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評】中國無處不在 台灣卻趕製沒有中國的課綱

十二年國教社會領域課綱草案明起三天由課審大會審議,其中高中歷史有多項重大變革。 記者杜建重/攝影
十二年國教社會領域課綱草案明起三天由課審大會審議,其中高中歷史有多項重大變革。 記者杜建重/攝影

陳明通上個月赴美,提出「整個民族」說,向北京拋出了一點善意後,如今教育部討論高中歷史新課綱,卻準備將中國史埋入東亞史,讓中國下葬。

陳明通訪美時說,「近代中國遭受西方列強壓迫,已沈澱成『整個民族』沈痛的集體記憶」。其意在表明:「兩岸同屬中華民族」,這對動不動就是台灣人、中國人,兩岸井水不犯河水的民進黨而言,算是罕見的說法。

可是陳明通語音剛落,同一個政府的另一群人卻覺得,談中國何其難堪、何其煩心、何其厭惡,應該讓它消失,而消失的辦法就是,不再有中國史,而只有東亞史,其意在於:中國只是東亞這個區域裡頭的一個不討人喜愛的成員,略略談過就罷了,孩子們何需多學?

倒不是課綱就一定得如何編製不可,若不怎麼編就是大逆不道、荒唐透頂,但這一個政府能不能有一點恆定的、統一的、核心的想法?一頭喊整個中華民族遭西方壓迫,是沈痛的「集體記憶」;一頭卻忙著替中國縫屍袋,讓孩子再也沒有「記憶」,更沒有「沈痛」,當然,也絕不跟對岸「集體」了!

這個政府若不是精神分裂,起碼是人格異常,要不然怎可能是人鬼不分呢?如果新課綱是人話,陳明通就說的是鬼話,如果陳明通真說的是人話,那新課綱肯定是鬼課綱!

有位學生代表課審委員還提案要求台灣史佔整個課程的一半以上,這當然亦絕無不可,譬如不妨先搞一個制憲小組,並交付公投,改國號為台灣,施行台灣國新憲法,讓中華民國真正壽終正寢,那台灣史不但不應只佔一半,或許三分之二、甚至全部,但畢竟比較名正言順。

台灣如今的悲哀在於,掩住自己的耳朵,遮蔽自己的眼睛,以為世界就可以停止轉動,甚至照著自己意念轉,當中國愈來愈巨大,眼看著就要超越美國成為第一大經濟體了,台灣卻在趕編一份「沒有中國」的歷史課綱,這不只是令人掩卷長嘆,恐怕得捲面哭泣了,哭的是我們的下一代,在新的世界秩序裡,將完全沒有他們的位置!

最大的反諷就在此處,當高中生在歷史課本裡頭找不著中國時,卻發現市面上中國無處不在,未來的世界,更多的產品是由中國產製,更多的秩序由中國決定,更多的跨國企業是中國公司,這份課綱勢將淪為一個世紀大笑話。

這份課綱就算真的拍板施行了,到底能撐多久?這才該憂慮吧!課審委員們不妨回過頭,好好地商榷商榷!

北京 課綱 陳明通

延伸閱讀

課綱研修小組:很多要溝通 結果難掌控

社會課綱周六審 課審委員:盼不是特定意識形態傳達

課審委員擬增台灣史 歷史教授:不懂中國史如何找到台灣特色?

歷史新課綱 學生提案「提高台灣史比率」

相關新聞

半數學校師資不足 血汗教學磨光教師熱情

108課綱上路周年,《聯合報》針對全台929所國高中、1243位民眾進行民調,有近半數學校反映教學現場師資不足,教師有熱情但負擔沉重,有教務主任哀嘆:「大家現在用熱情做事,熱情用完後,課綱還是被打回原點,教改變成一場災難。」

高中分組選修課增 全中教籲增員額避免教師過勞

108新課綱去年8月實施,全中教今天表示,高中因多元選修、分組課程等,造成教師工作倍增,若不增加人力,可能造成過勞,呼籲...

新課綱翻轉教學 老師就怕學生沒有疑問

12年國教新課綱徹底翻轉教育,特別是加入探究與實作課程,從做中學改變學習態度,也是老師間跨科、跨領域最大挑戰。南一中老師...

升大學考題愈來愈長 教師籲考試時間延長10分鐘

大考中心昨宣布110學年大學學測特殊生的延長考試時間擬再增10分鐘,第一線高中和補教老師表示近年學測、指考考題素養化,國...

【108課綱調查2】破解「學習歷程」迷思 招聯會:真誠才會感人

《聯合報》針對全台929所國高中進行民調,「升學」是現場改革的巨大包袱,高中端對考招制度的擔憂和焦慮,主要來自升學新制「學習歷程檔案」,不確定大學會以何標準參採、學習成果該如何呈現及取材。對此大學招聯會執行秘書戴念華舉例,教師可以將課堂成果對準「解決社會問題」,例如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就是很好的參考方向。

【108課綱周年】簡菲莉:校長是改革過程的「保溫瓶」

曾任宜蘭縣教育處長、台北市中正高中校長的簡菲莉,是108課剛從研發到實施的重要參與者,從宜蘭縣教育處退休後,積極在各地協...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