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懶人卡/川普關稅政策重擊全球! 對台灣、各國影響、分析一次看

【客家新釋】葉國居/轉來

高一那年,桃竹苗大水災,茄苳溪潑天怒濤,虎視眈眈將沖上家門前的禾埕。早在天亮之前,父母便在黑茫茫水汪汪的農地搶險。由於電力中斷,我無從得知停課訊息,大清早涉險入危,幾乎淪為波臣,即便如今思及仍感創傷難平,腦海仍潛伏著滾滾洪流的回音,像咒語,被反覆不斷地惡意複誦。

那日,我沿著茄冬溪岸,右轉新屋溪,必須越過一座橋到廟口等候公車上學,過橋時惡水已經逼近橋面,至廟口後遲遲等候不到公車,不祥的兆頭充斥著,像是被一堵黑雲團團圍住,偏偏天空此時一如倒扣的水缸傾盆澆下,直覺不對勁急欲掉頭回家。再回橋頭,旋怔住溪前,暴水已漫過橋面,水勢越來越急,整座橋體彷若存在又不存在,心焦如焚,有一種求助無門的孤單。當下心裡是這麼想的,如果等水退了才回家,勢必要一天半日,家人一定會以為我已被洪水沖走,我估摸了一下水勢,心中升起快步過橋的念頭。

洪水滔天,聽不見自己的心跳,但明顯可以感受加速的心搏。我像一頭狂發的牛快速奔跑,心臟和橋體宛若在急速震動後即將迸裂。過橋後全身濕透,駭然發現書包裡的課本全數不見了,轉身,惡水已鋪天蓋地越過橋面。橋不見了,課本也不用找了,連忙噦吐口中的黃泥水,心有餘悸看著惡水,了悟讀書其實已不重要,深刻體會生命比任何東西都來得珍貴。我還夢想當作家,還想當書法家,在學校有欣賞的女孩,生命中還有很多理想都未實現,如果人都不在了,即便再多的美好也無從感受,再多的期待也無法向前。

「轉來咧!」母親像是受到驚嚇,嘴巴顫了又顫,喑啞不能出聲,我依其嘴形辨識她的言語,就連自己都吞吞吐吐忘記當時是怎麼回她的,到家前應該已經嚇呆了。轉來,客家語,回來的意思。但是那一次水災,下游河岸住戶就沒那麼幸運了,溪岸死了數人,洪水侵門入戶,把家當人畜一併帶走,投入浩瀚汪洋,像是魚沉水闊,漸行漸遠,大海渺渺呀!回家又是何其渺茫。離鄉工作後,每次回鄉,偶站在那溪海的交會處,都會情不自禁想到這起災難。那些罹難者,當他們越過溪海交界,「轉來」這個詞彙,便徹底在人生消失了。

那個地方那些年,經常有人在黃昏時佇足徘徊,等親人吧!或是等朋友,恍如一場夢。又再經過一些時日,去的人越來越少,面對日復一日的潮汐起落,那股哀傷情緒像是被時間之海慢慢撫平,往者已矣,受難者真的沒辦法回家了。2014年,我沿著蜿蜒溪流欲至海口沙灘處閒逛,在海口附近一位八旬持杖老嫗像我喊道:「海水轉來呀!」由於自己深諳客語,不假思索便能體會話中語意,老人家說要漲潮了,提醒我不要再前往,我杵在原地,庄裡從來沒人這麼形容漲潮呀!那退潮呢?老嫗更理所當然地說,海水出門了呀!

記憶的潮水漫天撲來,老嫗喃喃說道,當年桃竹苗大水災過後,那些遲遲等不到親人歸來者,最終寄情海水。海水會出門,海水會回家,像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來去之間,罹難者從來都沒有離開客家庄。海水轉來囉!那是一場災難過後,海口人最大的慰藉。

🌧️下雨擔心冬天衣服晾不乾?有一法寶讓衣服立刻乾爽🌞>>

延伸閱讀

新北金山磺港漁港清淤治標不治本 漁船受困成常態

「原來是客」山海文化交流 孩子跳脫課本開闊視野

燕巢國中體驗農產行銷 學生手種蔬菜廟口設攤叫賣

為中高齡提供就業 台南就業服務中心進駐超商廟口等地

相關新聞

【卻顧所來徑】胡子丹/死亡的滋味

死亡的滋味,酸甜苦辣,似酸似甜,有苦有辣,不同人有不同滋味,比起可說可寫的「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很少有人能確實寫出或說...

【記憶藏寶圖】鄭小地/走在官邸路上

許多人問我,為什麼會在榮總那麼多護士小姐中,被選進官邸擔任蔣公的特勤護士?

「理工男」也能當擇偶條件?她不解特質 網曝優點:生活也能SOP

「理工男」的特質是什麼呢?一名女網友發文,她好奇為何很多女性在選對象時,指定要「理工男」呢?對此,不少網友分析了理工男的優缺點,優點諸如「工作穩定、安全感、可以溝通」,但缺點也有「容易出軌」,建議還是要因自身條件慎選。

【生活點滴】廖文麗/老戲院吹熄燈號

就在今年年初,得知住家附近的二輪電影院將正式歇業,遂買了票,進了黑漆漆的戲院。觀眾比想像中少,我坐在角落,看著偌大空蕩的...

【閒話吃喝】碧玉/四季小炒

豬油拌飯配一盤蒜頭醬油涼拌的豬母乳是常出現的菜色,皇宮菜與土人蔘滑滑的口感是我跟妹妹的最愛;豆豉辣椒炒山蘇、涼拌過貓則是爸爸的心頭好,而夏天那鍋深綠色的麻薏小魚地瓜羹,就是大人小孩統統愛的消暑聖品。

為什麼突然不愛?老公突提離婚讓她錯愕 網點關鍵:強勢是主因

老公突然提「離婚」的可能性有什麼呢?一名女網友發文,稱她結婚不到3年,雖然和老公偶爾吵架,但感情算不錯,去年老公突然向她提離婚,理由是「個性不合」,她個性太強勢了。但她也反省了,老公的行為讓她感到非常困惑,詢問網友:「老公為什麼會突然提離婚,突然不愛了呢?」。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