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觀策/李強訪歐 壓力不小於布林肯訪中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出訪歐洲。(新華社)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出訪歐洲。(新華社)

近期最受國際社會關注的外交活動就是美國務卿布林肯訪問北京,從他是否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到所有訪問的細節,全都被放大檢視,壓力可想而知。而幾乎同時出訪德、法兩國的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面對當前北京內外諸多挑戰,他此次出訪的壓力,恐怕一點也不會比布林肯訪中還輕。

李強近期訪問德國和法國,這是他今年三月就任大陸總理以來的首度出訪。對李強而言,此次訪問絕不輕鬆,外有西方國家聯合「去風險」「降依賴」的呼聲,內則面臨大陸經濟復甦不力、失業率攀升和消費降級等連串難題。

李強這次出訪的首要之務,就是確保德、法兩個經濟大國,穩住與中國的合作關係。例如他在會見德國總統史坦麥爾時強調,「雙方最大的風險是不合作」。李強在與德國工商界代表座談時也說,「防風險和合作不是對立的」,希望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訪德重頭戲,李強與德國總理蕭茲共同主持中德政府磋商。李強在會面後的記者會上稱,投資人重視去除風險,但如果是以去風險之名,對某些國家行「脫鉤」之實,就會違反市場規則。蕭茲則重申德國分散貿易風險的方針。

在法國,李強在出席工商界晚宴時說,中方讚賞法方反對「陣營對抗和脫鉤斷鏈」。他在會見法國總統馬克宏時則稱,中法具有共同的戰略觀。馬克宏表態歡迎中方企業赴法投資,加強合作。

表面上,李強這次出訪似乎有所收穫,與德、法也推進了若干合作議程,但雙方的分歧依舊清晰可見。例如在李強出訪前夕,德國政府率先發布了國家安全戰略,指責北京尋求利用經濟實力,達成政治目標並謀取地區霸權,對國際安全構成愈來愈大的威脅。這顯然也會對兩國經貿關係造成負面影響,包括德方加強對中企的審查。

而蕭茲更在與李強會面後告訴國會,他在稍早的會談中警告北京,不要動用武力達成領土的改變,特別是針對台灣。他還說,德國也關切中國的人權狀況。

上個月,包括德、法在內的七大工業國集團(G7)在日本廣島發表聯合聲明,強調七國在與中方經貿交往中採取「去風險、但不脫鉤」的共同立場。

除了外部環境的冷風,令李強感到更棘手的,可能是大陸經濟復甦的疲弱。最近一項指標是剛結束的電商六一八消費節,儘管今年業者已展開史上最激烈的價格戰,但從陸媒引述的大數據顯示,今年六一八全網交易總額增速,創下三年來最低。大陸民眾寧願「超額儲蓄」,也不願或不敢隨意消費。

中國歐盟商會上周發表的報告指出,中國和全球經濟放緩是在中國的歐企最大問題,其次才是中美關係緊張。根據報告,視中國為未來投資目的地前三位的歐企數目創新低;中國利潤對歐洲公司的重要性也連續兩年下跌。

以往大陸總理出訪,總是風光無限,因為背後有規模龐大且欣欣向榮的第二大經濟體撐腰。如今隨著大陸經濟復甦放緩,經濟動能下降,加上西方國家認定北京變得愈來愈具進攻性,在對中外交上更加強硬。德國「商報」甚至形容,李強此訪對德國而言,是一場不合時宜的政府磋商。

出身大陸經濟最發達省分,據稱施政具有「重商風格」的李強,對自己就任後首度出訪的感受,必然點滴在心頭。

德國 李強

延伸閱讀

葉倫:尋求與中國合作以應對全球挑戰

李強:中旗幟鮮明反對脫鉤斷鏈 米歇爾:歐盟反對選邊站隊

BBC:李強訪歐 試探「去風險化」底線

法議長拉爾歇會李強:盡快重啟與全國人大交流

相關新聞

西太海軍論壇青島登場 美司令出席

由中共海軍主辦的第十九屆西太平洋海軍論壇今起在山東青島登場,外界關注美方出席將領層級,而港媒指出美國將由太平洋艦隊司令柯...

中共海軍 開放參觀052D驅逐艦

解放軍海軍廿三日將迎來建軍七十五周年,昨天在山東青島組織數艘艦艇向公眾與媒體開放活動,包含主力戰艦052D型的飛彈驅逐艦...

陸新戰略兵種 信息支援部隊成軍

共軍新兵種「信息支援部隊」昨天在北京成立,由戰略支援部隊改組而成,中共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強調,信息支援部隊「是全...

布林肯23日訪陸 表態台灣議題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即將出訪大陸,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昨天表示歡迎布林肯到訪,並未透露到訪的日期等更多消息。

馬英九:習遞橄欖枝 盼賴務實回應

前總統馬英九上周在北京會晤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後,昨透過臉書表示,感謝習近平與大陸方面接待,也誠摯建議準總統賴清德能遵循中...

卓榮泰就任前 陸國安部重提鄭宇欽案

四月十五日是大陸「國家安全教育日」,大陸國家安全部昨天發布「十大反間諜案例」專題展播,重提於二○一九年四月遭中方以「間諜...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