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直播/賴政府第四波內閣公布 邱泰源衛福部長、陳駿季農業部長

以色列回擊!美官員證實:以色列飛彈擊中伊朗境內一處地點

獨/高中教評會擬納學生代表 列席界線三方案攻防中

行政院兒少權小組去年提案,希望新增學生代表列席教評會廣納多元聲音,與會各界認同要保障兒少表意權,但是否開放讓學生可以擔任教評會委員、參與教評會投票,抑或僅列席發表意見,仍意見分歧。校園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行政院兒少權小組去年提案,希望新增學生代表列席教評會廣納多元聲音,與會各界認同要保障兒少表意權,但是否開放讓學生可以擔任教評會委員、參與教評會投票,抑或僅列席發表意見,仍意見分歧。校園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台中一中師生衝突引發社會熱議,也讓不適任教師話題掀起各界討論。擁有教師聘任、解聘、不續聘「生殺大權」的教師評審委員會,長年以來多方派系角力,甚至被外界詬病有「師師相護」之嫌。行政院兒少權小組去年提案,希望新增學生代表列席教評會廣納多元聲音,與會各界認同要保障兒少表意權,但是否開放讓學生可以擔任教評會委員、參與教評會投票,抑或僅列席發表意見,仍意見分歧。

據本報掌握,教育部從去年至今共召開三次討論會,並提出三項方案,包含教評會審議教師解聘、不續聘、停聘或資遣事項時,得視需要邀學生會代表列席提供意見,學生代表被動受邀出席;或將主動權給學生代表,當教評會審議上列事項時,學生代表可主動請求陳述意見而有正當理由者,再給予到會機會;或只要學生會代表想陳述意見,可直接參與會議。

該案提案人、行政院兒權小組委員許維中表示,之所以希望讓學生代表進入教評會,就是希望學生意見能被完整呈現,因此提案希望讓學生代表能進入教評會,才能避免學生意見僅能在調查過程中發聲,甚至是被校方主導,缺乏實質權力。

台灣青年民主協會理事長張育萌也說,兒童權利公約保障兒少參與表意權,過去卻曾發生有公校教師經市府調查認定霸凌成立,到了教評會卻僅送入考績會草草結案,若能讓學生代表與會,或當學生代表請求出席教評會時能保障參與權,勢必能改善現況。他也說,教評會與學生事務難以切割,若要說完全是教學專業審查,也有點失真。

不過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表示,教評會涉及教師工作權,且教師與學生之間會有權利不平等的關係,包含涉及成績評定,抑或是交互攻防、人身安全等,有時也涉及體罰、霸凌、性侵,抑或是涉及個人隱私等案。他認為,學生代表不必要在教評會列席,但可強化調查階段的表意權,避免影響孩子身心發展。

全國中小學校長協會秘書長謝金城也認為,高中生仍只是「學生」,就是來高中學習陌生的東西,學生年紀還小且思慮不夠周全,但若站在「觀摩」角度確實可以討論,如果賦予決策權,或是要列席發表想法,則未必適合。

許維中則表示,現行性平委員會、學生獎懲委員會皆設置學生代表,若涉及體罰、性侵、霸凌等案件也會簽署保密協議,審查過程中也採用「去識別化」資訊。他認為,新課綱素養導向,民法也將成年年齡下修至18歲,應保障學生有多接觸公共議題的機會。若涉及利益關係,學生代表也可利益迴避,或可放棄表態。

教育部表示,國教署正委託專家學者進行評估,目前尚在收集意見研議中。

教育部 行政院 霸凌

延伸閱讀

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去年底申請案若變更 增列減碳審查

特教評鑑委員挨批不專業 教育部評估納入第一線教師

特教評鑑批評大於建議 教團籲評鑑委員納入有經驗教師

私中保衛校產大作戰 為何「美夢」難以成真?

相關新聞

馬鈴薯變成土豆 基進黨議員揭國小教科書:這一詞也是中國用語

康軒教科書把馬鈴薯稱為「土豆」,由於是中國大陸用語,因此在網路上掀起熱議。對此,台灣基進黨台南市議員李宗霖表示,有爭議的用語不僅土豆,國小三年級的教科書也把「青椒」寫成中國用詞「菜椒」。

立委擬修法 9成大專生免學費

立法院昨召開教育文化委員會,十六名立委擬具「大學法」第卅五條及「專科學校法」第四十四條修正草案,增訂就讀大學和以上學位、...

避免「師師相護」… 淘汰不適任教師 調查小組限外聘

教育部昨公告修訂「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解聘不續聘停聘或資遣辦法」,若教師涉及特定解聘事項,需接受校事會議調查,且校事會議...

教改30年仍一直被追打 李遠哲:因為2000年政黨輪替我支持民進黨

今年適逢教改30周年,教育界提出檢討廣設高中大學等議題,被視為教改關鍵人物的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今日出席台大風險中心舉辦...

齊邦媛101歲辭世 今頭版廣告「再次感謝所有一切賜予我的溫暖」

文學家、台大外文系名譽教授齊邦媛3月28日凌晨辭世,享嵩壽101歲。今天聯合報頭版、中國時報頭版刊登一則署名「羅齊邦媛」...

花蓮強震全台校舍災損達24.3億 東華大學占20億

4月3日花蓮發生規模7.2強烈地震,造成花蓮女中、東華大學等學校校舍受損,教育部今天公布最新受災學校統計,總計661校受...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