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點滴】黃珠玉/好、好

好、好。圖/陳佳蕙
好、好。圖/陳佳蕙

有沒有發現?慢慢地,我們覺察出了「疫情」在為我們整理自己。打了疫苗,副作用劇、緩的呈現,檢視體內的五臟六腑;因應防疫的外在行止,出示個別性格的差異;連所學是文是武,也都被分明辨識出。

我是理科出身,對疫情的對應算計自是數量化。像是,坐公車,計算功能會自動啟用,算一算身子和車內硬體的接觸面積。

那天上了公車,落座不久,司機身子側轉了約十五度,頭部的轉幅再加多十五度,約略是以三十度向右後側轉,出聲問我:「那位太太,妳要坐到哪一站?」針對性被問起,啊?我是要人嗎?或者,我被監控了?疑問中站名已說出。「那還早啦,坐進去一點啦,那樣坐很危險耶。」我不發出聲的嘀咕說的是「你未免管太多了,我是計算過的喔,接觸面達三分之一即可。」發出聲說的是「好」,身子配合往後挪了一點。「還不夠還不夠,摔下來很慘的。」我的回答同樣是有聲版和無聲版的模式,第二個「好」又讓身子往後了一點。

到我下車之前,司機和我彼此的對應續續來回了數次,司機的部分有:要坐好,前些天就有一個人跌坐到地上了;有一次跌的人都站不起來很嚴重喔……我的出聲版部分始終是:一聲「好」配上數公分的往後移動。

終於要到站了。正要按紅按鈕,司機已有動作和聲音,一邊往外線的車道靠一邊說那位太太妳的站要到了。我像是貴客一般,公車也像是我的私人座車,踏下地面時從後頭還追來了一句「再見喔」,我趕緊回的「謝謝」兩個字則是追跑了幾步沒能趕上。我明白,司機對待我的所有美善,是我一聲一聲「好」、「好」兌換來的。

這讓我想及,多年前我們因工作移居日本,從日常生活很快觀察到日本人通常在彼此的對話中使用相當多的「Hai Hai」(日語發音),日本友人對初到的所謂「外人」(Gaijin,非日本人的統稱)的我特別好意提醒,「Hai Hai」不是表示同意喔,只是表達有收到對方訊息的柔軟回應。我在一路學習日語的途上體悟到言語的奧秘和力道,起初常有抱怨。像是有一回電話詢問一事,電話的那一頭是禮貌的落落長,啊完了,聽不懂,可是必須懂。只好不顧禮節說道:「可以不用敬語和客氣的部分再做一次說明嗎?」啊,懂了懂了。

接著的一段時日,對日語則是挑戰,我總愛對教課老師教給我的句子刪頭刪尾,且自以為是地說:「這樣在溝通上應該足夠了啊。」直到我對日本的文化有稍稍認識之後才恍悟,「Hai Hai」是潤滑劑,那些加多的、被我視為無關的字皆是運作上的小兵,字字立功。語言是一複合交流系統,當其形成、被習得,一門語言以言語做溝通功能的應用時會蘊含哲理。那天在公車上 如果我皆以「無聲版」的言語來對應善意的提醒,司機和我肯定是氣噗噗的兩人組。言語無疑是一個利工具,如若用心擅用它,逢亂雜之景地,也能剷除荊棘,鋪植出一片一片色彩繽紛之圃畦。

那一天的「好、好……」,真是好言語。

相關新聞

人妻嘆輸卵管剩一邊、老公結紮仍連蹦出6寶 網直呼:年輕真好!

現代社會少子化問題日益嚴重,許多夫妻因為經濟壓力而選擇不生小孩。日前一名6寶媽上網發文分享,她表示,原本沒想生那麼多,小孩卻一個個蹦出來,引發網友熱議,直呼:「年輕真好!」

母親節「不准回娘家」婆婆開菜單逼下廚 小媳婦慌了手腳求救

今年的母親節大小姑要回來,婆婆不准她回娘家,而且菜單也開好了,要她親手料理,令她不知所措,於是上網求問「我該怎麼辦?」引發網友熱議。

男友要求女同事「不可跟男友發生關係」 她不知所措…網勸:清醒一點吧!

日前有一名女網友在論壇Dcard上以「九年感情,我們分手了…」為題發文,她表示和大7歲的男友在一起九年,是遠距離戀愛,一個高雄一個台中,從她大學,出國留學,面對家人的反對等,經歷很多考驗但都攜手走過來沒有放棄。最近遇到了一些問題,想聽聽網友們的意見,引發網友熱議。

她分享比價省錢術…卻遭AA男友嫌太窮酸 過來人紛勸:趕快分手

日前有一名女網友在論壇Dcard上以「男友叫我不要省那些小錢...」為題發文,她表示,自己不知道要怎麼述說這種複雜的心情,她覺得花自己的錢理所當然,只是想跟男友分享自己省錢的小小喜悅,竟然被男友說窮酸,傷心難過男友竟是如此看待她。引發網友熱議,紛紛為她抱屈。

他感嘆「愛愛不戴套」奉子成婚悔不當初 網笑:政府需要您這種人

日前有一名網友在臉書社團「毒姑九賤婆媳討論區」上發文表示,他為了一時的爽,不戴套上陣,現在他非常後悔奉子成婚。引發網友熱議,紛紛笑稱「政府需要您這種人」。

老公股票暴跌、媽媽直嘮叨「趕快賣」… 她心慌求解 網搖頭:擔心什麼

日前有一名女網友在論壇Dcard上以「老公的股票大跌,要怎麼幫他穩住心理?」為題發文,她表示,因最近台股、美股暴跌得很慘,加上她媽媽又在一旁嘮叨,一直催促他們拿回資金,讓她「不知道這種時候,該怎麼幫助老公?」,引發網友熱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