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公司電腦還在用Windows XP是老闆摳?內行曝無奈:並非省錢才不換

4支4轟垮勇士!大谷加盟道奇首次單場雙響砲 本季10轟並列大聯盟第一

台大研究發現 空汙罹肺癌風險高於吸菸

新安東京3度減資 資本額僅剩3000元…產險業苦吞3000億的一堂課

文/洪綾襄

根據《財訊》報導,經歷多次減增資,去年至今的防疫險之亂近尾聲,今年產險業可望恢復正常獲利,然而業者心態與內外在環境已悄悄發生變化,仍須審慎面對。

「資本額只剩3000元?太慘了吧!」去年因防疫險慘虧470億元的新安東京海上產險,3月底第3度公告減資,這次減資幅度達99.99%、金額為132.99億元,減資後資本額僅剩3000元。

《財訊》報導指出,儘管防疫險賠付已到尾聲,第3度減資也是為了再增資準備,但這3000元資本額的難堪數字恐怕還得繼續高懸至6月底,主因日方的注資仍須經過法定流程。

依金管會規定,淨值為負數或是RBC(資本適足率)低於50%,即是資本嚴重不足,必須立即增資。依去年第4季的資本適足數據,新安東京海上需要立即增資,但由於新安東京海上大股東日本東京海上的注資程序要走到6月中,並規畫於6月底完成增資。

6大苦主 掏出逾千億填坑

不過重整之後,新安東京海上的經營將與過去有所不同。以往新安東京海上產險雖然是日方持股過半,但由裕隆掌握過半董事席次並主導經營;今年後股權結構變化不大,但縮減董事席次,改由日方過半並主導,推派日本東京海上國際經驗豐富的志摩昌彥出任董事長;裕隆集團(含裕隆汽車、中華汽車、順益汽車、匯豐汽車)持股維持49.18%,並派出裕融總經理、裕隆集團決策委員許國興任副董事長,未來經營上更強調穩健保守。

《財訊》報導指出,根據金管會統計,從去年截至今年3月底,防疫雙險(防疫險加疫苗險)總理賠金額已達2649.7億元,在3月20日輕症確診者免通報免隔離上路後,3月單月賠付金額降至115.9億元,較上月大減近7成。加上防疫雙險為1年期的定期險,多數保單將在今年4月至5月到期,預計6月最終理賠總金額可望守在3000億元。

然而,1年賠付3000億元,對業務單純的產險來說,堪稱史上最大震撼教育,大股東更為此掏出逾千億元填坑。業界人士觀察,從此之後,整個產險業經營也將有所轉變。

3大考量 因應經營新挑戰

首先,《財訊》分析,儘管防疫險風暴將過,但預計2026年將接軌ICS(國際保險資本標準)與IFRS17(17號公報)等兩大會計準則,這對業者的清償能力與資產評價要求更為嚴格,因此經營上仍不可冒進。

「對產險業來說,17號公報影響層面沒有壽險業大,ICS增加巨災風險(含恐怖攻擊、傳染病及信用保證)等風險資本計提,影響層面更廣,」保險業者分析,氣候風險重要性已被凸顯,未來經營將以穩住流動性、生存給付為首。 …(本文截自財訊684期,詳全文)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財訊官網》

延伸閱讀

重提粉紅口罩議論 蔡英文:防疫有挑戰、有溫馨

指揮中心退場民調逾7成滿意 王必勝:全民努力的成果

台中LaLaport「北館」今試營運!5樓美食街爆滿排長龍

指揮中心將解編 藍諷成綠營「類競總」:防疫亂應道歉

相關新聞

踩紅線!三立張榮華、萬海陳致遠買中嘉涉5大爭議 NCC竟不知股東大風吹

中嘉是台灣第2大有線電視系統商,4年多前,郭冠群打敗眾多出價者買下中嘉,同時喊出「10年不退場」的承諾,如今卻傳出上層股權易手,又引爆多項爭議。

「Linbay好油」翻車易查 假訊息藏鏡人難追...拆解中共對台認知作戰產業鏈

認知作戰在台灣已形成一條產業鏈,由中共出資指揮,台灣的親中企業、公關公司與網軍負責執行;過去已有很多案例製造台灣社會的對立與矛盾,未來仍會有層出不窮的事件再上演。

為台灣國際地位打拚35年!獲「大綬景星勳章」 荷蘭人昆布勞:台灣人別再拍勢了

荷蘭人昆布勞,人生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全職工作,就是任職於台灣人公共事務會;他把長達35年的歲月精華,都奉獻在台灣前途的遊說工作上。

跟時間賽跑的AI實踐家!中華電總座率主管考證照 組團隊挑戰新科技

林昭陽在中華電信任職長達36年,從研究員到總經理,深感資通訊進展神速,因此中華電信將加速建立自己的算力,打造自己的生成式AI。

囤房稅苦了誰?虛坪改革可打房?購屋族注意!新制上路改寫房市規則

健全房市政策陸續登場,從限貸、《平均地權條例》陸續上路,嚴格控管預售屋,再到囤房稅2.0、虛坪改革,若全部上路,台灣房市結構將有重大改變,買房不得不慎。

比亞迪台廠供應鏈有遠慮!陸拉高汽車零件自製率 相關族群能繼續沾光?

中國正積極提高電動車的電子零件自產比率,半導體與汽車零配件製造能力也日益茁壯中,面對新的趨勢變化,相關台廠供應鏈必須認真面對近憂遠慮。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