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柯建銘失言風波延燒!柯文哲親吐「在民進黨不是個案」

陸海警船隊現蹤金門南方水域 海巡署強力驅離:停止危害航安行為

其實長輩也知道雷區、10歲就懂應付提問 年夜飯如何相愛不相殺?

想到家族聚餐就焦慮?給晚輩與長輩的新餐桌禮儀。 (王建棟攝)
想到家族聚餐就焦慮?給晚輩與長輩的新餐桌禮儀。 (王建棟攝)

【文/ 蔡立勳;圖片/王建棟攝】

其實長輩也知道哪些話題比較敏感,而晚輩更是小學三年級就懂得用「標準答案」應對。聚餐如何表達關心、自在分享生活?心理師提供實用建議,編輯部也推薦暖心片單提供參考。

餐桌是連結、凝聚關係的媒介,卻也是引爆爭執之處。

尤其家族聚餐時,長輩、晚輩齊聚,各有想表達、想閃避的話題,如何讓彼此好好吃完一頓飯?

給晚輩:預設防備,反增衝突

晚輩最擔憂的莫過於長輩連珠炮似的「關心」。但心理學作家海苔熊指出,長輩其實多會從社群得知晚輩討厭的問題,減少提問;只是晚輩往往已預設聚餐情境,不斷沙盤推演劇本。

儘管長輩沒提問工作、感情、生子等敏感話題,晚輩也會因想像中的評價而處於焦慮,影響在餐桌的表現,反而成為衝突的導火線。

他建議,參與聚餐前,不如先思考自己在餐桌上會遇到誰、想跟誰多說話、坐在哪個座位,讓抗拒聚餐的心態轉為開放。

赴約前,或許能先與其中幾人見面,了解彼此近況,建立關係中的安全感。有了兩、三個盟友照應,便能減少在大餐桌的不確定性。

給長輩:與其提問,不如分享

相較之下,長輩也有調整空間。桂冠實業董事長特助陳玉翎主導「好好說頓飯」企劃5年,接觸上百個家庭,她觀察,當今家族餐桌的問題有二,一是缺乏話題,二是多數長輩把餐桌當成「教育」場域,想在用餐的同時賦予餐桌一些意義,卻往往得到反效果。

因為桂冠該企劃所做的市調顯示,其實小學3年級以上的孩子就能完全猜到長輩的問題,也知道如何給出標準答案,免得被追問,更遑論已出社會的晚輩。

她建議,長輩可以先思考想創造什麼樣的餐桌氛圍。與其不停詢問晚輩敏感問題、想方設法要了解對方的生活,不如先分享自己日常遇到的人事物,甚至困擾、煩心的事,或許會有更多對話的可能。

【延伸閱讀】

「龍骨」開刀到這個捷運站 全台三家脊椎醫院為何都在高雄?

曾寶儀:我不想讓大家以為我都跟父母和解了,你們也可以

「我不會離家太遠去賺錢」不追名校、買房,台美夫妻帶7女兒自學、養雞

【更多內容請見《天下雜誌》765期;訂天下雜誌電子版

延伸閱讀

「一家伙仔」聽成「Chicken飛啊」 彭佳慧哭笑不得

門諾壽豐分院提前圍爐 設席34桌請病友吃年夜飯

大陸餐飲復甦 年夜飯訂餐與廚師到府服務激增

年夜飯免不了大魚大肉 專家建議煎魚加鳳梨營養又吉祥

相關新聞

「不學就會死」的X世代 為何面臨愈來愈嚴重的年齡歧視?

「抱歉,你資歷『太豐富』」「不好意思,我們需要數位原生代的員工」,各式各樣針對年齡而來的荒誕刻板印象,正造成X世代(44-59歲人士)的轉職困難。根據美國調查,職場年齡歧視情況每年創新高,Gen X和企業該如何因應?

台股基金績效遠勝ETF!專訪「鉅亨買基金」總經理:ETF是白飯 基金是炒飯

00919、00940等高股息ETF,掀起資金瘋狗浪,但很多人沒有注意到,台股基金表現其實遠勝ETF。《天下》專訪民營第一大基金公司「鉅亨買基金」總經理張榮仁,以下是他為投資人解析,挑對台股基金,為何賺比較多?又該如何做基金和ETF的資產配置:

消防、護理、教師 為什麼愈「社會奉獻」的職業愈易受剝削?

為什麼在多數社會裡,那些確保眾人安全、健康、培育人類後代的職業角色,往往低薪、血汗?美國研究人員好奇這個現象,發現了「英雄稅」的真相——「無私」的標籤,讓工作者啞巴吃黃蓮。

把定存拿去炒股 理財作家:我大錯特錯

住在美國德州的自由撰稿人西森(Jennifer Sisson)主持播客節目《媽媽的理財地圖》(Mama's Money Map),致力幫助家庭主婦實現財富自由。她最近分享一項令她後悔不已的錯誤理財決定。

年薪約1,055萬元!7成AI博士投入業界 如何影響民主?

一直以來,AI研究的前沿都在大學裡,直到ChatGPT帶來的熱潮改變了一切。現在,學術界的教授聲音微弱,不是直接跳槽科技巨頭,就是被科技巨頭豢養。當追求真理、促進社會公義的學術研究,都轉為商業利益至上時,我們的世界會如何轉向?

過得像個窮學生、開破車 億萬富翁年輕時5個節儉習慣

NBA達拉斯獨行俠隊老闆庫班(Mark Cuban)成為億萬富翁之前,是個非常節儉的人。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