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萬六 劍指萬八

【◎陳子榕 CSIA/CFTA】

自今年2/2開始台股正式站上萬五之後,為期兩個半月台股都在萬五與萬六之前進行區間盤整,下檔有撐,上檔有壓,導致盤勢停滯不前,萬六遲遲無法攻克。三大法人的動向,外資今年淨買超2395億元,主要集中在1月即買超達2007.5億元。投信淨買超621億元,只有自營商淨賣超-194億元。雖然國安基金退場,其背後代表的意思是台股走勢穩健已無需再護盤,對台股來說其實是好消息。公股銀行規劃第2季積極找買點,也會趁著國安基金退場時,隨時進場買股,為下半年的萬六行情做暖身。

但近期筆者認為萬六即將突破,且一路上看至萬八。原因如下:

第一,聯準會升息即將結束,且已在市場提前釋放流動性,與兩個月前比較,當時通膨降溫是普遍的心理預期,本次在歷經銀行業動盪之後,更多的數據表明,聯準會的升息可能已近尾聲。美國 3 月 CPI 年增 5%,優於市場預期的 5.2%,創下 2021 年 5 月以來的新低,且美元指數又一次走弱,朝 100 大關撤退,隨著Fed升息循環即將畫下句點,讓美元再度轉弱。根據芝商所FedWatch工具顯示,目前交易員預期Fed在下月升息1碼的機率為69%,此外從7月到年底已有人押注Fed將轉而降息。

第二,外資自4/7開始期貨未平倉口數一路飆升,從4/7 +9911口一路上升至4/14 +14183口,大幅增加43%的多單,且在此期間外資現貨市場同步買超216億,期現貨同步買超。在選擇權未平倉量部分,買權未平倉最大量集中在16,200點,賣權未平倉最大量集中在15,500點。全月份未平倉量put/call ratio值由1.19升至1.3。

第三,台積電法說將在4/20舉行,法人大多預期,台積電第2季因供應鏈持續去化庫存影響,業績恐將滑落,下半年隨著供應鏈回補庫存,加上蘋果(Apple)新機效應,業績可望回升。台積電全年展望已被市場法人所預估,眾所皆知,已知的利空將不是真利空,台積電股價可望利空鈍化於500元附近獲支撐,中段整理後,呈階梯式上揚。

台積電因地緣政治因素仍擴大在全球的生產佈局。雖然,台積電原本規劃在高雄建兩座廠,包括7奈米和28奈米廠,其中,7奈米廠已經在今年初宣布暫停,如今,28奈米再度出現變化,眼下似為利空,不過,筆者認為,台積電赴美、日、德設廠,正逐步降低地緣政治風險,此次美股神華倫巴菲特,因擔心台積電地緣政治風險,而錯失台積電由低點彈升2-3成的利潤,著實可惜,若台積電全球布局完成,必可望再次獲得股神青睞,股價可望向600元大關邁進。

延伸閱讀

高雄廠28奈米變先進製程 陳其邁:期程尊重台積電

台積電還需要台灣補助嗎?台大、北商大5/21舉辦辯論大賽

彭博:台灣官員敦促美方 別大聲喊仰賴台積電有危險

台積電要噴了?高雄28奈米改先進製程…網嗆畫餅:慢慢等機台都還沒訂

相關新聞

PC落底+車用儲能轉佳的潛力股

台股從19291漲到5/16的高點21515,共漲2224,由於漲幅過大且都沒經適當整理,這除會面臨追高不願也會遭受漲多賣壓,如KD在高檔交叉向下的台積電、鴻海、廣達、聯發科、金融股、貨櫃股…估至少要修正13天,且大盤KD也交叉向下。

瞄準AI!散熱題材將啟動大波段行情

美國科技股財報表現暗示AI發展持續增溫,尤其從微軟及Google等前幾大雲端業者的財報及法說表示,AI的發展帶來營收及獲利的成長,例如Microsoft 在財報會上表示短期內與 AI 相關的應用仍然供不應求,因此給出樂觀財測 :2024 Q2 預估營收為 640 億美元(年增率 13.9%),因此我們認為,在2024年下半年科技的主軸還是以AI相關供應鏈為主,而在美國股市的表現上,Nvidia為最重要的指標觀察股之一。

AI機器人與無人機雙題材股:中光電

在520總統就職演說中,賴總統的一句「兩岸互不隸屬」引發了原本上揚的股市突然轉向,尤其是旅遊觀光股在宣佈陸生來台消息後的漲勢迅速反轉。然而,從長遠來看,賴總統所推動的五大信賴產業將有助於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中保持關鍵地位。這些產業包括半導體、AI、軍工、安控與次世代通訊,政府對國防的重視更是明顯。

善用隔日沖六法 搶賺短線財(第一法強渡關山)

台股與美股連袂創下新高,道瓊指數也登上四萬點關卡,現階段在資金快速輪動下、漲跌經常失序,短線上的操作的確需要居高思危;若短期無法確定股市的主流族群,加上個股漲勢又不太容易有波段行情的狀況下,隔日沖是相對安全而且穩定獲利的好方法。

所羅門第二的AI機器人:廣明

新任總統賴清德已上任,過去在炒作的520概念股(重電、線纜、軍工)也將正式結束,而發表的兩岸言論也將讓航空、觀光失望,甚至房地產概念股也將蒙塵,研判資金將返回科技股,畢竟NASDAQ已創歷史新高,費半指數也重返5千點大關,配合輝達財報出爐前外資喊到1250美元。

營建股調整提供進場良機

台股受到財報和報稅季節雙重影響,讓對財報數字極為敏感的電子股,近期走勢呈現多空交錯。雖然像鴻海、廣達等大型電子股皆報出亮眼營收,但受到資金排擠影響,電子股從資金流出,市場進入量縮整理階段,資金紛紛流入金融和航運。然而,資金輪動速度過快,導致個股出現忽漲忽跌的情況,使得投資操作難度大幅提升。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