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名人堂】張英珉/熬夜這件事

或許從事創意或藝術領域的人,在學生階段,大概都會領略「熬夜趕進度」的滋味吧。當然我也是如此,就讀設計時,老師曾對我們驕傲地說;「做不完就熬夜做,老師們都是這樣苦過來的。」當時的我十分熱血,且信仰此道,作業做到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睡覺,真正體驗到設計學生的苦,也讓我有了後遺症,睡眠紊亂後就會失眠,相當難熬。

約莫十年前,我開始真正學習寫作後,重新思索自己過往的「創作方法」。我開了一個試算表,每天記下自己的各種進度,好奇自己的身體界線,比方一天能寫多少字、坐多久腰不會痠、打字多久肩膀不會痛、什麼時候中斷進度最好、睡多久就夠、該喝茶還是喝咖啡、一天至少要進行多少時間的運動……我記錄了許多學生時代不曾思考過的事,只為了明白怎麼做才是對創作最好的。

那時碰巧在電視上看到「海龍蛙兵」的側拍紀錄片,講述一群蝌蚪學員們不斷訓練,來到最後的「地獄周」,依稀記得紀錄片說,當地獄周到來,學員們每天要操作考核五小時,隨後休息半小時或一小時,如此不斷重複,直到最後「天堂路」的到來。

同時間,剛好有一個劇本比賽,一周後截稿,而我已寫完兩、三成內容,便想以此模式為目標,嘗試看看海龍蛙兵的「地獄周」式寫稿,當作一次人體實驗。

第一天,我寫了四、五個小時後,便安排一到兩小時的打盹時間,也果然更有精神。不過,隨著清醒時間一長,腦袋無法避免愈來愈混沌,生活第一、二天還能過得去,進度也還可以,但第三、四天後,面對電腦打字,便覺得很有負擔,雖然掌握住進度,速度卻愈來愈慢。而且,每次睡下去,都要讓鬧鐘叫好久才醒得來,最後甚至怎麼喝咖啡都能打盹。

第七天要截稿時,儘管達到進度,大腦已一片混沌,手指彷彿在抵抗自己,竟然按不下鍵盤……交稿之後,我二話不說躺在床上,睡到隔天醒來時,產生了超詭異的感覺:現在到底是醒著還是在作夢啊?

每次想起這個人體實驗,不免認為當時還算年輕的自己瘋了。做這件事時YouTube尚未盛行,我沒有用影音記錄下這一切,而最近看到一些頻道,就在挑戰自己可以多久不睡覺,最後頻道主的大腦也是一片混沌,無法處理事情。自己親身體驗過一次後,更能明白睡眠被剝奪的痛苦,海龍蛙兵能在如此狀態下完成任務,實在令我深深佩服。

當我有更多創作經驗後,理解了大腦經過不斷「睡覺重開機」,反而更有效率,所以格外珍惜足夠的睡眠,以及醒來最高效的一、兩個小時。至於進度安排這種事情,就用「跑馬拉松」的精神,只要慢慢推進就能跑得完。這也使我反思當年學習設計時,做到「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睡覺」,真的是正確的學習歷程嗎?

如今的我,十分要求自己每天規律寫進度,不能過分衝刺,也不該慢下來,並且需要穩定的休息與娛樂,絕對不能像過去那樣「把疲勞不眠當榮耀」了。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青春名人堂 張英珉

逛書店

延伸閱讀

蘇冠昇/網球王與后

游秀杏/睦鄰

陳祖安/運動是很自然的事

金玉涼言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