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頻道

* 拖拉類別可自訂排序
恢復預設 確定
設定
快訊

谷歌財務長 售出巴洛阿圖2豪宅「所賺」不多

布林肯抵上海首日 夜遊豫園大啖南翔小籠包、看CBA

精選昆德拉40金句 一起來感受輕與重

作家米蘭昆德拉於1963年在前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留影。(路透)
作家米蘭昆德拉於1963年在前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留影。(路透)

捷克裔作家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7月11日以高齡98歲在移居的巴黎辭世。米蘭昆德拉的小說《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聞名全球,他的作品在捷克長期被禁,但他作品影響當代文學和作家,他從1985年開始神隱,幾乎不接受採訪;他「立志成為一個從歷史上消失的平民,除了印刷書籍,不留下任何垃圾。」

位於捷克布魯諾的作家米蘭昆德拉圖書館。(歐新社)
位於捷克布魯諾的作家米蘭昆德拉圖書館。(歐新社)

米蘭昆德拉離經叛道、抗拒媚俗,作品夾議夾敘、充滿哲學辯證。台灣中文譯者、翻譯家尉遲秀在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表示,米蘭昆德拉在「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反覆辯證「媚俗」一詞,至今這個詞幾乎被用濫了,但昆德拉當初的用意正是要告訴世人,所有媚俗的事只會掩蓋事實的真相。

作家米蘭·昆德拉1973年在布拉格的花園裡留影。(Getty Images)
作家米蘭·昆德拉1973年在布拉格的花園裡留影。(Getty Images)

尉遲秀說,昆德拉常在小說中陳述小說理論,一面寫小說一面演繹小說的寫法,或由小說人物來演繹他想要探討的哲學假設,成為作品的特色。

面對米蘭昆德拉的死,法國媒體以「文學的神聖怪獸」、「不朽者死了」表達對他的尊敬,他曾以「生活在他方」獲法國文壇最高榮譽之一的「麥迪西大獎」,「賦別曲」獲義大利最佳外國文學獎,在歐洲文壇地位顯赫,即使未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肯定。

《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是米蘭昆德拉最負盛名的作品。小說描寫了托馬斯與特麗莎、薩麗娜之間的感情生活。但它不是一個男人和兩個女人的三角性愛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說,小說從「永恆輪迴」的討論開始,把讀者帶入了對一系列問題的思考中──比如輕與重、靈與肉、被政治化了的社會內涵的揭示、人性考察、個人命運在特定歷史與政治語境下的呈現,以及對兩性關係本質上的探索等。

昆德拉將這些元素糅合在一起,寫成一部非同凡響的小說──其中既有隱喻式的哲學思考,也有人的悲歡離合的生命歷程的展現。昆德拉原先一直用捷克語進行創作。但近年來,他開始嘗試用法語寫作,法語寫作後出版了《緩慢》和《身分》兩部小說。

想了解米蘭昆德拉,沒有捷徑,就是讀他的書;即使讀了他的書,也未必能了解。

本篇選出米蘭昆德拉的40個名句,一起來感受輕與重。

關於人類與自由

1.人類一思索,上帝就發笑。因為人們愈思索,真理離他愈遠。因為人們從來就跟他想像中的自己不一樣。思考從來就不是阻礙自己進步的原因。思考的目的在於找出自身的弱點並在實踐中改正。想太多而不做,或是不想而假裝接受,這才是上帝發笑的原因,因為這種思考,叫做自己騙自己。

2.令她反感的,遠不是世界的醜陋,而是這個世界所戴的漂亮面具。

3.最糟糕的不在於這個世界不夠自由,而是在於人類已經忘記自由。

4.人最大的弱點是善良。

5.媚俗的根源就是對生命的絕對認同。

6.只有當一個人上了年紀,他才可能對身邊的人,對公眾,對未來無所顧忌。他只和即將來臨的死神朝夕相伴,而死神既沒有眼睛也沒有耳朵,他用不著討好死神;他可以說他喜歡說的東西,做他喜歡做的事。

7.生命就像一場盛大的宴會,我們每個人都無法避免地必須出席這場無意義、空洞虛無、無所謂的宴會。──《無謂的盛宴》

關於輕重

8.壓倒她的不是重,而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9.如果永恆輪迴是最沉重的負擔,那麼我們的生活,在這一背景下,卻可在其整個的燦爛輕盈之中得以展現。

10.最沉重的負擔同時也成了最強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負擔愈重,我們就愈真切實在。

11.最沉重的負擔壓迫著我們,讓我們屈服於它,把我們壓到地上。但在歷代的愛情詩中,女人總渴望承受一個男人身體的重量。於是,最沉重的負擔同時也成了最強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負擔越重,我們的生命越貼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實在。相反,當負擔完全缺失,人就變得比空氣還輕,就會飄起來,就會遠離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個半真的存在,其運動也會變得自由而沒有意義。那麼,到底選擇什麼?是重還是輕?

12.生命中不能承受的,不是存在,而是不能發現自我,並成為自我。

關於告別

13.遇見是兩個人的事,離開卻是一個人的決定,遇見是一個開始,離開卻是為了遇見下一個離開。這是一個流行離開的世界,但是我們都不擅長告別。

14.經文循環往復,猶如朝聖者的雙眼離不開故土,猶如臨終者不忍離世。

15.年輕的時候,時間只有現在,和不斷被現在吞噬的未來;年老的時候,時間只有過去,和不斷被過去吞噬的現在。

16.人們指望不朽,可是忽視了不朽與死亡一起才有意義。

位於捷克布魯諾的作家米蘭昆德拉圖書館。(歐新社)
位於捷克布魯諾的作家米蘭昆德拉圖書館。(歐新社)

關於反抗

17.人類對抗權力的鬥爭,就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18.人是為了反抗過去才成就未來的。

19.背叛。從我們幼年時代起,父親和老師就告誡我們,背叛是能夠想得到的罪過中最為可恨的一種。可什麼是背叛呢?背叛意味著打亂原有的秩序,背叛意味著打亂秩序和進入未知。

20.永遠不要認為我們可以逃避,我們的每一步都決定著最後的結局,我們的腳步正在走向我們自己選定的終點。

21.表面是清晰明了的謊言,背後卻是晦澀難懂的真相。

作家米蘭昆德拉於1967年出席在前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舉行的「捷克斯洛伐克作家聯盟...
作家米蘭昆德拉於1967年出席在前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舉行的「捷克斯洛伐克作家聯盟」第四次代表大會。(路透)

關於感情

22.愛情一旦公之於眾會變得沉重,成為負擔。

23.肉體是囚籠,裡面有個東西在看、在聽,在害怕,在思索,在驚奇;這東西在肉體消失之後還在,還殘存,它就是靈魂。

24.愛開始於一個女人的某句話印在我們詩化記憶中的那一刻。

25.跟一個女人做愛和跟一個女人睡覺,是兩種截然不同,甚至是幾乎對立的感情。愛情並不是通過性欲(這可以是對無數女人的欲求)體現的,而是通過想和她共眠的欲望(這只能是對一個女人的欲求)而體現出來的。

26.柏拉圖《對話錄》中的著名假說:原來的人都是兩性人,自從上帝把人一劈為二,所有的這一半都在世界上漫游著尋找另一半。愛情,就是我們渴求著失去了的那一半自己。而愛意味著對強力的解除,它的範圍比愛情更寬更廣。

位於捷克布魯諾的作家米蘭·昆德拉圖書館。(歐新社)
位於捷克布魯諾的作家米蘭·昆德拉圖書館。(歐新社)

關於生活

27.「那咱們往哪走啊?」「往前走。」「哪是前啊?」「我對您透露一個大秘密,這是人類最古老的玩笑。往哪走,都是往前走。」

28.從現在起,我開始謹慎地選擇我的生活,我不再輕易讓自己迷失在各種誘惑裡。我心中已經聽到來自遠方的呼喚,再不需要回過頭去關心身後的種種是非與議論。我已無暇顧及過去,我要向前走。

29.生活,就是一種永恆沉重的努力,努力使自己在自我之中,努力不至迷失方向,努力在原位中堅定存在。

30.沒有一點兒瘋狂,生活就不值得過。聽憑內心的呼聲的引導吧,為什麼要把我們的每一個行動像一塊餅似的在理智的煎鍋上翻來覆去地煎呢?

位於捷克布魯諾的作家米蘭昆德拉圖書館。(歐新社)
位於捷克布魯諾的作家米蘭昆德拉圖書館。(歐新社)

31.真正嚴肅的問題,是孩子吐出來的問題,只有最天真的問題才是真正嚴肅的問題。這些問題都是沒有答案的。沒有答案的問題是一道令你無路可走的障礙。換言之,正是這些沒有答案的問題標誌著人類可能性的局限,劃出我們存在的疆界。

32.我一直認為,文字是慢的歷史,真正的文學不是為了使我們生活的更快,而是為了使生活中的慢不致失傳。

33.在人生的舞台上扮演怎樣一種悲傷地精靈,我沒有翅膀,但是請允許我有眼淚,請允許我有沉重的步履和蒼涼的手勢。

34.一切謊言的根源來自私人生活領域與社會生活的分界。一個人在私生活與在公開生活中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

35.受到烏托邦聲音的誘惑,他們拼命的擠進天堂的大門,但當大門在身後砰然關上時,他們發現自己是在地獄裡。

36.我們常常痛感生活的艱辛與沉重,無數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種重壓下的扭曲與變形,「平凡」一時間成了人們最真切的渴望。但是,我們卻在不經意間遺漏了另外一種恐懼——沒有期待、無需付出的平靜、甚至欲念全無四大皆空,其實這是另一種對生命的活力與精神的消耗。

37.誰無感情投入,誰就無權干涉對方的生活和自由。

38.當生活在別處時,那是夢,是藝術,是詩,而當別處一旦變為此處,崇高感隨即便變為生活的另一面:殘酷。

39.人類的時間並不是循環轉動的,而是直線前行。這就是為什麼人類不可能幸福的緣故,幸福是對重複的渴望。

40.要逃避痛苦,最常見的就是躲進未來。

紀念米蘭昆德拉,你最喜歡哪一句呢?

米蘭昆德拉 義大利 諾貝爾

上一則

移民專頁/誤發公民或綠卡 移民局可撤回

下一則

旅遊/闖亞馬遜雨林 世界變大了 

延伸閱讀

超人氣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