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銀釧/花與魚的夢境

馮佩韻的畫作〈春舞〉。(圖/馮佩韻提供)
馮佩韻的畫作〈春舞〉。(圖/馮佩韻提供)

章德民生前畫的最後一幅魚。(圖/歐銀釧翻攝)

認識畫家馮佩韻十年,她筆下的植物、風景,引人思索。彼時我在桃園少年輔育院擔任義工老師,帶領學生閱讀、寫作。我常讓學生在紙上寫詩,並且配圖。少年想習畫,然而,我不是畫家,因此商請馮佩韻來班上授課,每次都讓學生回味無窮。

後來,她告訴我,難忘少年們對藝術的熱情,一雙雙青春的眼神,像一朵朵向光的花,於是心有所感,畫了一幅〈花之組曲〉。多年前,她帶著尚未完成的這幅畫和我喝茶,傍晚,她趕著去老師的畫室,請他評析指導。因此,我「認識」了她的繪畫老師章德民。

章德民,1942年生,浙江吳興(今湖州)人。他的父親章宗堯是清末北派大畫家溥心畬(愛新覺羅‧溥儒)的祕書兼管家。章德民五歲時,在溥心畬的書桌上畫小魚,還說:「橋下有魚,魚是長這樣子」。溥心畬稱許他畫得很可愛。後來,在父母安排下,他跪拜溥心畬,成為誼子,小時候即得大師點撥,耳濡目染,立志長大當畫家。

1962年章德民就讀廣東文史學院藝術系,「圓自幼的夢,正式接受藝術的培訓,1965年畢業」。1979年到香港定居,1980年就職香港邵氏電影公司宣傳部,在香港住了九年,1988年遊學加拿大。1989年來台,此後定居台灣三十多年,在台灣各地寫生,舉辦十多次個展,五十歲之後開始收學生教畫。

去年,章德民因病在台北病逝,享年八十歲。馮佩韻難過得打電話來,幾度泣不成聲。我和她去老師的畫室,她和跟隨章德民三十年的助教吳愛珠說起老師生前點點滴滴,兩人紅了眼眶,淚流不止。畫架上擺放著他生前最後畫的魚,八尾錦鯉悠游水中。但是,畫家已離開人間。

章德民九歲時,曾被家人送去廣州六榕寺當小沙彌,半年後,因官方解散寺廟才回家。他辭世之後,吳愛珠將他的畫作〈荷〉於今年三月二十六日捐贈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馮佩韻也捐出老師指點的作品〈自在觀音〉,陪同恩師畫作典藏。

捐贈前,馮佩韻再看一次老師畫的〈荷〉,依依不捨。「老師生前多次畫荷花,總是朗讀北宋理學家周敦頤的〈愛蓮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老師教學像他的誼父溥心畬一樣,強調必須先飽讀詩書,畫起來才有深度。」

馮佩韻說,老師喜歡讀古書,常和她談唐詩、千家詩、《史記》以及溥心畬題記在畫上的詩。她謹記老師的叮囑,多年來每周固定上文史課,也研習老莊和《易經》。

章德民生前喜歡畫花、畫風景和魚。馮佩韻也嘗試畫植物,她畫梅花、海芋、波斯菊、玫瑰、牡丹、紅樹林、菊花、雞蛋花……許多時候,師生沉浸在浩瀚的植物世界。

馮佩韻出生於雲林。從小愛畫畫,實踐專校(現在改制為實踐大學)畢業,曾遊學巴黎。十多年前師事章德民,學油畫、水墨畫。

章德民於2017年曾寫了一篇〈活在當下,美就在這裡〉發表在《藝術香港》,介紹馮佩韻的繪畫藝術之旅:「她的畫作可以說是具象與意象的共舞,表現每一刻對美的感動,每一個當下的心路歷程。她畫時光、畫旅程、畫人生。那些豐富的色彩、細膩的筆觸是她的心靈的探針。她經常浸淫於中國書畫與西洋油畫之中,用油彩與畫布實踐她的生命經驗。」

我在章德民畫的風景、花卉、靜物和游魚之間,揣想他的心緒。二○○二年,他提到自己的創作理念:「人的一生有許許多多的機會,而我就是選擇它——繪畫。十多年前來台,看到這土地上的人們對藝術的支持,讓我更堅定去追求自己這份喜好。」

他旅行各地寫生,最常去九份。生前曾說,在台灣的時光,一晃眼已三十餘年,畫筆之下,魚兒悠游。年少作畫之熱情,寫生感萬物之情,輕柔又深刻。

數十年裡,章德民常閱讀誼父溥心畬的詩詞、畫作,從中學習。銘記溥心畬對他的讚美,畫了五十年的魚。他在台北的畫室教學,也是以鼓勵的方式,教學生畫出自己的風格,而不是複製他的畫風,大約有兩百多人先後向他習畫。他也曾應邀到台南授課,並曾連續三年在台北陽明山老人公寓的教室教長者畫畫。

二○一一年,章德民匯集所畫的十二張魚畫,出版名為《寧靜之歌》的月曆。他在月曆前言中自述:「是個充滿創作力的工作,可以有故事,沒有故事,將內心的感動一件件呈現。」

我在他的魚畫前駐足。人生之旅,他的第一幅畫和最後一幅都是魚。五百多幅魚,是他的回憶和夢想吧?魚兒在他畫裡悠游自在,他在魚兒畫中怡然自得。

兩年前。馮佩韻又畫了一幅〈春舞〉,畫中一朵朵波斯菊迎風搖曳。她問起當年習畫的少年,離開輔育院之後的情況。她說,當年授課,少年渴求藝術的眼神,閃閃發光,常在她心中浮現,某日清晨提筆就畫。我凝視這幅畫,花朵的色澤,葉脈的肌理,彷彿是那些愛畫畫愛寫作的十多歲學生。

那時,少年在課室賞畫,在她的畫作中聽見風吹過的聲音、季節的腳步聲,以及花朵的悄悄話。讓她印象深刻。有學生問她繪植物的祕訣,她說:「我會在心中先種花,日思夜想,最後才畫出來。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朵花,要好好的照顧。」

那時,我教少年閱讀有關植物的散文和詩,也教大家書寫相關的文章。少輔院種有欒樹、流蘇、桑樹、萬壽菊、柚子、樟樹、凰凰木、木棉花、九重葛、扶桑花、榕樹、扁柏、五葉松、肖楠、澳洲茶樹、沙漠玫瑰,還有一些香草類的植物。大家描繪植物美麗的形貌,也寫詩,抒發心曲。

馮佩韻讓學員看她畫的植物,教大家觀察花木含苞、盛開、凋零與新生的過程,利用光線、陰影,畫出獨特的美。有個學員偏愛她畫的牡丹,問她為什麼畫了多幅,她說:「我的外婆很愛牡丹花,小時候外婆到我家,都會隨身帶一盆好大的牡丹,我那時覺得這花很俗氣,等到年紀漸長,才懂得欣賞深藏在層層花瓣沁人心脾的美。」

《2022年章德民馮佩韻雙人個展》將於七月九日起在台北舉行。時光與時光牽著手,形成一幅風景。溥心畬,章德民。馮佩韻,三個不同時光不同風格的畫家,在我心中流轉。我在台北、雲林、香港、廣州、北京行走,旅行在生命的記憶畫布。

記得馮佩韻多年前授課時,曾提到:「我的老師章德民先生喜歡畫植物,但最愛畫魚,他常說,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條魚。畫畫不只是技巧,更重要的是平日的閱讀與觀察,善良的心才能讓心中的魚兒悠游。我將來準備向他學畫魚。」當時許多學生說,也要隨她向章老師學畫魚。

籌備此次畫展前,她和吳愛珠整理章德民的畫作,每一幅都帶著回憶。她感傷的說,「老師豐富如海洋,我只學會畫植物,還來不及向老師學畫魚,一直以為日子可以如常的繼續,沒想到他忽然往生。這些魚兒像是老師一生的夢,五百多幅魚,五百多個夢。」

我們在花與魚的夢境裡,繁花盛開,魚兒游來游去。時光打開了窗戶。

●《2022年章德民馮佩韻雙人個展》於7月9日在國泰世華藝術中心(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08號B1)展至7月30日。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聯副不打烊畫廊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楊照/憋氣式的伏筆

聯副/中年的覺悟

林明德/重現土地的記憶 ——張傳生〈景尾1943年〉

侯吉諒/桃花14行—–金庸對聯藏頭詩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