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擁有這種基因晚年失智風險高 研究顯示症狀可能提早10年出現

馬英九:賴清德就職演說是「新兩國論」 兩岸將面臨不可預測風險

台股開盤下挫32點 台積電下跌5元開830元

對東南亞更有野心…為抗衡陸勢力 印度強化東南亞戰略布局

印度與中國越來越激烈的競爭關係,影響印度當局在東南亞地區強化布局的戰略謀劃。印度正在擴大對東南亞地區的影響力,這將使得各國得以對抗中國在這個地區的主導地位。

CNBC報導,新德里智庫「觀察家研究基金會」(ORF)研究與外交政策副會長潘特(Harsh V. Pant)表示:「印度在東南亞這一塊確實變得更有野心,這一點無庸置疑。」

他表示,印度對與東南亞地區的連結關係變得「更加強烈,更加坦率」。

潘特指出,印度因為與中國已在喜馬拉亞邊境地區衝突不斷,因此長期以來對於涉入東南亞地區事務,表現得「遲疑且謹慎」。

中印在2020年爆發邊境衝突,根據印度軍方,該起事件造成至少20名印度軍人身亡,使得雙方關係更加緊繃。

潘特告訴CNBC,「我想新德里政府的認知是:我們不要涉入恐怕會讓中國更加不舒服的事務」,並稱北京「很可能會給印度製造大麻煩」。

他表示,但因中國在邊境議題方面並沒有「展現讓步」,使得印度「現在認為在東南亞地區事務上處處小心審慎,根本沒有得到回報」。

今年6月,印度外交部長蘇杰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強調,邊界衝突正在影響中印兩國關係。

潘特表示,除非中印關係獲致「某種正常感」,否則新德里幾乎別無選擇,只能與其他國家強化關係,包括「那些在中國周邊或大或小的國家,以確保有些影響力」。

近幾個月來,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政府持續拓展接觸東南亞地區國家,意圖抗衡北京的侵略野心。

今年6月,新德里宣布贈送越南一艘輕型飛彈護衛艦,東京「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研究員長尾賢表示,這是兩國強化防務合作的最新跡象。

他表示:「印度也幫忙培訓越南空軍的戰機飛行員及地勤人員。印度海軍艦艇持續訪問越南。」越南並計劃向印度採購超音速飛彈,以及地對空飛彈。

美國智庫「藍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資深分析師葛羅斯曼(Derek Grossman)表示,印度早從1991年就開始「東望」(Look East)政策,比中國在東南亞越來越武斷的行為構成真正問題的時間還更早。

他表示,但到了2014年,莫迪把政策方向改為「東進」(Act East)。「顯然這個地區和全世界都要和不同的中國打交道,這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式的中國,想在距離中國更遠的地方、更頻繁地秀軍事肌肉。」

印度6月底與菲律賓發布共同聲明,罕見以未點名的方式要求中國遵守2016年有關南海爭議的國際仲裁結果。

新德里過去早已多次在國際場合提及尊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重要性,但要求遵守南海爭議仲裁結果卻是罕見,令外界猜測印度可能要一改中立立場。

葛羅斯曼說,印度「正在與東南亞國家,就外交、經濟與安全方面強化戰略連結,以協助它們平衡、迴避,或是公然對抗中國勢力」。

北京 印度 東南亞

延伸閱讀

中印邊界流血衝突後…印度部署6萬重兵 防範解放軍越界

印度個資法再增監控 憂人權再倒退

【Daily Podcast】亞馬遜峰會:雨林濫伐與石油探勘問題難達共識/印度在野黨為何對總理莫迪發起不信任動議?

劉揚偉拜會莫迪 承諾在印度打造半導體生態系

相關新聞

遊日有福啦!羽田、大阪機場將實施電子化通關 目標1分鐘入境

日經亞洲報導,疫情解封後,赴日旅客節節攀升,對此日本希望將入境時間縮短在1分鐘以內,預計2024財政年在東京羽田機場和大...

歐洲理事會 通過人工智慧架構公約

法新社和歐洲新聞台十七日報導,歐洲理事會的部長委員會年度部長會議,十七日通過全球首項具法律拘束力、規範人工智慧(AI)使...

南韓軍方:北韓朝日本海發射不明彈道飛彈

NHK報導,南韓聯合參謀本部17日表示,北韓下午3點15分左右朝日本海(東海)發射一枚不明彈道飛彈,南韓軍方正在分析飛彈...

美中防長擬本月在新加坡會晤 時隔2年首度面對面談話

美國匿名官員16日透露,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預計將於本月稍晚時,在新加坡與中國國防部長董軍會晤...

影╱斯洛伐克總理中彈瞬間曝光!凶嫌混入人群後近距離連開5槍

斯洛伐克總理費科(Robert Fico)15日遇刺身中多槍,如今社群平台流出不同視角影片,71歲凶嫌先混入人群,等待費...

蘇丹、加薩衝突 全球7590萬人境內流離失所創新高

非政府組織「境內流離失所監測中心」(IDMC)今天說,蘇丹和加薩走廊(Gaza Strip)的衝突迫使全球的「境內流離失...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