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名人堂】張卉君/科學不抒情

科學調查研究船上,並沒有文學家的位置。

登上新海研一號的那天,我按捺不住興奮地探索整個船艙,除了認識空間配置之外,也從會議室外張貼的船務分工表,了解一趟科學航程中的成員組成。

研究船上分為長駐的「船員」,和每回不同任務組成的「科學團隊」兩大部分。船務人員以船長為首,下設有大副、二副、輪機長、大管、二管、探測人員、幹練水手、廚工等,而其餘的船位則是預備給首席科學家主導的研究小組,多半是研究生或相關海洋生物、化學研究室的教授或助理。

兩個團隊相互搭配、協助,亦可視為「船務」和「研究」間做了明確的工作定義。科學家先就研究目的提出航行地點的規畫,而船長進行實際航線的判斷,探測人員執行深海採樣時船上各項大型機械操作及運行。這樣清楚的分工,提供了研究人員在後勤上的全部支持,得以更專注於探索科學假設背後的提問,而無需擔心航行上的風險,抑或是船上生活的瑣事。

在滿布高科技精密電子的儀器室中,亦可見到所有航行環境因子及檢測點,都會有電腦程式將經緯度、深度、張力、風速、纜繩深度、海床聲波音束繪製等資訊記錄下來。當深海採樣的樣本上船,亦即時實驗分析,不停重複著數字、酸鹼值地忠實填表,如此大規模仔細收集著量化的資料,卻沒有質性研究的記錄空間。比如無法用數值描繪的航行氛圍、天色明暗、海浪形狀、船械隆隆不止的低鳴聲,甲板上每個人各自專注工作、既緊張又猶豫的每一刻心情……常被屏除在制式的航行/實驗紀錄之外,看不見船上真實的生活、船員與研究人員之間的互動,以及大量的內心活動。

這些迥異於陸地經驗的細微感受、遼闊視野帶來的內心震撼、夜航時分駕駛艙全面燈滅的視覺層次、人類航行的夢想、心念、挑戰、五感、對話,全都無法流傳下來。日後當人們回頭檢視那一份份科學報告及航程紀錄時,從繁複的數值和起伏的曲線得到下一個研究的線索,卻無從得知更多:在每個獨一無二的航行組合中,開創出豐富完整且趣味橫生的海上故事,那是一群人實實在在同航於大洋中,共享每一次浪湧顛簸、每一次日升與日落,品嘗船上大廚們精心準備的餐食,和無數個共振於海上搖晃的夢境——那是留白給文學家盡情揮灑的空間。

我始終好奇的是:究竟是什麼樣的驅力,讓科學家不斷提問?又是什麼樣的研究假設,讓他們一次次抬舉著沉重昂貴的器械出海航行,如同暗夜的一束微光試圖探究地球全貌那樣不可思議的奮力?

帶著可能徒勞無功的風險、小心翼翼地分配微薄的資源,心存「一次研究只能回答一個提問」的節制,還兼備培養新血的教育熱忱,一次次努力向初踏入門的求學者解釋說明的耐心、樂觀積極地接受每一次實驗失敗的可能,仍滿心期待地在水下探儀螢幕前等待來自深海的訊息⋯⋯

每一次大肆動員出海探索的驅力,難道不是為了在巨大的未知之中找路,謹慎、復沓如規律的音波,試著模擬、拼貼出千萬年來人類之前的生物世界,我們未曾得見,卻心生嚮往。

科學只憑已知的數據理性分析,帶著對未知的保留與敬重。

而一次又一次不辭辛勞的負重前行,沒有浪漫的抒情,卻是對人、對環境最深的關懷與探照。人文與科學的領域之間,也許如潮界流動滲溺,卻都是海。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青春名人堂 張卉君

逛書店

延伸閱讀

陳冠言/珊瑚外貌協會

蘇冠昇/我的寫作導師

曾詩琴/飛行隊伍

金玉涼言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