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經典賽/兩度避免「扣倒」慘案 吳念庭想起2023年…

冷氣團達標 吳德榮:北部溼冷到下周二清晨 228連假大幅回暖

「台灣魚類研究的國寶」沈世傑辭世 享耆壽99歲

【親子教養】古家榕/鴨子、兔子、小猴子

鴨子、兔子、小猴子。圖/陳完玲
鴨子、兔子、小猴子。圖/陳完玲

颱風天整理書櫃,翻出了本《我的小猴子》。只見孩子爭相化身說書人,向我講述起小男孩與狒狒的故事,不想卻在結尾處有所分歧:姊姊堅持男孩隔天才送狒狒回家,弟弟則聲稱前晚已還給狒媽媽。

發覺兩人各執一詞,我索性開書一探究竟,便看深夜臥室內,男孩輕哼著歌,哄得狒狒打起呼嚕,自己也昏沉睡去,直到「天色漸亮,我們醒過來」,男孩察覺懷中的狒狒又不安起來,遂「換上運動鞋,在睡衣外披了一件長袍」,帶著狒狒來到野外,將牠還給母親後轉身作別。當他踏上歸途,「這時,太陽緩緩升起。」

這下子,懸案告破。女兒認為男孩沉睡醒來又天色漸亮,代表隔天了;兒子卻認為男孩仍穿睡衣、且道別後太陽才升起,故歸還時仍算前一晚。看似矛盾的判斷,由當事人說來,皆是言之成理的答案,忽然讓我想起繪本《鴨子?兔子?》的封面,上頭圖案從左往右看是尖嘴鴨、從右往左看是長耳兔,分明是同一幅畫面,卻因觀看的方向不同,竟得出截然不同的結果。

原來,有些「事實」,不只有一種「解釋」,可除非放下自我中心,方能換個立場走入對方的理路。

很多時候,人們帶著成見展開對話,那份自以為是,非但蒙蔽了心智,也讓人落入判別對錯的迴圈,忽略了兩個人最初之所以對話,並非為了爭辯,而是為了「理解」。

如同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在《成為一個人》所說,發生爭執時,若能「在表述自己的見解之前,先準確地重述對方的想法和感受,而且要讓對方滿意為止」,便會在重述語句的過程中,漸漸發現「原本討論中的情緒沒有了,觀點上的差異也減少了,剩下的就是那些合理、可以理解的部分。」

「可就算理解了,然後呢?」此時,女兒忍不住開口。「然後,妳就會發現,『我們不一樣,但都很OK』。」望著她黑白分明的眼眸,我笑了笑,「溝通的意義在於建立關係。而當我們透過對話,明白大家都不一樣,並試著接納這份不一樣,不僅能收獲因理解而生的連結,也能延伸出對彼此、對這世界的全新認識,讓自己的生命更精采,也更完滿。」

人與人之間的對話,難免囿於各自的經驗,不慎將過往的曲折,發展成此刻的衝突。所幸,無論是鴨子、兔子、小猴子,只要最後能一起回家,這段故事,就算是喜劇收場。

❤️【心理測驗】2025上半年職場運勢發展?貴人在哪裡?

延伸閱讀

世界唯一兔子博物館 毀於洛杉磯伊頓山火

中職/李多慧與李雅英夢幻合影邀「親親」 網:準備同隊了?

柯文哲獄中書單曝光 免子圖鑑、太極拳…最經典的是這本

無印良品超實惠「保暖神物」 網友大推:睡覺使用也很舒適

相關新聞

難忍公公「負能量」!她嘆每月回婆家4次無法休息 丈夫批自私

夫妻相處應理性溝通,尊重彼此的想法和生活態度。一名女網友發文抱怨,她的老公因換工作的緣故,月休僅4天,每次休假都要回婆家,但她工作壓力大,需要充分休息,因此很抗拒回婆家,卻被老公批評很「自私」,讓她感到很無奈,對此詢問網友們的意見。

幫省房租、出團費都碰壁!想帶男友回家拜年又遭拒 她嘆:跟我沒未來嗎

過年時,不少人會把另一半帶回家給家人認識。一名女網友發文抱怨,她希望在過年時帶男友回家,卻被男友堅決反對,即使她的家人們平時很願意幫助男友,男友卻完全不想見她的家人,讓她感到很氣憤,於是請教網友們的意見。

百萬年薪人妻回鄉下夫家被當幫傭 公公一句話讓她氣炸:以後絕不幫忙

現今雖提倡性別平等,但是還是有一些觀念比較老舊的人,會認為女性就應該負責家務事,甚至老年照護工作,也應該由女性來做。但這樣的觀念,當然會招致許多女性反彈,近來日本就有這樣的例子。

過年發紅包給公婆是義務?人妻心裡難平衡:老公被窮養長大

發紅包是許多人最期待的春節習俗之一,不過公婆是必包對象嗎?一名女網友在Dcard上發文詢問「過年一定要包紅包給公婆嗎」?

「天菜女友」突曝離婚有小孩!他難忍過年一情境:該如何體諒

一名網友在Dcard抒發心情,表示自己交了新女友,對方的條件完全是他的「人生最佳首選」。然而好景不長,近日得知對方是一位已離婚的單親媽媽,和前夫也還有聯絡,想到接下來的生活時不時就會出現前夫、小孩讓他遲疑,同是單親媽媽養大的他心情相當複雜,也很猶豫該不該走下去。

做家事順序、買自己東西都要管…婆婆超煩媳爆炸「我忍妳很久了

近日,一名網友在社群媒體上分享自己與婆婆之間的矛盾,引發廣泛討論。該名網友表示,結婚五年來,與婆婆的關係始終緊張,近期因家庭瑣事再度爆發激烈爭執,讓她忍無可忍,甚至表明若無法改善現狀,不排除離婚的可能性。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