中案」;及1949年發展到1953年的「臺灣民主自治同盟大甲分部案」,又稱「廖學銳等叛亂案」,涉案七十一人中,也大都是大甲人(包括大安、外埔),所以被稱「大甲案」。而這兩案,被牽連的,不僅教師身分最多,被槍決的比率也最高。

「臺中案」判決六十三人中,案發時,教師身分共有十四人。而判決七人死刑中,有陳福添、鄧鍚章、李炳崑、簡慶雲等教師被槍決。但原判十二年的宋盛淼、張樹旺兩位老師,囚禁中又涉及1954年「綠島再叛亂案」,送回臺灣槍決。共有六位教師命喪刑場。

「大甲案」判決七十一人中,案發時,更高達二十四位是教師。而十七人死刑中,有廖學銳、郭萬福、張如松、賴登洲、郭阿坤、王三派、陳坤良等七位是教師,被綁赴刑場槍決。

悲慟的郭氏家族

在眾多被害的教師中,又以「大甲案」的郭萬福家族,最是淒慘!郭家四兄弟中,有三兄弟當教師。除了大哥郭萬福死刑外,一位教師胞弟郭錕銘被關十二年,另一位教師胞弟郭萬河被拘押數月。他的族親郭明哲也是教師,原判死刑,後改判十五年定讞。族親郭燕輝教師,則是被判感化教育。

郭家血淚不僅於此,郭萬福二姊郭草,嫁給大甲的老師張啟川,生下張如松,也是中師畢業的教師,同在「大甲案」中被判死刑。1953年9月3日,郭萬福太太張素柳被告知,臺北車站已張貼公告,9月4日將槍決郭萬福。她哀請郭草一起北上,隔天為郭萬福收屍。

兩婦人滿臉憂傷,坐著火車從大甲北上,抵臺北住了一晚。9月4日清晨到刑場附近的極樂殯儀館,為身中五槍殞命的郭萬福收屍,準備送去焚化後,骨灰將帶回大甲處理後事。有人細聲說:「萬福嫂可以回大甲,草姐恐怕要留下!」兩婦人悲傷中不知所以,茫茫眼神看著說話的人。

說話者,低著頭,又細聲說:「臺北車站已貼出公告,明天槍決的人中,包括張如松⋯⋯」。郭草聽了,兩腳一陣踉蹌,差點跪下去,被同行者上前扶住,郭草大聲慟哭!

這是張如松妹妹張瑞蓮,接受我們口訪的證言。當時正就讀臺北護校的她,隔天清晨,陪母親到極樂殯儀館為張如松收屍。看著疼她的大哥,穿著淺藍色上衣,身中三槍殞命。她彎下身子要向大哥說話,也想跪下來抱他,吻他,但被旁人扯住。她永遠忘不了那場哭天搶地的死別。

火車聲掩蓋的吶喊

為陳武鎮所繪油畫〈家屬系列 NO2:火車經過的時候〉(陳武鎮提供)

弟弟、兒子兩天內接連被槍殺,郭草幾乎不能言語,但她還要堅強活下去。因為她的四弟郭錕銘(刑期十二年)、堂侄郭明哲(刑期十五年)都在坐牢,族親郭燕輝在管訓。她的女婿蕭心印,也因收留張如松逃亡中過夜,而被感化教育三年。每到假日,她做好魚鬆、肉鬆,卻猶豫該去哪處監獄?去探望哪位被囚的親人?

郭草先生是教師,住在大甲鐵道旁,她每天在家編織草帽、蓆,等著火車經過她家屋後鐵道時,她會奔出房門。在鐵道旁大聲哭喊、大聲叫罵:「死國民黨」、「死臭頭(蔣介石)」、「還我兒子、還我弟弟命來」⋯⋯。

郭草為什麼要等火車經過,因為火車隆隆聲響才能遮蓋她的吶喊,不會被外人聽到,以免惹禍上身!

郭草的吶喊故事,被也是白恐受害的畫家陳武鎮獲悉後,特別繪了一張取名《吶喊》的油畫。了解這幅畫作含意的人看了,都會鼻酸,甚至掉下淚來!

黑牢重災區

中部教師受害中,又以「中師」畢業最多。「中師」在日治時代稱臺中師範,國府來臺後改為臺中師專,目前改制為臺中教育大學。

中部地區的白色恐怖受害者之間,流傳著一段話:「中師,二二八時是反國民政府大本營。中師,白色恐怖時期是重災區。」

2018年,我們新文化協會以一年時間,在臺中教育大學副教授楊允言支持、配合下,追尋、探索、研究這校校友在白色恐怖中的受害狀況。結果,具體統計有一百一十三位中師人,在白色恐怖中被判刑、被槍決。他們大都是日治時代進入中師就讀,畢業後任教職,在1950年代被捕。

中師在日治時代極為難考,以坐了五年白色恐怖黑牢的鄭慶龍為例。他是1942年從彰化第一公學校畢業,考進中師。那年中師招收四十人,但保障日本學童三十人,臺灣子弟只錄取十人。他在四百多位各校推薦考生中,脫穎而出,也是彰化市唯一錄取。他的小學校長袴田熊吉高興得搖鐘「鈴隆」、「鈴隆」,四處召告:「鄭慶龍考上臺中師範了!」

1949 年初,光復國小的老師合照,然而其中多位老師被捲入政治案件。後排:左一陳篤珠、左三林淑齡、右五教務主任陳敬熙、右四鄭慶龍(大甲案刑期五年)、右三陳福添(臺中案槍決)、右二張晃昇(臺中案刑期十二年)、右一黃慶增。前排:左二吳敦瓊、左三蔡進盛(臺中案刑期十二年)、右三林繼周(大甲案羈押五個月)、右二陳東海(曾被羈押,無罪釋放)、右一廖學銳(大甲案槍決)(鄭慶龍提供)

這些優秀學生,為何那麼多人走向牢獄?畢業中師的詩人吳坤煌(1909-1989),日治時代就坐過政治牢。白色恐怖時代,又被關了十年。他的母親說:「不知坤煌為什麼喜歡坐牢?日本時代被關,國民政府來了又被關。」他母親真的不知道,他的兒子是因左派思想,日本政府、國民政府都不能容,將他下獄。吳坤煌因坐牢與妻子離異,出獄後在「匪諜」陰影罩頂下,生活、工作都艱辛,潦倒一生。他的兒子吳燕和則是知名人類學者,著有《故鄉田野火車:人類學家三部曲》,書中提到他受盡煎熬的父親。

江漢津與呂赫若

1934年中師有兩位畢業生,同是葫蘆墩(豐原、潭子)區子弟,一位是呂石堆(後改名呂赫若),一位是江漢津。兩人都是1914年生,兩人也都在白色恐怖中受害。江漢津是國民黨前主席江啟臣伯公,於1950年4月7日上午,在他任教的豐原南陽國小被捕。他的獨子江哲邦在教室內眼睜睜看著父親被押走,幼小心靈受到的創傷不難想像。

江漢津是涉及「臺中案」,十二人被判無期徒刑中的一位。在火燒島關押中,獲悉兒子江哲邦考上臺大經濟系,高興得手足舞蹈,是當時同監囚友的難忘記憶!但江漢津坐了二十五年三個月黑牢,出獄後,才知獨子江哲邦走不出白色恐怖的黯黑,雖有臺大經濟系耀眼學歷,但不僅工作不穩定,且染上酗酒陋習。

江漢津1993年過世,其獨子江哲邦早他離去。他是白髮人送黑髮人,過了悲慘、淒涼一生。

呂若赫像,是他任職臺北市文獻會擔任幹事時所攝,下方拍攝日期為呂若赫親筆筆跡 (呂芳雄提供)

呂赫若1934年中師畢業,1935年在南投營盤國小任教時,發表小說《牛車》而聲名大噪。之後,他又旅日學聲樂,並曾在東京參與聲樂會演出。回臺後是知名聲樂家、劇作家,也是北一女中音樂教師。而從他次子呂芳雄的收藏,可看出其雕刻藝術也有相當造詣。獲稱「臺灣第一才子」。

呂赫若是「社會寫實作家」。《清秋》、《財子壽》⋯⋯等作品,享有很高文學評價。1947年二二八事件前,他發表小說《冬夜》,敘述一位夫君在二戰中死於南洋的苦命女,為了家計淪落風塵,卻被外省富家子玩弄,還得了梅毒性病。最後,酒店在一次暗夜中,發生警、民槍戰,苦命女在冬夜中奔跑⋯⋯。內容強烈批判外省權貴接收臺灣後仗勢欺人,很快在臺灣累積沸騰民怨!

但呂赫若最被稱道、傳誦的,是他瀟灑、英俊的美男子形象。傳言他舉行演唱會時,舞臺前女子聚集,爭睹風采,蔚為奇觀。

呂赫若涉及1949年「光明報案」,但他未被逮捕,原本消失蹤跡,後來「鹿窟案」坐牢歸來的李石城才透露,呂赫若於1949年逃亡中,在鹿窟山區藏匿,不幸被龜殼花毒蛇蛇吻,中毒身亡。當年草草埋在一處菜園中,可是歷經數十年,鹿窟山區變化太大,呂芳雄曾隨著李石城前往找尋,卻找不到埋屍蹤跡因為是失蹤,又無法證實呂赫若的死與白色恐怖有關,其家屬至今未能獲得任何補償。呂赫若被形容:「生命中,燦爛得光芒四射,卻消失得無影無蹤」。

背負盜匪之名的呂煥章

中師命喪刑場亡魂中,1950年遭槍決的呂煥章,特別讓同學、學弟懷念。因為呂煥章長得英俊、瀟灑,又文武雙全。他酷愛馬術,劍道有三段實力。因成績優異,1947年初畢業時,獲學校留下來當助教。卻不幸碰上二二八事件。

呂煥章(左坐者)攝於中師時期,正是氣宇軒昂的青春時代。右坐者為堂弟,也是白色恐怖受難者,站者左為堂弟呂錫麟、右為胞弟呂曉村 (呂建德提供)

二二八中,中師成立兩支學生隊伍。一支由訓育組長吳振武帶領,駐守校園。一支由呂煥章帶出校園,原在市區協助社會秩序,後來投入民軍二七部隊。且隨二七部隊退至埔里,被任命為副突擊隊長,參與接收埔里公署、突擊魚池派出所、日潭遭遇戰等戰役。

二二八事件落幕後,呂煥章幸未被逮捕,曾分別在霧峰初中、萊園中學任教,又與後來涉及「臺中案」,被槍決的簡慶雲,連袂到北斗中學教書。但此時的他,已決心投入反國民政府行列,並加入共產黨。

1948年起,中共華東局下令臺灣共產黨擴大組織,且要建構武裝基地,以備解放軍攻臺時內應。呂煥章被賦予在新社山區建立武裝基地,但在奧援全無,缺槍、缺錢、缺糧下,這些書生被迫走上搶劫、勒贖的盜匪行列。

呂煥章出生鹿港書香世家,祖父呂喬南、父親呂嶽,都是詩人。他竟為了「革命」,不僅付出生命,還背負盜匪罪名,令人不勝噓唏!

坎坷一生的高菊花

中部白恐受害教師中,也有不少女性。最淒慘之一是高菊花。這位阿里山鄒族美女,沒有被綁赴刑場槍決,也沒有坐黑牢、被囚火燒島,但她卻因白色恐怖,過了「生不如死」的人生。

高菊花1932年生,中師1950年簡易師資班畢業。但她只在嘉義民雄國小、阿里山香林國校共教了一年多的書。就因當吳鳳鄉(今之阿里山)鄉長的父親高一生,涉嫌叛亂被捕,絢麗人生徹底改變。高一生1954年被槍決後,她命運更是墜入谷底。

首先,她被疑1947年就讀中師時,在二二八中曾加入臺中民軍二七部隊,也和二七部隊退至埔里。但任憑她辯稱只是幾位中師女生,社會動亂中一起當醫護服務,並未拿起槍桿對抗國府軍。但此一「汙點」,加上是叛亂犯高一生之女,她跳進黃河也洗不清。

高一生有十位子女,被槍決後,繁重家計由長女高菊花一肩挑起。教書收入無法承負開銷,臉龐漂亮、輪廓分明、身材曼妙,天生一副好歌喉的她轉進歌唱界,以「派娜娜」為藝名,很快在歌廳崛起。

「派娜娜」因丹田有力、歌聲嘹亮,唱起美國、西班牙熱情歌曲,風靡了臺中的美軍俱樂部。但她愈是炙手可熱,厄運魔手更緊緊掐住不放。特務三天兩頭找她,除了要她一再「自清」、「寫報告」外,也要她陪吃飯,陪唱歌、跳舞。

1950 年 3 月 30 日臺中師範學校同學於臺中公園合影,前排:高一生的次女高貴美(右一)、長女高菊花(中) (高英傑提供)

連蔣經國公子蔣孝文也看上她,有意納她為妾。面對殺父仇人蔣介石的後代,她甚至曾萌起殺機,後因基督信仰克制了自己。而特務的玩弄變本加厲,有次在歌廳中,被一位訪臺的波蘭共產頭子看中,一位將軍竟要她「為國犧牲」,陪波共頭子過夜。

這種屈辱事,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她幾乎崩潰。高菊花曾哀怨的說:「我們鄒族的貞操觀念是很深的⋯⋯。」直到1971年,三十九歲的她終於拿到所謂的「自首證」,被特務控制、玩弄的噩夢才逐漸疏解。而她竟也嫁給在警備總部工作的施炳炎。

高菊花命運乖舛,共生三男一女。長男是和西方男子所生,沒有婚姻關係,長大出海捕魚,竟在外海溺斃。與施炳炎生了二子,小兒子被捷運撞死。先生也因車禍早逝。晚年的她回到阿里山達邦部落,2016年走完坎坷人生。享年八十四歲。

組織讀書會而受難的張金杏

中臺灣白恐受害的女教師中,涉及「臺中案」的張金杏(判刑十二年),生長於員林的布莊,家中經濟優渥,她十七歲畢業於彰化高女,到臺中大肚國小教書。她活潑、大方,所以該案陳煜樞(判刑五年)等數人,都是她招募加入讀書會被牽連。出獄後,她和同案的江順濱(判刑十二年)結婚。

2011年5月17日舉辦綠島人權季,有百餘位獲邀重返火燒島。筆者也榮幸受邀同往,任務是採訪報導,活動結束在相關刊物發表。

我和張金杏前輩結識已久,因為她妹妹江玉貞在她撮合下,嫁給也是受難者、前後坐政治牢三次的陳博文。陳博文是1987年民進黨臺中市黨部成立首任主委,任命我當執行長,我因而有機會和張前輩相識。只是當時是威權時期,受難者有難言之痛,不能明講!

當天,一起參訪綠島重建的新生訓導處營房,內有數面大型看板,上貼當年在此勞改的受難者相片、名字。張金杏前輩悄聲跟我說:「那時的我,年輕、漂亮,有好多男性難友追求我⋯⋯」,然後,從看板逐一指認六、七張相片,說:「他們都曾追求我⋯⋯」,臉露明亮神采。

我指著江順濱照片,問:「這麼多男士追求您,您為什麼選擇嫁給他?」

我的提問,讓張前輩眉頭一縮,幽幽的說:「嫁給他,是因他家境不好,健康不佳,出獄後一直找不到工作⋯⋯」。她臉上光采馬上黯淡,心疼丈夫之情溢於言表,當時江順濱已往生多年。

我將此事寫成〈白色恐怖中的情義之火〉,在那年的綠島人權季專刊中登出。

1920、30年代,社會主義被導向共產主義風潮,瀰漫全世界。左派、紅色被視為進步、改革象徵。到1940、50年代,依然方興未艾。受教育的臺灣知識分子,很多也追求著這未經實驗的美夢。二戰後,中國國民黨被共產黨驅逐到臺灣,這群知識分子成為被鎮壓、殺戮的羔羊。這是教師在白色恐怖中,斑斑血淚的原因!

●本文摘選自出版之《向光》第七期〈臺中教師在白色恐怖中的斑斑血淚〉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國家人權博物館 白色恐怖 日治時期 師範 閱讀專題 閱讀藝文 受難者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明代書畫裡的舶來品?—故宮特展「無界之涯—從海出發探索十六世紀東西文化交流」書畫選粹

解密400年身世之謎!從牛津大學圖書館「古地圖」看東亞海洋史觀

《集合!RENDEZVOUS 010》——救救烏魚王 漫畫搶先看!

「遇見占星,找到了自己的使用說明書」專訪星座專家白瑜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