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改變7種生活模式 糖尿病前期可逆轉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科普好健康

身體還是心理?自律神經失調的迷思

想睡睡不著,想放放不掉,想鬆卻鬆不了,想靜靜不下來,是身心科診間常見的現象。
想睡睡不著,想放放不掉,想鬆卻鬆不了,想靜靜不下來,是身心科診間常見的現象。
記者陳立凱/攝影

想睡睡不著,想放放不掉,想鬆卻鬆不了,想靜靜不下來,是身心科診間常見的現象。這些現象顯示著:心裡想,身體卻做不到,或身體需要休息,心裡卻無法接受或配合,也就是身體和心理的互動不協調,來自於長期壓力和慣性的累積。

掛號掛不停 就怕藥物依賴

所以,自律神經失調的人會問,我是身體、還是心理問題?自律神經失調有很多身體症狀,頭痛、耳鳴、胸悶、心悸、腸胃不適、忽冷忽熱,這些都表現在生理層面,所以會讓人擔心身體出了毛病,而去各科檢查,查不出原因,來到身心科,吃了調整神經傳導物質的藥,才獲得改善。但接著又要面對不敢停藥、擔心復發,陷入是否藥物依賴的矛盾心理。

其實這大多是因為沒有建立良好的放鬆能力,對調適壓力的能力和身體的緊張感沒有把握。如果身心壓力慣性模式沒有改變,不論接受何種治療,症狀都可能反覆發生。

壓力拉警報 陷入惡性循環

壓力如何影響神經系統?當大腦解讀到外在威脅時,會有神經衝動傳到腦中的下視丘,活化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系統,釋放神經傳導物質,主要包括正腎上腺素和乙醯膽鹼,影響各器官反應,包括心跳加速、血管收縮、消化抑制、尿量減少等。

壓力下,骨骼肌系統也會被活化,當肌肉過度活化,回饋到腦中負責情緒的邊緣系統,造成警覺性提高,形成惡性循環。但交感神經在持續刺激下,無法一直活化,身體為了應付持續壓力,又叫出神經內分泌機制幫忙,腎上腺分泌的腎上腺素和正腎上腺素,讓身心維持備戰狀態,這又進一步影響到其他內分泌系統,包括腦下垂體和甲狀腺等,生理便逐漸失衡。

就身體心理學和神經科學觀點,心理壓力造成的身體反應長期累積形成的疲累、緊張感,會回饋到心理認知層面,感到無力、挫折等,這時若仍須處理大量外在壓力,心理內在能量不足以應付,大腦又感知到壓力。

身與心失衡 常見肩頸僵硬

所以,身心平衡是心理和生理的循環過程,藥物作用層次在調整神經內分泌,讓血清素、正腎上腺素、多巴胺等神經傳導物質回到對身體壓力較小的平衡,但心理上,大腦仍不斷解讀威脅和傳遞警戒的訊息,或肌肉已長期緊繃,藥物治療效果有其限制,需要靠心理調適和身體活動,使身心逐漸進入良性循環軌道。

舉例來說,自律神經失調的人,很常見肩頸僵硬,這跟日常生活的姿勢、用身體的方式有關,例如因為長時間打電腦、或需要大量肩、手勞動的工作者。

肩頸僵硬通常也反應一個人時常處於警戒的緊繃狀態,久而久之,會讓呼吸變短淺,橫隔膜彈性變小,腹腔活動度降低,累積久了產生呼吸不順、胸悶、容易累、腸胃功能不好、循環不好、手腳冰冷無力的現象,人也就容易感到力不從心,自信低落。

緊繃難改善 試試腹式呼吸

自律神經調控機制中,迷走神經扮演重要角色,從腦幹出發經過頸部、胸腔,走到橫膈膜下方,支配著循環、呼吸、消化功能,而心理狀態和身體姿勢時時刻刻影響著我們的呼吸,呼吸深淺牽動著內臟的活動,關係著血液的含氧量,影響全身循環和代謝。

這就是為什麼精神科醫師常教病人要做腹式呼吸,如果想吸卻吸不進去,就表示身體真的太緊繃了,身體緊的人,心情要放鬆也難。

教病人呼吸時,常碰到無法深呼吸到腹部的狀況,這時就要從肩頸開始練習放鬆,讓肩胛骨、胸椎、肋骨和橫隔膜之間連動的結構彈性變好,呼吸才能改善,也才能帶動全身放鬆。

延伸閱讀

學會呼吸 讓你的身心都放鬆了

自律神經失調 壓力 腹式呼吸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