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食安拉警報

消失的進口茶 每年3萬噸哪去了?

進口茶低價大量進入台灣, 威脅茶農生計,也使台灣好茶的形象受損。
進口茶低價大量進入台灣, 威脅茶農生計,也使台灣好茶的形象受損。
記者賴香珊/攝影

<br />圖/聯合報提供

圖/聯合報提供

今年四月連鎖茶飲茶葉農藥殘留,引燃茶安風暴,也讓台灣好茶形象受損,更掀起進口茶早已多過台灣茶黑幕,而茶商透過「併堆」讓進口茶搖身一變成台灣茶,更讓台灣好茶,早已悄悄走味。

國內茶葉年產量僅一萬四千多噸,但市場需求超過四萬噸,近三萬噸茶葉仰賴進口,其中以越南茶為大宗,占了兩萬兩千公噸,但消費市場幾乎不曾見過越南等進口茶,消失的三萬噸進口茶去了哪裡?

英國藍毒茶 揭開大黑幕

今年四月 「英國藍」茶葉殘留農藥引發的茶安風暴,解開了這個謎題。陸續有茶飲店的茶葉被驗出除草劑、殺蟲劑等殘留,追蹤源頭都和越南茶有關。混茶造成農藥殘留問題,重創本土茶農生機。

高市茶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黃天勇說,茶安風暴後,高雄茶葉銷售額減少二成,不少老茶行撐不下去,原本一○七名會員才三個月已少了十多人,「以往沒見過這麼蕭條景象」。

茶業重鎮南投,整體茶葉銷量較去年同期估計銳減超過三成,名間鄉茶產量占全縣六成,製茶廠開工率銳減三成以上。縣議員許素霞說;買氣能不能回溫,要等今年冬茶採收後才知道。

混充台灣茶 茶廠賺價差

南投縣副縣長陳正昇直言,茶商用廉價進口茶混充台灣茶已經是「公開的祕密」。進口茶價格比台灣茶便宜七成以上,有些茶廠大賺價差,這也是為什麼進口茶的數量年年增長,市場卻從不曾見過越南等進口茶的原因。

一名茶商說,進口茶有紅茶、綠茶和台式烏龍茶,經過「併堆(俗稱混茶)」後, 紅茶和綠茶主要作為罐裝茶飲、連鎖茶飲店的原料,烏龍茶則以台灣品牌茶葉銷售。

民國八十年,台灣流行喝高山茶,同時因應工商化社會,袋泡茶(茶包)、罐裝飲料和泡沫紅茶店興起,廉價進口茶需求量也大增,且數量逐年攀升。

南投縣府調查名間鄉十家進口茶商,有七家是進口散裝茶,但混茶後,台茶、進口茶難辨,混茶獲利高達五成甚至更高。雖然茶農呼籲落實茶葉原料或產地標示,但反對力量不小,產地標示始終是口號。

過去進口茶 僅5趴抽驗

茶農們表示,以越南政府為例,雖有農藥使用規範,但實際使用狀況仍舊是由農民自決,政府約束力有限,杜絕農藥茶進口,要靠政府強化邊境把關。

「說來很諷刺,進口茶抽驗率只有百分之五,反而是本地茶園每批茶都得送檢」,名間鄉茶農余金炘抱怨「根本就是本末倒置、搞錯方向」。

進口茶的農藥檢測率低、價格低廉,利之所在,茶商當然樂於進口,難怪數量越來越多,如果不是手搖茶飲被驗出農藥殘留,政府全面檢驗,消費者永遠不會注意到,消失的三萬噸的進口茶,原來是被自己喝下肚。


【謎團】

邊境全面查驗 怎還出包

過去進口茶抽檢率僅百分之五,如同不設防,二○○九年台北縣府曾抽驗十九款市售台灣茶,全都混越南茶且有微量農藥,當時曾要求業者改善,但事後政府未積極追蹤或加強抽檢,終於釀出這次茶安風暴。

越南茶是進口茶最大宗,根據食藥署資料,去年越南紅茶抽檢不合格率達百分之十七,食藥署邊境查驗,今年二月抽檢越南紅茶也屢驗出農藥殘留,因此三月將越南紅茶查驗率提高到百分之百,但「英國藍」茶葉卻依舊出包。

食藥署長姜郁美表示,邊境檢查還是可能有漏網之魚,衛福部已透過外交管道告知越南官方,加強輔導當地茶農用藥;也不排除要求進口茶附上官方證明文件。

但茶農說,進口茶的檢驗只查貨櫃最外層,曾建議政府抽檢進口茶,應從內外甚至上下取樣抽檢,才能避免業者將問題茶葉堆在最裡面,矇混過關。

越南茶進口每台斤約一百元,低價大量進入台灣, 也衝擊台灣茶,尤其是低海拔茶區。

這次南投茶農藥殘留都在低海拔茶區;高山茶及日月潭紅茶未驗出。茶農表示,高山茶、日月潭紅茶因品牌知名度高,每斤兩千元以上,比賽茶甚至一斤上萬元,至於低海拔茶區,一斤茶只有四百元,面對低價進口茶,農民的壓力不小。

茶農為了控制生產成本,更沒有多餘經費在農藥檢測和用藥控制。名間鄉張姓茶農抱怨:「採收一批茶菁才賣兩、三萬元,但檢測費就要四、五千元,幾乎賺不到錢」。

名間茶園多半和蔬果間作,易有鄰園汙染問題。茶農李志堅說,這次有茶菁被檢出「草殺淨」除草劑,但「草殺淨」非茶葉用藥,還會造成茶樹爛根,茶農絕對不用,很明顯就是鄰園汙染。

名間農會總幹事蔡素秋帶著記者走訪茶園,四周雜作鳳梨、玉米、生薑、紅龍果,玉米、生薑還在噴藥。蔡素秋說,鄰園農藥汙染是名間茶農最大噩夢。

避免鄰園汙染,就得加強茶園自主管理,和其他果農、菜農協調,在茶葉採收期避免用藥,但自主管理就代表更多的成本,茶農能否落實,仍不確定。

【解方】

落實原料標示 突擊稽查

茶安風暴衝擊台灣茶產業,茶農直指廉價進口茶大量混茶成台灣茶,是茶安黑洞,政府應落實茶葉原料標示,才能根絕茶安問題病根。

這次的茶安風暴,台灣茶形象受損,實際損失已讓業界感受壓力。南投縣長林明溱積極推動「茶葉管理自治條例」,希望加強茶園管理和茶葉檢驗。

吳姓茶農說,農藥殘留反映台灣茶葉生產的結構性困境,大量廉價進口茶,已影響農民生計,農藥問題更威脅國人健康,唯有落實產地或原料標示,才能徹底杜絕混茶。

但混茶太好賺,成為不能說的秘密,原料標示喊了好幾年,政府始終沒落實。五年前,監察院便曾糾正衛生署,檢討混裝茶標示,以免只有百分之一的台灣茶,也能標示台灣生產的怪現象。

食藥署北區管中心副主任王德原表示,茶安事件爆發後,食藥署針對從越南進口茶葉,連續六個月逐批檢驗,為了防堵業者在邊境躲避查緝,還有上市後的檢驗、不定時專案稽查,希望三重把關,杜絕進口茶農藥問題。農委會也將就國內茶葉生產環節建立管理制度,及農藥的販賣、使用情形進行規範。

政府一連串的加強查檢措施,看似已經從制度上補足過去茶葉的漏洞,但能否落實執行,茶農都在看。


▍提供優質新聞,還需要你的鼓勵,按讚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茶葉 農藥殘留 綠茶 殺蟲劑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