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玲/勤超尼師和蘇東坡

西元1085年,北宋元豐八年農曆三月五日是個變天的日子,宋神宗在這一天駕崩。神宗器重王安石新黨,新政推動了十八年,就在此日戛然而止。高太皇太后垂簾聽政,起用司馬光等舊黨成員,新黨大官紛紛貶為地方小官,如任宰相的蔡確被貶為陳州(今河南淮陽)一縣的縣令。黨爭餘波蕩漾,杭州治下餘杭縣縣令蔡元權依附新黨,加上濫用公款案發,秋天判了死罪。元權家抄家、籍沒,他的夫人驚懼之下急病去世,遺下獨生女蔡雲英,變成杭州地方官府的資產,編入樂籍,成為官伎。她就是日後著名的琴操。

這年年底十四歲的蔡雲英成為官伎,杭州教坊裡的老師們認為她的文學素養、古琴、古箏彈奏、書法、工筆畫、棋藝,都已經遠超過教坊三十多位官伎的水平。雲英身為官宦家小姐,父母從她五歲開始就延請各科老師教她琴棋書畫,她天資聰慧,樣樣一學就會。因為父母驟亡,淪落伎籍,總是憂愁滿面,只有在學習唱詞牌的曲兒時,全神投入,忘了憂愁。她為自己起藝名,叫琴操,典出一本有關古琴藝術的書《琴操》,是漢朝蔡邕編寫;她是表示自己琴藝高超?還是暗示自己的文才不輸蔡邕的女兒蔡琰呢?

琴操十六歲時,出落得清麗動人,她心理上還是不接受自己的官伎身分。北宋官妓的工作是在官宴上獻藝和伴陪。根據律法官員不許跟官伎有私情,也不許帶官伎外宿。而且琴操琴藝高超,學養深厚,得到特別待遇,只有杭州太守宴客時,她才出場彈箏,奏完坐在主客的身邊談談話。一次宴會中的陪客杭州府的韓參軍,雅興大發,站起身來唱秦觀填的〈滿庭芳〉,那時秦觀任地方小官,但詞名滿天下,已拜在蘇東坡門下。韓參軍唱到「……畫角聲斷斜陽……」

琴操輕聲對主客說:「韓參軍唱錯了,應該是『畫角聲斷譙門』。」

主人家太守聽見就說:「琴操,你能把整首詞都改為『陽』韻嗎?」

她說:「可以呀!而且可以馬上唱給大人您聽。」

琴操走到樂隊前面,用清越的歌聲唱:「山抹微雲,天連衰草,畫角聲斷斜陽。暫停征棹,聊共飲離觴。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茫茫。孤村裡,寒鴉數點,流水繞紅牆……」

從此琴操的才名遠播長江南北。

琴操十七歲那年,1089年,蘇東坡外放杭州太守,成為她的頂頭上司。五十三歲的東坡在宦海浮浮沉沉,但他回到十八年前曾任通判的杭州,像是注入了生機,益發豪邁、充滿幹勁。到任之時逢杭州周遭旱災,城內外發生饑饉。東坡向朝廷請求減免上供米三分之一,又得到賜給剃度和尚的度牒費,換成大米來救濟飢餓的窮人家百姓。

東坡把歡迎上任的官宴延至饑饉問題解決了才舉辦,到任兩個月了,席設會春樓,真是冠蓋雲集,連湖州、常州、蘇州的大小官員都蜂擁而來。酒過三巡,賓客開始走動,東坡周圍聚集了二、三十人,都用仰慕的眼神望著他。東坡瞥見幾個几案之外也聚了許多人,都是年輕的官員,再看,他們圍著的是服飾典雅的琴操,她矜持地微笑答話。

東坡解決了杭州的饑饉問題,接著忙著整治西湖、整治杭州城河水道、挖淤塞的井、修蘇堤。每逢有詩友到杭州來訪,他會在西湖邊的水榭夜宴,安排琴操來奏七弦琴古曲,聽得文人們滿心清涼。一次黃昏時刻琴操尊敬地向蘇太守說,她要吟唱太守二十年前在西湖聽箏而寫的〈江城子〉:「……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含情,遣誰聽!煙斂雲收,依約是湘靈。欲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峰青。」唱到結尾,賓客陶醉在如煙波盪漾的歌聲餘音之中,只有東坡盯著琴操哀傷的神情,她是緬懷幸福的童年吧!

1090年農曆八月底,東坡邀佛印和尚及州府官員蘇伯固一同泛舟西湖,請琴操來彈琴唱曲。東坡順便巡視長堤,近岸的長堤上已經開始種垂柳。他們的小舫駛向湖心,琴操擺放古箏,說:「太守大人,您跟蘇主簿幾天前去錢塘觀潮,寫的那兩首〈南歌子〉,我喜歡第二首。」

她自彈自唱:「苒苒中秋過,蕭蕭兩鬢華。寓身此世一塵沙。笑看潮來潮去、了生涯……」

東坡用另樣眼光看她,因為聽出她有出塵之意,他望向佛印,佛印微微頷首。東坡用開玩笑的口氣說「我扮長老,琴操,你試參禪。」

琴操笑著說:「是,長老和尚。」

東坡說:「何謂湖中景?」

答:「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與孤鶩齊飛。」琴操用王勃〈滕王閣序〉的句子呈現水天美景如人生,浩瀚而絢麗。

又問:「何謂景中人?」

答:「裙拖六幅湘江水,髫挽巫山一段雲。」琴操用李群玉〈同鄭相並歌姬小飲戲贈〉的句子影射自己美冠群芳,士子爭獻殷勤。

再問:「何謂人中意?」

答:「隨他楊學士,鱉殺鮑參軍。」琴操有些自恃,認為才子如鮑照、楊炯都算不了什麼!

東坡又問:「究竟如何?」

琴操不答。東坡下重藥,引白居易〈琵琶行〉說:「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琴操聽了,臉色發白,忽然跪下說:「請太守大人幫助我脫離紅塵。」

東坡看了一眼佛印,對她說:「好。」

官伎脫離樂籍,除了贖身,還要長官批准。次年1091年三月,在東坡起程回汴京朝廷任職之前,替琴操辦好了脫籍手續,批說她服役教坊已滿五年,技藝超群,官宴增輝。十九歲的琴操旋即在杭州玲瓏山尼庵出家,法號勤超。她閉關苦修,不見客,不跟人論佛法。二十四歲時因病去世。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極短篇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朱德庸/here+there=朱德庸

周紘立/解碼雜訊,聽、說母父的密語

李筱涵/一株綻放的花,可以不結果嗎?

沈眠/詩歌本身即是一種翻譯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