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精神.身心

捨不得丟東西 你可能得了這種病

老人儲物捨不得丟,可能是失智前兆。
老人儲物捨不得丟,可能是失智前兆。
本報資料照片

老人儲物捨不得丟,可能是失智前兆 。75歲阿公捨不得丟東西,還喜歡出門拾荒,例如塑膠袋或紙板等,把家裡堆得到處是,家人認為是「勤儉持家」,就順著老人家。但大量雜物發臭長蟲,鄰居受不了舉報,家人只好清理,並帶阿公就醫。醫師診斷發現,阿公患失智症,因活在過去物資缺乏的時空,才拾荒儲物,經用藥後改善許多。

老人愛蒐集 非儲物症

振興醫院身心內科主治醫師嚴烽彰指出,老人的蒐集行為和儲物症不同,因失智症長者雖然短期記憶衰退,但長期記憶功能相對較強,部分長輩會活在過去時空。但五、六十年前物資匱乏,導致長輩會捨不得丟物品,在路上看到廢棄物,只要覺得有價值,就會撿回家堆放,無意間愈堆愈多。

嚴烽彰說,阿公堆廢棄物,因家裡擺不下,改放到騎樓,但雜物發臭引來害蟲群聚,讓鄰居無法接受。幸好家人帶著阿公來身心科掛號,才能確診失智症,除了用藥改善儲物行為,也可盡早用藥減緩認知功能退化。

年輕人儲物 屬強迫症

台北榮總精神部心身醫學科主治醫師劉英杰表示,年輕人的儲物症通常是強迫症的一種,個案會持續性地無法丟棄所有物,並認為這些物品未來一定會用到,具強烈情感依附,不認為自己的囤物行為是問題。常見囤積物為報紙、郵件、舊衣物或書等,導致居住場所凌亂不堪,成為家人或鄰居困擾。

嚴烽彰也說,這類病人全神貫注儲物,自我清潔能力容易變差,例如不愛洗澡、不刮鬍子或不換衣物,也難找工作或工作不持久,最後成為靠爸族、啃老族,不過疾病盛行率僅千分之二左右。只是,症狀初期難發現,或被誤認是愛惜物品,家人通常容忍到「不可收拾」,才強迫就醫。

重複撿舊物 應即就醫

嚴烽彰說,他曾收治一名30多歲男性儲物症患者,喜歡在馬路上或資源回收區撿3C用品回家堆放,並向家人聲稱自己會維修,或會找人幫忙修,就可以再度使用。雖然這些3C用品不會發臭,但因把家裡客廳堆滿,造成家人極大困擾。

藥物治療無法根除症狀,只能控制衝動的儲物行為,但能稍微解決家人的困擾。嚴烽彰建議,當發現家人重複撿拾舊物,且一次撿了10件以上回家,應及早帶家人就醫。

偷竊癖、儲物症怎觀察?

偷竊癖表現:

1.無法抗拒反覆偷竊衝動

2.偷竊前沒有規畫

3.所偷物品非個人所需,或沒有價值

4.偷竊前精神緊張感增加

5.偷竊中感到愉悅或滿足

6.偷竊後對行為感到罪惡、丟臉或尷尬

儲物症表現:

1.持續囤積物品,導致住處擁擠且凌亂不堪

2.囤積物不一定有價值,卻認為未來會用到

3.囤積物被丟棄會感到苦惱,甚至情緒激動

4.對囤積行為,不認為是生病。

(資料來源/劉英杰、嚴烽彰醫師 製表/鄧桂芬)

失智症 強迫症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