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美關注我政權交接…AIT主席羅森柏格下周訪台 3個月第2度

大台北今零星飄雨 吳德榮:周日鋒面逼近挾雷雨胞

蛋價再創新高!蛋荒真相解密:台灣為何會缺蛋?養雞場2大生存困境曝

攝影/陳睿緯
攝影/陳睿緯

【撰文‧簡惠茹】

極端氣候愈來愈嚴峻,疫病對雞隻的衝擊也愈來愈大,今年蛋價再創歷史新高,缺蛋又再度面臨挑戰,如何讓供蛋穩定,根本原因還是要回到養雞場如何升級。

近期居高不下的蛋價,讓消費者相當有感!

從2021年12月開始,雞蛋價格不斷往上飆升,到了2022年5月一斤產地價更突破40元,且至今都未低於此價格;對照2019年2月,36.2元的上一波蛋價高點,蛋價幾乎可說是「回不去」了。

蛋價漲,除了飼料漲,也和產量下降有關。翻開中央畜產會的統計資料,雞蛋產量從2021年12月開始,接連12個月比前一年同期低。

「今年(指2022年)缺蛋情形的確比往年嚴重!」畜牧處副處長江文全直言,從每月的日均產蛋量來看,都比去年同期還低,但同時台灣人平均每年雞蛋消費量卻持續攀高,2021年達到356.25顆,需求變更多,供給卻降低,供需不平衡下價格因此推升。

江文全進一步分析,缺蛋成因有複合型因素,包含飼料價格影響雞農養雞量,加上氣候因素影響,太冷太熱都會造成產蛋率下降,還有疫病、禽流感等造成雞隻死亡,這些都會影響整體供蛋量。

這次缺蛋狀況,更加凸顯產業轉型的必要性。多數蛋雞農僅考量蛋價和飼料成本價格單一因素,只要每斤蛋價比飼料等成本高,有利可圖,就繼續養雞,但是較少考慮如何讓產量穩定。

困境一》傳統雞場環境不佳 產蛋率降低,供蛋不穩定

高蛋價背後,其實反映出產業發展的兩大困境。

困境一,是台灣傳統養雞場逾9成,造成供蛋不穩定。江文全解釋,影響蛋雞生產效率三個關鍵因素,在於遺傳、環境和疾病。其中,遺傳是指雞隻本身的條件,但是後兩者則可以透過養雞場的轉型來提升,藉此維持供蛋穩定。

中興大學名譽教授許振忠觀察,高蛋價的背後,看到的是雞蛋的供需因素,因為供不應求,蛋價才會高,如何提升供蛋量和供蛋穩定,最主要就是養雞場環境的提升。

根據最新出爐的2021年台灣家禽統計手冊,全台灣1613個蛋雞場中,現代化的水簾式、高床式分別僅有75場和59場,剩餘的都是傳統雞舍,占比91.7%。

許振忠指出,極端氣候影響下,冬天更冷,夏天更熱,台灣蛋雞場大部分還是傳統開放式,加上集中在中南部,尤其彰化、雲林、嘉義、台南和屏東,夏天雞隻往往熱到受不了,冬天一有寒流來也會影響產蛋率,但只要讓養雞場轉型現代化,就能有效穩定控制溫度對產蛋量的影響。

溫度變化,確實會影響產蛋率。農委會統計,2022年3月,嘉義出現最高溫32.1度,最低溫僅9度,劇烈溫差造成整體產蛋率降到6成4,到了6月後溫差變化沒有這麼大後,產蛋率才逐漸提升。許振忠說,無論冬天還是夏天,傳統開放式雞舍讓蛋雞暴露在這樣的溫差中,對雞隻健康是不好的,也因此影響產蛋率。

東海大學畜產與生物科技學系教授陳盈豪二○年的研究更顯示,在平均周產蛋率中,現代化的水簾式密閉及非開放式蛋雞舍「統進統出」的飼養模式,顯著地較傳統蛋雞舍分批飼養,可提升30.56%的產蛋率。

傳統雞舍朝現代化轉型,除了能讓產蛋率更穩定外,還有降低禽流感風險等好處。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副執行長陳玉敏不諱言,台灣傳統蛋雞場的環境,很容易成為疫病傳播的大溫床,格子籠層層堆疊飼養,下方雞糞也不斷堆疊,環境髒亂,一旦病毒入侵,隨即整場傳播開來。

防檢局統計就顯示,2022年確診禽流感的40個禽場中,白肉雞僅一場、蛋雞則共有7場。蛋雞場中,更有6家採傳統的開放式養殖。

再翻開台灣家禽統計手冊,2022年全國白肉雞飼養數量有4764萬隻,其中8成3都是採現代化的水簾式密閉禽舍。這些數據都顯示,開放養殖比現代化的密閉養殖方式,較難抵抗禽流感的衝擊。

防檢局家禽防疫科長余俊明表示,禽舍升級不敢說一定就不會得禽流感,但從數據上看,風險確實可降低,而密閉式禽舍還要區分有沒有做緩衝區,有緩衝區也能更有效阻擋。

困境二》包銷制缺升級誘因 小農高齡化,無力規模化

既然將蛋雞場升級為水簾式密閉環境可以有上述好處,農委會也有提供每位雞農1.5%、上限5千萬元的低利政策性農業貸款,希望協助蛋雞場升級,為何產業現況仍有逾9成的傳統雞場?

關鍵在於,缺乏規模化、雞農高齡化,以及現行包銷制的雞蛋缺乏「分級定價」機制,都讓產業轉型缺乏足夠誘因,這是第二個困境。

養雞協會蛋雞組組長黃榮珍表示,台灣農村過去養蛋雞都是少量地養,至今沒有很大改變,目前養雞場規模主要還是兩萬到三萬隻左右。沒有規模化,資金也不會太充裕,3年多前他把自己同樣規模的雞場從傳統開放式,改為高床半開放式,以布幕的升降為雞隻控溫,還有鐵網防堵候鳥水禽飛入,光這樣就耗費他兩千多萬元,更何況水簾式密閉要5、6千萬元,對一般蛋雞農簡直是天價。

根據農委會統計,2021年飼養1萬到3萬隻的蛋雞場占比最高、達58.59%,10萬隻以上則只有15家,不到1%。不只如此,相較白肉雞場和養豬場近年平均飼養規模都增加,蛋雞場養雞數量卻不增反減,顯示目前台灣的蛋雞產業,多屬小農型態,而非規模化地生產。

江文全也不諱言,蛋雞農很少有新血投入,普遍還是俗稱「老人工」的老一輩在經營,每一天餵兩次雞、撿一次蛋,只要蛋價有比飼料貴,就「加減賺」,對於疫病的觀念通常是賭一把,真的運氣這麼不好中了禽流感,就領撲殺補助,下次再重新養一批就好。由於生產方式和疫病觀念都還維持在傳統框架,所以連帶也沒有轉型動力。

此外,雞蛋不像蔬果會進到拍賣市場,大部分是由蛋商按牌價收購,不管品質高低,都以一樣的價格秤斤論兩買賣。所以對蛋雞農來說,就會缺乏生產高品質雞蛋的誘因,對於養雞環境的提升也就缺乏動力。

找解方》政策助攻加速轉型 導入自動化,打造品牌力

許振忠觀察,現在市面上雞蛋要區分等級高低,通常是由蛋雞場生產端打造自有品牌,從中分級出較優良的雞蛋,用差異化的高品質雞蛋搶市,但要打造品牌,養雞環境也要跟著升級才有可能做到。

現況確實不容樂觀。由於極端氣候愈來愈嚴重,這兩年飼料費漲幅更是驚人,蛋雞農難以再依賴原本的生產模式。外在環境的變化,讓轉型長期停滯的蛋雞場,現在更出現不得不轉型的危機。

儘管目前蛋雞舍升級的貸款額度已提升到5千萬元,但根據2021年農委會調查結果,6成以上蛋農不知道政府有提供低利貸款。為加速推動轉型,農委會主委陳吉仲2022年12月在立法院答詢時指出,將向行政院爭取34億元預算,執行雞蛋產業精進措施中程計畫,升級禽舍、導入自動化生產設備都是可行方向,待行政院核定後,最快2024年可執行。

看來不只相關政策推廣應更全面,也該針對蛋雞場轉型兩大困境對症下藥,雞農才能擺脫看天吃飯的惡性循環,讓雞蛋的供應量和價格更趨穩定。

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359期)

延伸閱讀》

全民有望領「開工紅包」?蔡英文宣布1800億扣開支「給現金」…何時發、怎麼領曝光

她退休11年總花費只有314萬!居無定所走到哪、玩到哪、住到哪,壯遊世界把旅行當生活

用過、吃過、穿過...不滿意的商品幾乎都可全額退貨!好市多的退貨商品都去哪了?

延伸閱讀

日本禽流感疫情爆量 單季54例創歷史新高

蔡英文:2050淨零轉型是跨界大工程 政府會給企業支持

寒流頻繁禽流感疫情升溫 留意這兩款畜禽產品春節供應

國立大學第一所!成大員工子女幼兒園轉型非營利幼兒園

相關新聞

從賓士到iPhone都需要「磨」 台灣最老磨床廠建德翻身做到全球第一

營收不到十億的磨床廠建德,是全球最大平面磨床生產商,從賓士到iPhone,都需要靠建德的機台把產品磨到細緻,這家老牌家族企業卻一度深陷呆帳、呆貨危機。本業做保健食品又斜槓建商的董事長李金旆,是怎麼改造建德,從虧損到毛利率超過40%,傲視業界?

省荷包看過來!4月電價拍板調漲 6類「設備汰換補助」最高可拿50萬 哪些可申請、資格一次看

電價審議會週五(3/22)下午登場,拍板4月電價漲幅平均為11%。住宅330度以下、小商店700度以下電價調幅3%,住宅331到700度、小商店701到1500度電價調幅5%;住宅701到1000度、小商店1501到3,000度則調漲7%,而住宅用電1,001度以上、小商店3,001度以上調漲10%。

川普媒體掛牌上市 身價狂飆登全球5百大富豪!前總統兼差帶貨王 銷售聖經「讓美國再次禱告」

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近期除了忙著總統大選衝刺,旗下的媒體公司Trump Media & Technology Group(TMTG)也宣布掛牌上市,川普的財富因此大幅增加,市場投資者對這家新媒體公司高度關注,也反映在該公司股價上,掛牌第一天就一度飆漲約58%,川普的淨資產更飆升了數十億美元。

AI是新的工業革命 黃仁勳欽點「8家將」護體輝達:台灣處於最中心位置

「GTC」是當今AI王者輝達(NVIDIA)自2009年起每年舉行的開發者大會,3月18日登場,這場盛會共聚集了300多家參展廠商、逾7.5萬名參觀者;「今天在這個房間裡,代表的是全球100兆美元行業的縮影。」這是輝達創辦人兼執行長黃仁勳在GTC主題演說的開場。

經濟數據看台灣一點也不小!黃仁勳談AI鼓舞人心 謝金河點「6公司」加入護國群山

台灣的格局正在擴大

4月電價漲…台電秀「試算2圖卡」:每天增加不到1元 還有1方法能推算

4月起電價平均要調漲11%,讓民眾大喊實在吃不消,也有人對於自家電費到底會增加多少費用仍一頭霧水。台電特別製作2張圖卡,讓民眾更方便試算漲價後的電費,並強調,若以非夏月單一期金額約1000元來看,調整後換算下來,其實每天增加不到1元。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