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荷蘭機場1人被捲入飛機引擎亡!目擊者稱聽到「地獄般的噪音」

哈利認愛梅根宣言 相隔8年慘遭英王室官網刪除

YouTube「影片跳片尾」打擊擋廣告外掛 官方曝原因:根本無關

奇鋐成伺服器散熱需求最大受惠者

【撰文/賴建承】

在2019 年以前伺服器CPU TDP熱設計功耗約僅有180W~270W左右,以往的散熱設計都足以負荷,但這情況到了AMD、Intel分別於去年第四季及今年第一季推出了Genoa 及Eagle Stream就有所不同了,產品的耗能皆提升到350W~400W,造成傳統單一的熱導管或是均溫板沒辦法達到有效散熱效果,這使得國內的散熱大廠有了全新的商機,由於3D VC(Vapor Chamber)需求增加,3D VC 為均溫板與熱導管結合,內部腔體連通,使得內部汽體、液體互相變化的物質可直接於2 種腔體內部自由移動,達到更佳的散熱效果,成本上仍較水冷散熱方案具有優勢,且在空間設計上更加彈性,奇鋐正是這當中的一大贏家。

2022年奇鋐受惠伺服器需求及各國持續推動5G建設效應,其中伺服器產品新增中、美三家新客戶,淡化消費性電子需求不佳衝擊,去年前三季累積EPS為8.72 元,年增40.6%,創歷年同期新高,因消費性產品比重下滑、產品組合轉佳,毛利率年增2.1 %到19.5%,而公司目前營收比重:散熱產品57%、零部件與組裝20%、機殼15%、富世達7%。今年上半年北美資料中心業者略有縮減資本支出,加上消費性電子庫存持續調節,今年上半年獲利持穩,但下半年因伺

服器新平台滲透率提升,營運成長可望加速。產能布局方面,奇鋐越南廠計畫於2023年3月達全產能生產,預計全年比重提升至25%,藉以分散產地風險,中國廠區產能由超過90%逐漸下滑。

奇鋐近年營運由PC逐漸轉往基地台、伺服器領域,因公司具有風扇、散熱模組、機殼等產線,可提供整機系統散熱方案,滿足客製化需求,逐漸打下基礎,目前白牌伺服器佔伺服器產品出貨超過6成,預估未來將進一步提升至8 成。電子產品長期效能持續提升需要更精密的散熱模組,看好奇鋐長期營運動能,我認為PC疲弱影響將在下半年開始逐漸淡化。

延伸閱讀

期貨商論壇/奇鋐期 趨勢向上

台積電領軍 台股大漲247點收15,760點

AMD針對嵌入式網路、安全、儲存與工業系統打造的第四代EPYC 9004系列伺服器處理器

飛宏、建準 四檔聚光

相關新聞

PC落底+車用儲能轉佳的潛力股

台股從19291漲到5/16的高點21515,共漲2224,由於漲幅過大且都沒經適當整理,這除會面臨追高不願也會遭受漲多賣壓,如KD在高檔交叉向下的台積電、鴻海、廣達、聯發科、金融股、貨櫃股…估至少要修正13天,且大盤KD也交叉向下。

瞄準AI!散熱題材將啟動大波段行情

美國科技股財報表現暗示AI發展持續增溫,尤其從微軟及Google等前幾大雲端業者的財報及法說表示,AI的發展帶來營收及獲利的成長,例如Microsoft 在財報會上表示短期內與 AI 相關的應用仍然供不應求,因此給出樂觀財測 :2024 Q2 預估營收為 640 億美元(年增率 13.9%),因此我們認為,在2024年下半年科技的主軸還是以AI相關供應鏈為主,而在美國股市的表現上,Nvidia為最重要的指標觀察股之一。

AI機器人與無人機雙題材股:中光電

在520總統就職演說中,賴總統的一句「兩岸互不隸屬」引發了原本上揚的股市突然轉向,尤其是旅遊觀光股在宣佈陸生來台消息後的漲勢迅速反轉。然而,從長遠來看,賴總統所推動的五大信賴產業將有助於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中保持關鍵地位。這些產業包括半導體、AI、軍工、安控與次世代通訊,政府對國防的重視更是明顯。

善用隔日沖六法 搶賺短線財(第一法強渡關山)

台股與美股連袂創下新高,道瓊指數也登上四萬點關卡,現階段在資金快速輪動下、漲跌經常失序,短線上的操作的確需要居高思危;若短期無法確定股市的主流族群,加上個股漲勢又不太容易有波段行情的狀況下,隔日沖是相對安全而且穩定獲利的好方法。

所羅門第二的AI機器人:廣明

新任總統賴清德已上任,過去在炒作的520概念股(重電、線纜、軍工)也將正式結束,而發表的兩岸言論也將讓航空、觀光失望,甚至房地產概念股也將蒙塵,研判資金將返回科技股,畢竟NASDAQ已創歷史新高,費半指數也重返5千點大關,配合輝達財報出爐前外資喊到1250美元。

營建股調整提供進場良機

台股受到財報和報稅季節雙重影響,讓對財報數字極為敏感的電子股,近期走勢呈現多空交錯。雖然像鴻海、廣達等大型電子股皆報出亮眼營收,但受到資金排擠影響,電子股從資金流出,市場進入量縮整理階段,資金紛紛流入金融和航運。然而,資金輪動速度過快,導致個股出現忽漲忽跌的情況,使得投資操作難度大幅提升。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