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獨/Gogoro Pulse性能超強悍被酸「也會換到10年舊電池」 續航力之謎官方回應了

朱學恒強制猥褻重判1年2月 理由曝光:竟說自己遭「政治迫害」想辯無罪

朱學恆強吻判1年2個月 鍾沛君:司法終有正義!

利用器官移植優先權人數不多 專家指政府應做好這件事

新冠疫情期間,醫院感染管制嚴格,以及民眾外出減少,連帶嚴重外傷患者少,均使器捐人數下降。 圖/報系資料照
新冠疫情期間,醫院感染管制嚴格,以及民眾外出減少,連帶嚴重外傷患者少,均使器捐人數下降。 圖/報系資料照

衛福部2014年施行「人體器官移植分配及管理辦法」,讓捐贈器官者的配偶或三親等內血親等候器官移植將有優先權。如今制度上路近10年,依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簡稱器捐病主中心)估計,至今利用優先權進行器官移植人數約20、30多人。專家表示,此人數多寡與政府有無積極推廣器捐,有很大關係,政府一定要加強宣導。

推動器官移植優先權的北醫大公衛學院講座教授李伯璋說,器官移植優先權為世界各國推動大愛器捐的優先政策之一,可見對提升器捐風氣有一定的作用,可惜的是,近幾年來均未看見政府積極推動器捐,「如果政府不說,民眾又如何知道」,而提升器捐風氣對等待器官移植的末期病人來說,十分重要,政府應要扮演推動的角色。

李伯璋說,器官移植優先權,是讓大愛器捐除以大愛為出發點外,也給予捐贈者配偶或三等親內親屬,一個接受器官移植的空間。

林口長庚醫院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江仰仁說,受惠於器官移植優先權的人數,20、30人也算已有成效,而影響使用人數多或少可能有兩個因素,第一、捐贈器官者的配偶或親屬可能不需要器官移植;第二、國內器捐風氣仍有待提升,當有愈多捐贈者,受惠器官移植優先權的人才會有所增加。

「提升器捐風氣,政府一定要加強宣導,營造氛圍。」江仰仁指出,政府應透過到國中小學宣導、拍攝宣導短片、公車廣告等方式,創造、炒熱器捐話題,並透過評鑑要求及獎勵措施等,要求醫院做好器官勸募的工作。

另一利用器官移植優先權人數不多的可能原因,器捐病主中心副執行長劉嘉琪說,以等待器官人數最多的腎臟來說,許多等待腎臟移植的人,經檢查白血球抗體篩檢(PRA)指數偏高,擔心移植後出現排斥的問題,因此無法手術。

至於,近年來器捐風氣未明顯上升,還是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疫情期間,醫院分艙分流管控嚴格,器捐協調師、護理師無法進入病房勸募器官,且護理師防疫工作繁重,也無法顧及器官勸募,另疫情期間意外事故少,在在影響器捐人數偏低情形。

依器捐病主中心統計,疫情前2019年器捐人數有375人,疫情第一年即2020年,寫下新高達402人,第二年本土疫情多點爆發,全台三級警戒重創器捐僅剩294人,2022年Omicron侵襲全台人數僅309人,但隨疫情解封,今年截至7月底已有233人器捐。

器官捐贈 新冠肺炎 李伯璋 護理師 配偶

延伸閱讀

沙烏地阿美石油業務損氣候人權 聯合國專家致函質疑

獨/生前想捐腎救母未果 她器捐助8個家庭 留優先權給洗腎母

獨/器捐家屬有捨有得 他捐肝救人助妻擺脫腎病之苦

薛瑞元提護理師缺工2原因 他批不是事實:打模糊仗

相關新聞

嘉義規模5.5地震 不排除14天內還有規模4以上餘震

嘉義新港今天下午5時30分發生芮氏規模5.5地震,地震測報中心表示,研判起因是在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擠壓下,力量於...

中研院山區氣候速度估算模式 全球首創

全球氣候持續暖化,但因山區缺乏長期運作的氣象觀測站,讓山區氣候變化難以量化,中研院研究團隊透過熱力學原理、氣候資料庫,不...

飯菜如何保存避食物中毒?醫打破「放冷」迷思:我都熱的就冰

寶林中毒事件引發民眾對於如何保存米、麵的熱議,兒科醫師歐淑娟在臉書提醒民眾,若是熱菜建議在不吃時立即放冰箱,並且別將乳製品等較容易壞掉的食品放在冰箱門上,可以往冰箱中間層移放。

國內7旬婦吃小林紅麴爆洗腎 進口商大醫生技回應了

居住高雄的陳姓男子向本報投訴,他高齡70歲的太太,去年3月開始使用大醫生技的「紅麴膠囊」後,即出現急性腎臟病,服用短短2...

寶林中毒案引爆食安問題 專家:超商飯糰沒問題 但久放是挑戰自己

因為超商飯糰都是由合格的加工工廠作業流程產製出,在包飯糰時也全程在18度C下處理,這樣的自動化生產線不會有問題,但若民眾購買了飯糰之後,打開放著直到中午再吃,「挑戰自己的腸胃抗性」,「那又是另一種故事了」,

日本紅麴食品死者再增2人 小林製藥明開記者會說明

日本NHK報導,疑服用小林製藥紅麴保健食品而亡的消費者新增2人,合計有4人死亡。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