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宴請供應鏈「好友」!黃仁勳拉3科技大老興奮自拍 時不時走出門外做「1舉動」

【出版者言】鄭微宣/隱身在浪下的造浪者

三采為《女二》作者鄧九雲安排宣傳通告,此為《迷誠品》YouTube之採訪與拍攝。(圖/鄭微宣提供)
三采為《女二》作者鄧九雲安排宣傳通告,此為《迷誠品》YouTube之採訪與拍攝。(圖/鄭微宣提供)

企畫、引導、溝通、定位

前陣子看了一齣台劇《人選之人——造浪者》,描述一群政治幕僚,為了想改變社會現狀、完成共有理念,熱血投入競選的職人劇。劇中有句話:「我們是隱身在後台的人,我們創造舞台,創造燈火……我們的存在是讓候選人站在浪頭上,我們是造浪者。」

彼時還不知劇中議題此刻會掀起滔天大浪,觀劇時想著:「編輯也是一群隱身在後台的人,何時會有一部台灣職人劇,主角是編輯、議題含括台灣整個出版生態呢?」政治幕僚想改變世界,出版何嘗不是?編輯是一群(傻傻)相信,書與閱讀擁有(緩慢)改變世界力量的人。

當讀者走進書店,首先會被競相爭鳴的書封吸引,接著拿起感興趣的書名、議題、作者,讀完後,讀者不會知道編輯是誰。編輯只是版權頁上小小的名字,仿若不存在,卻是除了作者外,這本書成為此刻樣貌最重要的角色。

在我還是個極菜鳥編輯時,三采大家長張輝明就曾耳提面命:「編輯的角色就像導演,戲不是你演、劇本不是你寫、運鏡攝影也不是你,但你是整齣戲最重要的整合核心,這本書最終會變成何種樣貌,關鍵在編輯。」

多年前張董那段話,深深烙印在菜鳥我心裡,尤其身為一個開發國內作者或企畫議題的編輯,更需清楚自己的角色與任務。翻譯書著重的是選書的眼光、接地氣的包裝;而作者書編輯除上述外,是一本書的從無到有,更需要企畫、引導、溝通、定位的能力。

不抗拒任何新事物

三采有多個編部,各有其編部總編與擅長方向,由總編輯長統合,讓三采成為十分綜合的出版社。身為編輯二部總編,著力在華文創作、心理勵志、健康生活、輕理財面向。這裡頭就有兩個很不同的面向:實用書與非實用書。

而無論實用或非實用書,有個核心是三采編輯始終心心念念的──「讀者在哪裡?」

身為編輯,肯定是個愛書人,有千萬種讀書的理由,但現實很殘酷:一般大眾不是。現今書的競爭對手早已不是書,是社群,是串流影音,是手遊,是各種更容易吸睛上癮的事物。所以在一本書企畫之始,編輯就要為這本書找到市場的位置、找到讀者讀它的理由。這往往是三采內部爭辯最激烈的環節。每一本書,在編輯提出後,都經過團隊最嚴厲的審視、定義、聚焦,才會呈現在讀者面前。

「你搞不清楚自己所在的地方,就哪裡也去不了。」這是日劇《重版出來》中的一句對白,更是編輯要時刻提醒自己的事。當我們不了解自己企畫的書在市場上的位置、這時代的讀者為何需要它,怎能期待它能暢銷、為作者創造它的影響力?

新進編輯曾提問,編輯的嗅覺該如何培養?怎麼知道市場需要哪些書?如何跟作者溝通?其實,編輯的培養別無法門,必須用功,多讀多看,要雜食,不能只讀書,要追劇,要了解時事氛圍,對萬事萬物好奇,且不抗拒任何新事物。

建立雙向對話

編輯是作者與讀者間的橋梁,並非單純收稿、排版、印刷而已。作家擁有創作能量、創意與專業內涵,編輯擁有的是對整體書市的長期觀察、企畫與溝通能力,有時甚至是一種陪伴,引導作家做最好的發揮。

所以從一開始的企畫定位,到稿件修改、包裝風格,編輯須和作家建立信任、坦誠建議。作家畢飛宇在《小說生活》中提及:「我常對年輕作家講,要建立起自己的對話關係。和自己信得過的人建立起一種長期、有效的對話關係,這對小說家的成長很重要。」相較於國外有文學經紀人制度,台灣出版市場小,制度相對不完善。但我們仍希望致力於有潛力的作家,建立雙向對話。

以編二部今年出版的長篇文學小說《女二》為例,它榮獲第23屆台北文學獎年金大獎。在2021年入圍時,只有兩萬字文稿與寫作計畫。當時不知道會否得獎、寫成是何種模樣?但很喜歡這個故事。接下來一年內,和作者鄧九雲討論書籍定位、TA、包裝,進入創作環節後鑽入每個細節、來回討論修改;尚不知得獎與否時,即排定好出版計畫。而後來的得獎,為一年來的努力添上翅膀。

有一個好故事,團隊跟書店通路爭取到好資源,接著排定宣傳策略,跑遍了通告,雜誌採訪、直播、Podcast、對談、講座,將書推上文學暢銷榜。更有專業版權代理團隊來討論翻譯與影視授權的代理與外推。若有一天能看到華文小說變成外語影集,不是很酷嗎?

這是其中一例,每本書都是編輯的寶。編輯嗅聞著時代氛圍,疫情走到此刻算是暫時停歇,但幾年來的不安焦慮,仍纏繞著現代人,讓心理書籍被需求。於是,我們出版第一本以華人視角探討IFS的心理學專書《擁抱你的內在家庭》,由留佩萱博士讓風行歐美的革命性心理療法更切中台灣人的需求。而在這個看似追求自我的時代裡,其實更多人看不見自我價值,所以出版了《慣性討好》《成為自己的內在英雄》等。此外,其他編部推出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已暢銷兩年,至今仍在榜上熱度不退。

變,是唯一的不變

你若問,這時代資訊來源眾多,為何還需要閱讀?身為當今傳奇投資公司波克夏副董事長查理.蒙格如此回應:「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來自各行各業的聰明人)沒有不每天閱讀的——沒有,一個都沒有。華倫讀書之多,我讀書之多,可能會讓你感到吃驚。」身為編輯自然喜愛閱讀,讀書有時具有知識目的,更多時候是一種安頓身心的力量。

業內常嘆:出版難做。的確,現在吸引眼球的事物太多了,獲取知識的來源也不只書。但,閱讀始終是硬需求,身為編輯,能不能更積極地創造需求?

三采團隊心中永遠擺著一句話:「變,是唯一的不變。」所以三十多年前三采從美術設計書起家,歷經POP、紙雕、養生圖典、時尚雜誌,到後來的童書、文學、心理、健康、趨勢、商管等。看似什麼領域都做,但關鍵核心始終如一。

出版是滾動的有機體,書與作者該在時代需求的浪頭上,編輯是一群隱身在浪下的造浪者。能不能,用我們熱愛的出版與閱讀,來試著改變世界呢?

人選之人 台灣人 團隊 極地 波克夏 理財 疫情 直播 社群

延伸閱讀

不明飛行物? 原來是苗栗客家文學花園「井噴」光束

AI題材造浪 概念股風光

創新板造浪 活動一波波

影/新北餵藥案「未檢」出 侯友宜批:民進黨造浪變造謠

相關新聞

「感受不到少子化!」 家長抱怨公幼難抽:候補排到100位

5月除了是報稅季,也是很多適齡孩子家長抽公共幼稚園的日子。對此,一名網友抱怨,一直聽到少子化嚴重的議題,但幼、公托還是超級難抽,感嘆「這樣的情況誰敢生啊?」。貼文一出後,引起廣大網友熱議。

人妻嘆輸卵管剩一邊、老公結紮仍連蹦出6寶 網直呼:年輕真好!

現代社會少子化問題日益嚴重,許多夫妻因為經濟壓力而選擇不生小孩。日前一名6寶媽上網發文分享,她表示,原本沒想生那麼多,小孩卻一個個蹦出來,引發網友熱議,直呼:「年輕真好!」

母親節「不准回娘家」婆婆開菜單逼下廚 小媳婦慌了手腳求救

今年的母親節大小姑要回來,婆婆不准她回娘家,而且菜單也開好了,要她親手料理,令她不知所措,於是上網求問「我該怎麼辦?」引發網友熱議。

男友要求女同事「不可跟男友發生關係」 她不知所措…網勸:清醒一點吧!

日前有一名女網友在論壇Dcard上以「九年感情,我們分手了…」為題發文,她表示和大7歲的男友在一起九年,是遠距離戀愛,一個高雄一個台中,從她大學,出國留學,面對家人的反對等,經歷很多考驗但都攜手走過來沒有放棄。最近遇到了一些問題,想聽聽網友們的意見,引發網友熱議。

她分享比價省錢術…卻遭AA男友嫌太窮酸 過來人紛勸:趕快分手

日前有一名女網友在論壇Dcard上以「男友叫我不要省那些小錢...」為題發文,她表示,自己不知道要怎麼述說這種複雜的心情,她覺得花自己的錢理所當然,只是想跟男友分享自己省錢的小小喜悅,竟然被男友說窮酸,傷心難過男友竟是如此看待她。引發網友熱議,紛紛為她抱屈。

他感嘆「愛愛不戴套」奉子成婚悔不當初 網笑:政府需要您這種人

日前有一名網友在臉書社團「毒姑九賤婆媳討論區」上發文表示,他為了一時的爽,不戴套上陣,現在他非常後悔奉子成婚。引發網友熱議,紛紛笑稱「政府需要您這種人」。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