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玩笑鬧太大!旱鴨子醫學生遭惡作劇推落水 溺水近20分鐘一度瀕腦死

遭雷擊停電休館一天 澎湖水族館苦笑「用電鰻發電可以嗎?」

國道1號連環車禍...西螺服務區附近「多車追撞」 6人送醫塞車嚴重

兩個參數解讀季報與4月營收

【文‧陳春霖】

4月營收亮眼 獲多頭資金青睞

在各上市櫃公司公布的4月營收中,年減與月減的家數高達2327家,創新高者僅16家,較去年的77家明顯減少許多,科技電子產業從上游半導體,到零件組裝再至下游PC、NB與手機等,年減6.98%,加上各大廠法說時依舊不看好未來一季前景,因此短線成為資金大舉轉進其他族群主因。反觀4月營收較亮眼年增率前三大族群,觀光股成長69.38%、資訊服務族群成長16.38%、汽車族群成長16.03%,成為多頭資金青睞的標的。

軟銀公司負責人孫正義在接受媒體訪問時,問到如何進行投資決策與行為,他簡單的回答:「投資沒有任何的訣竅,就是跟著趨勢走。」這句話似乎也可以應用在我們一般投資人,從日常生活中觀察也能嗅出端倪,近日來知名餐廳訂位需排至一個月後,假日旅遊景點飯店住房也是間間客滿,娛樂場所不管平日或假日也是一位難求,這什麼情況?就是代表業績好,股價自然受到青睞。

投資人看到產業趨勢也感受到生活走勢,但大環境的政經議題仍不可輕忽,美聯準會5月升息一碼後,大家關注的焦點就是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4.9%,顯然升息壓抑通膨已初見成效,6月是升息滿週年,是否暫停升息甚至開始降息,都會影響盤勢。

另外,從經濟部公布4月進出口數據來看,出口總額年減13.3%,雖減幅呈現縮小的情形,但十一大主要產品仍都是呈現年減的現象,僅資通與視聽產品年增為5.4%,也同步與前述上市櫃四月營收中資訊服務族群成長16.38%次高不謀而合,顯示類股產業庫存調整接近尾聲,5月15日盤面類股中三商電(2427)與台灣銘板(6593)漲勢凌厲。

【全文未完,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周刊》1186期。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訂閱理財周刊電子雜誌或免費下載APP

延伸閱讀

調查局資通處火災鑑定報告出爐 起火原因曝光

歐元區4月通膨續攀升

陸前4月實際使用外資增長放緩 按美元計年跌3.3%

4月PMI新出口訂單緊縮加劇 元大寶華:暗示「這件事」

相關新聞

大象變狐狸

在這場AI競賽銷聲一年的蘋果,今年要怎麼改變競局呢?股價在165~200美元震盪的蘋果,目前市值2.61兆美元,暫居第二大,日前蘋果宣布不造車、不做手錶顯示螢幕microLED,然後宣布自研邊緣AI端的大模型,4月25日蘋果官網宣布端側小模型OpenELM,參數2.7億到30億,一台M2 Mac可跑起來。

找出AI最低PB股

台股大盤近日呈現箱型震盪,領漲攻指數除了AI股還是AI股,短線投資人很容易慘遭漲跌來回套牢,尤其AI股有些股價淨值比(P/B)已經來到10倍以上,有些則尚有一倍左右,當然與個股所處產業特性有關,理周投研部綜合各券商與外資報告,本期為投資人找出AI股中目前股價淨值比仍處於低檔,也就是股價在屬性相同產業中偏低者,並加入一參數首季獲利成長者,或許在現階段大盤進行大幅度上下波動時,這類股具防禦性也具攻擊性。

藝術投資 小額入手也能翻倍賺

藝術投資水很深?其實比你想像的簡單!藝市學老師黃河及小資理財教主楊倩琳用簡單的方式領我們進入藝術投資的世界。

蔡上機老師:迎福納財這樣挑就對了!四種必買好運外風水

購屋的時候除了地段與價格,不少人在買房的時候也會考慮風水學說,其實以科學角度來分析,居住環境會影響住在裡面的人的感受...

壓回就是買點

五月是傳統的報稅月份,華爾街流傳一句「五月賣股走人」,不知道這次準不準。統計一下加權指數從1987年到2023年的五月份,共十九次下跌,52%的機率,看似沒什麼作用,但是如果仔細區分在上漲趨勢跟下跌趨勢(包含區間整理),發現在加權指數上漲趨勢中,五月下跌的機率是36.8%;反之,在下跌或區間整理的趨勢裡,五月份下跌的機率是63.15%。

準經長新政策股預測

崇越前董座郭智輝宣布入閣出任準經長,期間外資賣超台股近2,000億元,台幣匯率貶破32.6元,大盤指數重挫近千點,雖然市場諸多解讀,例如權值股台積電(2330)法說時指出,整體晶片出貨年成長由10%以上,下修至10%左右,被認為市況前景未如預期,其次地緣戰爭的後續發展,若擴大將影響油價與全球經濟,再來就是美國物價指數(CPI)未能有效壓制下來,降息延宕等利空因素,迫使外資大逃殺。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