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大陸宣布20日起對台「聚碳酸酯」徵反傾銷稅 經濟部回應了

黃曙光才剛請辭召集人 網媒爆潛艦國造「機密信函外洩」文件內容曝光

中職/陳金鋒爭13秒就遭驅逐出場 陳連宏緊抱避免衝突

再生能源條例 受惠先看這兩檔

【文/莊家源】

為了減緩溫室效應,再生能源的發展已成為長期趨勢,隨著政府政策推動,加上民營企業擴大投資,將帶領全球實現二○五○年淨零碳排目標。

近期行政院通過經濟部提出的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草案,其中要點著重在太陽能、風力與水力發電領域,未來在新建案、增建及改建屋頂,符合一定條件下必須設置太陽能發電設備,離岸風電也刪除不超過領海十二海里範圍規定,可望擴大設置。

國際減碳趨勢明確

近年來,全球暖化問題愈加嚴重,各地面臨氣候變遷、熱浪、乾旱、暴雨及能源危機等議題,使各國在淨零碳排、能源轉型意識提升,陸續宣告二○五○年完全實現碳中和目標,主要透過太陽能、風力、水力發電等方式來降低碳排放。

去年召開的第二六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首度將「逐步減少化石燃料」寫成白紙黑字。根據統計,去年底已有一三七個國家或地區已宣示淨零排放的承諾,涵蓋了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八八%,占全球GDP的九○%。

其中像是歐盟的減碳目標是在二○三○年之前,降低到二○九○年的五五%;英國承諾停止資助石油及天然氣,目標在二○三○年之前,降低到二○九○年的六八%;加拿大目標在二○三○年之前,將碳排量減少至○五年的四○%;美國則立下二○三○年減少五二%的宏願,總統拜登宣布將在四年內投入兩兆美元,用於支持潔淨能源研發和再生能源使用,同時停止補助傳統化石燃料;亞洲國家中的日本、南韓也承諾二○五○年將實現淨零排放;中國也承諾二○三○年碳達峰、二○六○年碳中和。

除了政府全力推動減碳,跨國企業也針對全球氣候變遷問題給出承諾,像是蘋果(Apple)就承諾三○年在公司整體業務、製造端供應鏈與產品生命週期方面實現一○○%碳中和目標。日本索尼(Sony)也宣布在三○年達成營運使用一○○%再生能源,與四○年產品供應鏈實現一○○%碳中和目標,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與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等企業領袖亦承諾將籌資捐款十~二○億美元,用於再生能源、創新科技發展融資和改造糧食系統等。

太陽能裝置量持續成長

全球為了減緩溫室效應,再生能源的發展已成為長期趨勢,在政府陸續釋出減碳目標及法案下,包含美國削減通膨法案、歐洲Fit for 55、印度二○三○年非石化燃料來源占能源占比達五成,中國二五年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量翻倍,三○年裝機量達一二○○GW,以及RE100等組織倡議下,太陽能安裝量將持續成長。

根據Infolink預估二二年全球太陽能需求將達二六六GW,二三年再成長二二.六%至三二六GW,主要成長動能來自中國及歐洲,分別年增四二%、二七%,尤其歐洲各國因俄烏戰爭飽受電價大漲影響,也成為加速歐洲能源轉型的重要推力。

【全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2226期;訂閱先探投資週刊電子版

延伸閱讀

永續發展獎/富邦金 衝刺淨零績效優異

永續發展獎/中華電:淨零轉型三路並進

永續題材 藏淘金密碼

國家永續發展獎面板界唯一 群創號召供應商一起Go Green

相關新聞

通膨打亂Q2行情

中東地緣政治動盪、原物料上漲、美國經濟數據太好,通膨降不下來,恐延後降息時間;國際股市回檔,選股以低基期、低本益比及高息利為標準,台積電供應鏈、軍工、綠能及受惠台幣貶值外銷股將是重點。

AI內閣與五大信賴產業

準總統賴清德先就兩岸與國防外交議題,發表和平四大支柱政見,而後就壯大台灣科技與經濟,再提出五大信賴產業,政府的政策方向,可視為趨勢性投資重要方向。

謝金河:全世界是大洗盤的時代

全球股市第二季開始進入多空雜陳、變數特多的時刻。這一周,伊朗無人機入侵以色列領空,中東情勢緊張加劇,也造成金融市場的波動,美國各大指數都下挫,十二日道瓊指數下挫四七五.八四,單周下跌九二○.八,跌幅二.三七%;標普五○○單周也跌一.五六%;費半指數也跌一.五四%。相對來看,避險的商品美元指數上漲一.六六%,站上一○六大關。還有黃金、白銀、比特幣一直持續上揚,金價寫下二四三○.三美元新高,白銀也衝上二九.七九美元,比特幣在七萬美元附近徘徊。

震災重建股 不只鋼鐵、水泥

四○三花蓮大地震,使地震概念股如鋼鐵、水泥、電機等躍居短線交投一大熱點;此外,亦有望增加相關半導體設備維修及更新需求。

台北大都更時代 營建股同慶

營建股近期在台北市政府宣布將進入「大都更時代」的利多挹注下,耕耘都更多年的全坤建、聯上發、昇陽、中工、冠德、皇翔等族群,股價強漲。

中國力倡晶片自主 台廠利多

隨著美中科技戰進一步升溫,中國政府展現出發展半導體自主化的決心,在中國晶圓產能持續擴充之下,將有利以中國市場為主的IC設計業者營運表現。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