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用藥停看聽

全球抗藥危機 「天花剋星」死於抗藥性細菌

細菌示意圖
細菌示意圖
圖/shutterstock

生命總會找到出路,原本只是句電影台詞,現已在生活中上演,主角從恐龍換成了病菌。終於,全球抗藥危機躍上今年在杭州舉辦的G20高峰會,更成為聯合國大會的主軸。

弗萊明1928年發現盤尼西林後,人類一度以為可以有效戰勝細菌,但這諾貝爾醫學獎重大發現立刻遭到細菌反撲。盤尼西林量產到出現第一株抗藥細菌的時間不到10年,生命找到出路的速度快過我們的想像。

全球抗藥危機 「天花剋星」死於抗藥性細菌

英國研究警告若放任危機持續,2050年後全球每年恐有一千萬人死於抗藥病菌,遠超過癌症死亡,抗藥危機將繼全球暖化成為世界領袖必須正視的問題。日前「天花剋星」韓德森(D. A. Henderson)過世的消息足以證實這絕非危言聳聽。這位與台灣關係匪淺、且獲總統贈勳的一代公衛宗師,最終感染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病毒剋星還是敵不過抗藥性細菌。

20年前台灣開始建置抗藥監測系統,SARS風暴後與美國展開四年合作,降低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抗藥威脅。難纏的多重抗藥性結核病也有整合式專責醫療系統,更在三年前以國家抗生素管理計畫,讓抗生素使用量在不影響醫療品質前提下顯著下降。農政單位也正研議引進荷蘭畜牧業減用抗生素的成功策略。

藥廠獲利考量 投資慢性病用藥優於抗生素

只是新藥研發永遠追不上細菌演化的速度,在獲利考量下,藥廠寧願投資可以長期服用的癌症、心血管用藥。抗生素在戰後一度蓬勃發展,但近年少有新藥問世。我們面對的不僅是病菌反撲,還有抗生素市場供需失衡。

最近台灣所引進的結核病新型抗生素「貝達喹啉」(bedaquiline),距離前一個上市新藥已有40年之久。這讓我想起當年為讓台灣取得這款新藥的大東亞授權,生技大老蘇懷仁積極奔走的身影。無奈那時政府過度謹慎以至於錯失良機。否則以「貝達喹啉」展現的療效,加上東南亞是結核病盛行區,台灣或許早就握有衛生南向的利器。

抗生素新藥 台灣生技的新契機

每當想起這件事都不勝唏噓,但逝者已矣,來者可追,台灣在抗藥危機中除了獨善其身也要兼善天下。「全球衛生安全綱領」把抗藥危機列為重點,在「防疫一體」概念下,衛福部、農委會等部會已共同合作面對危機,而民間生產抗生素的明星藥廠諸如太景等,將是新南向不可或缺的要角。

最黑暗的時代也是最光明的時代,細菌拚命找尋出路的時候,說不定也是台灣生技找到嶄新道路的契機。

(作者郭旭崧為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署長)

●健康名人堂邀請國內外醫藥公共衛生專家分享健康觀點與視野,每周二刊出。近期擴充陣容,請讀者拭目以待。

抗生素 多重抗藥性結核病 金黃色葡萄球菌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