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扶強汰弱」博班獎學金草案出爐!最高每月可領7萬

教育部舉行111學年度大學校院教務、校務經營主管聯席會議,今天第二天進行提案討論,教育部提出「博士生獎學金」草案,以此分為產學合作型和學術發展型獎學金,獎學金由政府、大學、企業三方出資,最多者至博三,一個月可領七萬元。
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今年三月於立法院提報「解決高教人才斷層危機,如何塑造合理高教人才退休機制」報告,提出高教及科研人才薪資偏低,以及少子化影響下面臨人才斷層危機等憂慮。
對此,教育部規劃結合職涯發展和甄別機制的「博士生獎學金」並提至今日聯席會上討論,草案分為產學合作型和學術發展型二類,兩者均採「擇強汰弱」機制,獎補助人數逐年遞減,但補助額度則逐年增加。
產學合作型獎學金博班一至三年級分別可給予每月6萬、6.5萬、7萬元獎學金,由學校和企業負擔4萬,其餘則由政府承擔。受惠人數比例則依照年級下降,從博一受惠人數32%,逐年降至博三22%。
學術發展型博士班一至三年級則分別給予每月3萬、3.5萬、4萬元獎學金,1.5萬由學校和企業負擔,其餘由政府承擔。但受惠人數比例同樣依照年級下降,從博一受惠人數8%,逐年降至博三6%,相較產學合作型受惠人數和占比均少。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朱俊彰表示,大學一般給予博士生一個月二至三萬的獎助學金,但因為金額較少,相較碩士畢業後進入科技業即可年薪百萬,導致學生近年投入博班的意願均不高。對此,政府希望和學校、產業合作祭出獎勵,鼓勵學生往博士學位深造。
朱俊彰表示,產學合作型獎勵主要為民眾熟知的stem領域,學術發展型則為非stem領域,但同樣由政府協助加碼,依照擇強汰弱機制人數每年遞減但補助遞增,給予真正需要的學生。今天希望先和大學討論、蒐集意見。
另外,國科會也補助每年補助300名博士生,博一、博二生由國科會每月補助3萬元、學校自籌1萬元;博三國科會每月補助2萬元、學校自籌2萬元。
屆時國科會補助是否和教育部補助能加疊,朱俊彰則表示,計畫若上路一定採跨部會合作,「但不可能重複補助。」屆時將和國科會方案區隔或兩者進行整合,均尚待研擬。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