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凌晨01:10花蓮縣秀林鄉規模5.5地震 最大震度4級

自住客下半年可抄底?專家:堅守心中底價 參考實價登錄打95折砍起

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認為,隨著新法上路,下半年可望看見房價見底,若有買房需求者,可留意後續進場時機。示意圖/ingimage
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認為,隨著新法上路,下半年可望看見房價見底,若有買房需求者,可留意後續進場時機。示意圖/ingimage

【文.盧沛甫】

2022年台灣房價見頂,台中北屯區躍居全台交易熱區冠軍,但自2023年開始房市急凍,今年下半年,被視為是打炒房政策的「平均地權條例」將於7月1日正式上路,台灣房價是否可能下探?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認為,隨著新法上路,下半年可望看見房價見底,若有買房需求者,可留意後續進場時機。

根據2022年永慶房屋統計聯徵中心資料指出,30-50歲六都購屋熱區第一名由台中市北屯區拿下,何世昌分析,一個區域要成為購屋熱區,必須具備大量人口,加上民間重大投資或是政府建設等利多消息帶動,北屯區為台中市人口最多的行政區域,加上周邊有捷運設施,價格相較水湳重劃區便宜,自然吸引買盤進駐。

不過,2023年房市成交量下滑,「平均地權條例」將於7月1日上路,未來整體房價是否會有持續下跌的空間?何世昌觀察,若以內政部的全台第一季買賣移轉棟數來看,買氣比起去年同期明顯下滑,未來打房政策上路,將讓價格修正的現象更為明顯,惟市場預期2024將迎來降息,房市可能迎來復甦。「預估這波房價低點會出現在今年第四季。」何世昌預估。

房價續跌,是否增加自住客議價空間?何世昌認為,自住客或是首購族普遍較為害羞,容易失守自己心中的最低價,他建議自住客可以實價登錄價當參考基準、以此向賣方提出議價空間,「但不要奢求拿到8折、7折的價格,以目前市況提出95折左右空間較合理。」

針對自住客買房,何世昌認為,買房要以自己的原生地作為優先選擇,若跨區買房,容易因不熟悉異地,而忽略了當地的嫌惡設施;若是自住兼投資的買房族,何世昌表示,可以留意正在興建中的捷運沿線,「像是台中藍線、桃園綠線、台北萬華中和樹林線。」雖然房市空頭一樣會面臨價格修正,但房市多頭時房價上漲走勢更具潛力。

延伸閱讀》

公教身分就是房貸低利率的保障!買房首購族想從銀行借到高成數、低利率?專家傳授5撇步

「盼了3、40年重劃,本以為有生之年等不到了」2張圖對比:塭仔圳如何在侯友宜大刀闊斧下贏來新生?

樓上鄰居腳步聲吵到想告他...「噪音未必來自正上方」專家給住戶14建言:高敏體質2房型較不困擾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謝謝】

相關新聞

花東三法將在國會開戰 「個案」立法恐創惡例!為何將開啟下波攻防?

國會改革之亂,為未來4年可能持續上演的朝野衝突、群眾抗議,拉開序幕。接下來,藍白陣營共推的「花東三法」,同樣面臨違憲、兩兆錢坑等質疑,是否將引爆下一波戰火?

國會改革法闖三讀還能翻盤?覆議、釋憲、公投誰能擋住!拆解發展走向

成千上萬人民走上街頭,抗議藍白陣營聯手修法擴增立法院權限,審查程序不正義;行政、立法兩權爭端風雨欲來,三讀通過、爭議未解,下一步該怎麼走?

6年前走進張忠謀辦公室 台積電開關鍵戰役!如何挺過地緣政治危機 劉德音獨家告白

他是台積電董事長,兩岸三地最大市值企業的領導人,全球科技產業動見觀瞻的聚光焦點。去年,台積電營收達到2.16兆元,比起2018年他接任董事長時增加逾109%;去年台積電每股獲利來到32元以上,比6年前成長超過138%;而如今台積電22.49兆元的市值,則比6年前成長2.79倍。

從小每天存66元 65歲可能超過1億?專家:陪孩子用ETF養「金雞母」

現代人理財觀念進步,部份家長擔心孩子亂花壓歲錢、採「徵收代管」方式處理,直接幫孩子妥善安排固然有效率,卻也失去理財觀念的機會教育。

看好台積電上千元「以為開玩笑」⋯黃仁勳帶世界!輝達市值暴增 5台廠股價跟著轉

黃仁勳再度來台,整個資本市場又再掀起一陣旋風!去年的這個時候,黃仁勳到台大為應屆畢業生致詞,前一天,他到饒河街逛夜市,手上提著麻花捲,這個畫面瘋傳全台灣,黃仁勳要同學用力奔跑,不要用走的,不要成為被獵食者⋯⋯

台股漲不停 AI狂潮何時停? 股市老手:見「2指標」反轉要開始留意!

利率高低往往牽動個人、產業、國家的經濟活動,英國金融史作家愛德華.錢思樂(Edward Chancellor)藉由爬梳歷史,發現利率過低經常引發「副作用」,例如:貧富差距加大、房價高漲、不穩定的金融市場等,變成全民要共同承擔的業力。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