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中南半島對流「超奇的穩定」 鄭明典分析可能原因

畫面曝光...嘉市母親街頭要女兒下跪 警:違法函送

華語進修捨北京就台北 哈佛:擴大師生教學體驗

哈佛大學所設「哈佛北京書院」將遷台灣,2022年起改與台大合作,並改名「哈佛台北書院」。(聯合報資料照片)
哈佛大學所設「哈佛北京書院」將遷台灣,2022年起改與台大合作,並改名「哈佛台北書院」。(聯合報資料照片)

美中關係低迷之際,哈佛大學華語進修計畫預定明年從北京遷往台北。校方發言人表示,變更地點已考量一段時間,移至台北將為師生帶來擴大教學體驗的不同機會。

哈佛校園刊物「哈佛紅報」(The HarvardCrimson)上週報導,哈佛暑期華語進修計畫「哈佛北京書院」因原合作方北京語言大學日益不友善,明年起改與國立台灣大學合作,更名為「哈佛台北書院」。

據報導,哈佛大學華語計畫主任劉力嘉提到,暑期進修課程取得教室與宿舍不斷遭中方刁難;北京語言大學2019年通知,不得在7月4日美國國慶日舉辦通常以吃披薩、唱美國國歌慶祝的聚會。她認為環境變化與中國政府對美國機構態度轉變有關。

中央社以電郵聯繫劉力嘉請求採訪,她轉交哈佛進修學院公關副主任皮耶(Harry Pierre)代表發言。

皮耶透過聲明表示:「這項計畫擬從北京移至台灣,已考量一段時間,並反映一系列運作因素。計畫新地點為我們的師生擴大教學體驗帶來不同的機會,我們期待繼續為學生打造一個優秀計畫。」

根據北京語言大學官網,北語和哈佛大學2005年共同成立「哈佛北京書院」以來,逾1000名哈佛、耶魯大學及其他常春藤盟校學生參加這項暑期華語進修計畫。

哈佛改與台大合作、計畫更名為「哈佛台北書院」後,台大校方表示,明年暑假將由哈佛選送60名學員至台大修讀8週華語課程,考慮安排參訪九份、金瓜石、故宮、士林夜市、陽明山等景點,或體驗書法、象棋、剪紙、包餃子等文化活動。

中華民國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12日說,外交部深信,台灣民主自由體制、社會多元蓬勃發展,將可使美國青年學子對台灣及華語世界能有更深入的體認與了解。

紐約時報報導,哈佛大學熱門的華語進修課程從北京遷往台北,時值美中關係處於數十年來低谷,緊張局面擴及人文領域,以致美中學術與文化交流「冷颼颼」。

2020年,美國志願服務組織「和平工作團」(PeaceCorps)宣布結束中國計畫後,時任總統川普政府在中國大陸與香港暫停資助國際教育、文化與研究交流的傅爾布萊特計畫(Fulbright Program)。部分人士批評,這些計畫中止切斷美國民眾實地了解中國的關鍵管道。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3日在例行記者會說,中方一貫歡迎外國留學生到中國學習進修,「我們反對任何將人文交流政治化的做法」。

北京 哈佛大學 華語

延伸閱讀

外交部感謝美國 重申對台堅定安全承諾

「哈佛北京書院」明年遷至台北 外交部:沒言論審查學習最有效

不去北京!哈佛明年赴台大學中文 校方證實了

岸田盼兩岸對話解決 外交部:感謝日政府關注台海局勢

相關新聞

中信實中助高球小將許淮茜成就夢想 獲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全額獎學金

中信國際實驗教育機構(CTBC International Academy,下稱「中信實中」)育才有成,今年高三的高球好手許淮茜錄取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馬鈴薯變成土豆 基進黨議員揭國小教科書:這一詞也是中國用語

康軒教科書把馬鈴薯稱為「土豆」,由於是中國大陸用語,因此在網路上掀起熱議。對此,台灣基進黨台南市議員李宗霖表示,有爭議的用語不僅土豆,國小三年級的教科書也把「青椒」寫成中國用詞「菜椒」。

憂公幼混齡教學 有家長轉私幼

台灣面臨少子化,不少公幼靠混齡上課突破12人成班門檻,台中有9成、彰化7成公幼都是混齡班。公幼教師說,混齡教學不易,有些...

台灣文學作品展 5月進駐紐約皇后區圖書館

5月是美國亞太裔傳統月,駐紐約台北文化中心與皇后區公共圖書館將合辦「台灣書櫃」,精選13部台灣好書的中文及英譯版,在3座...

陽光行動╱鴻海星光計畫 為高關懷生指引不同的人生道路

黑暗中的點點星光,也能指引出一條走向未來的道路。鴻海教育基金會從2022年推動「星光計畫」,截至去年底,與全台22個據點...

體制內資源不足 花蓮暖心師募款為高關懷學生動物輔助治療

國內高關懷雖然有專案輔導計畫,即預防中輟高關懷課程計畫,但是在教育現場仍不夠。教師反映,由於課程補助時薪低於坊間實際收價...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