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文】渡也/永遠記得更寮國小

小時住過六腳鄉古林村(舊稱林內,在更寮村隔壁),流經這個村子,流經大荒,然後奔入大海。父親在溪畔一座竹子、茅草搭建的大鴨寮養了幾百隻鴨。我幾乎天天到鴨寮,看鴨子們滿足地享用煮熟的番薯和飼料,我有時也吃一些番薯充飢。五、六歲的我常在溪邊戲水,望著廣闊的溪面,望著遠遠的對岸,洶湧的溪水,望著藍天白雲,感覺天寬地闊,這是更早之前住嘉義市所未有的感受。四、五歲時,在嘉義市光彩街住家(靠近廣寧街)往四周望去,櫛比鱗次的房子遮住了視線,抬頭所見的天也不遼夐;搬到六腳鄉林內,才體會一望無際的空間和遙不可知的神祕、茫然。我首度發現鄉下的水溝(朴子溪)竟然這麼大,心生恐懼。

那段時期我有點秀逗,所以,沒有(應該說是「不能」)念幼稚園,只好眼巴巴看著同年齡小朋友每天早上坐幼稚園三輪車上學去,經常背著塑膠製的小水壺追著三輪車追到幼稚園,眼眶濕濕的。一種被拋棄的感覺湧上心頭。那時大姊、二姊、哥哥皆已上更寮國小,傍晚才放學回家。星期天除外,白天都只有我一個人在鴨寮或家裡,孤獨寂寞天天不斷地吞噬我。因此,我常偷偷溜到更寮國小。從住家沿著牛車路走到更寮國小,熱鬧的國小充滿了希望,那是我心中崇高的殿堂。那時台灣光復才十幾年,學校校園、教室和現在截然不同。記得當年校樹不少,校園內黃土地面積多,走廊風輕輕吹動,木造的教室內飄著淡淡的檜木香味,感覺真是清爽啊。我在木造教室外面,隔著窗玻璃偷窺教室內的大姊。然後又到二姊那班外面瞧瞧她到底有沒有認真讀書?教室內傳出朗讀課文的聲音。我好生羨慕。下課休息時間,二姊會到走廊來趕我走,教我快回家去吧。「卡桑會找你!」我心裡喊著:阮足愛讀冊!頓時眼眶又濕濕的。這些往事,這些記憶,太深刻了,也對我小小的心靈產生負面的影響。「為什麼不准我到學校看小朋友讀書?」「我為什麼不能上學?」,很多人生的問號,在我腦海六十多年,未曾消失。

六十多年後,明天,3月16日下午,我竟然受邀要到更寮國小,是去演講,不是到教室走廊看姊姊、哥哥以及生上課。這好像是虛幻的,似乎是夢啊。明天我會好好繞學校一圈,看老樹還健在嗎?順便尋找當年那個小渡也還在不在?尋找小時的我走過校園留下的腳印。期待小小的腳印將和年老的主人久別重逢。

如今姊姊、哥哥都七十多歲了,而我也已六十九歲矣。在這漫漫長長的歲月中,他們是否曾想到民國四十七、八年的更寮國小?是否曾夢見早年的更寮國小?我不知道。我倒是常想起遠在天邊海角的這所小學校。雖然我不是這學校的學生,然而全家人可能都忘記的這所學校卻常在我腦海中,常來我夢中,頻頻向我招手。

我永遠記得更寮國小。

非常感謝更寮國小吳校長給我這個難得的機會,請素昧平生的渡也到更寮國小。吳校長和該校教職員,天天在此上班,對學校當然很熟,可對我而言,更寮國小極其遙遠,非常陌生。我走了六十幾年才到達。此刻心情相當複雜,百感交集。

一切的因緣都是最好的因緣。一切的安排都是最好的安排。

一位長期在佛光山道場協助處理事務的居士知道上述情事,送我這兩句話。

吳校長和該校老師們當然不知道我這些藏了很久的祕密,不知道我的心情。數十年來,我演講過幾百場。明天這場最特別,聽眾雖然很少,更寮國小是迷你學校,老師只有十幾位,但是,這場演講在我一生中非常具有紀念意義。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朴子溪 嘉義 小學 小品文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幾米/空氣朋友

鄭如晴/水晶公寓

鍾玲/兩位唐朝女禪師:元機尼師、實際尼師

聯副/中年的覺悟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