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解讀「海峽雷霆」軍演 共軍3天就能完成海空封鎖台灣

教師轉職/10萬粉專名師夫妻檔怒辭私校 揭職場過勞不公

經典賽/12強輸給中華隊不甘心 日投手教練想帶著笑結束

剴剴案後「低薪訪視員」工作大增 北市藍綠白議員請命加薪

剴剴案引發社安網關注,中央日前公布最新指引,保母訪視頻率從每年至少4次調升至6次,新制即起施行,不少基層反彈工作量大,北市藍綠白議員今質詢為訪視員發聲。記者林佳彣/攝影
剴剴案引發社安網關注,中央日前公布最新指引,保母訪視頻率從每年至少4次調升至6次,新制即起施行,不少基層反彈工作量大,北市藍綠白議員今質詢為訪視員發聲。記者林佳彣/攝影

剴剴案引發社安網關注,中央日前公布最新指引,保母訪視頻率從每年至少4次調升至6次,新制即起施行,不少基層保母訪視員反彈。北市藍綠白議員今關切,訪視員工作多且雜,3個行政區人力比更超過中央1比60規定,要求社會局增加員額、提高待遇等因應。社會局長姚淑文說,今年調薪且以社工員起薪為目標,允諾2個月內訂定訪視員指引。

國民黨柳采葳今在民政部門質詢指出,北市兒少保護通報案件逐年增,去年4843件,比前年暴增815件,平均每天13.3件;其中家外成案數478件比前年多155件,包含施虐者29件是保母、48件幼兒園人員。姚淑文說明原因,家內是因納入高風險家庭,家外則是民眾兒少保護知識增加、敏感度提高,因此積極通報。

柳說,相較澳洲保母訪視員與保母僅1比20,台灣規定為1比60,北市保母4249人,84位訪視員平均每人負責51位保母、案量57案,細看南港區卻是68人、松山區63人、內湖區61人,人力明顯不足。訪視頻率提高後,訪視員工作量增。

民進黨趙怡翔也關切,基層訪視員反彈,認為工作量高、行政作業做不完,希望增加訪視員員額與待遇、減少不必要行政工作,也建議參考國際案例,訂定合理的保母與訪視員工比例。

民眾黨黃瀞瑩關心訪視員之虞,也提及保母人力斷層,目前統計64%保母年齡落在50到69歲,建議應吸引年輕新血,但攬才也要留才,應積極布建喘息服務。

姚回應,職登4249位保母,部分有職登者未收托,實際收托2743人,訪視員再去平均訪視,工作量是下降;社會局向各區居家托育服務中心釋出善意,若有必要增加人力,會溝通調整。訪視員薪資調配經費動用市長預備金,目前簽文中,也允諾2個月內訂定訪視員指引,將與居托中心開會,討論納入教育訓練、相關處分等。

社會局表示,北市居托中心聘用人數依規定是1比60,超過比例30人,才可再加1名訪視員,目前尚符合中央規定。訪視員資格多為幼保及社工相關科系,現行薪資相較公辦民營托嬰機構及社工師起薪低,考量目前訪視人員流動狀況,應優先穩固人員留任率,北市今年優先調整訪視員約3.4萬元薪資,以社工員起薪3萬7765元為參考目標。

姚說,已和彭婉如文教基金會討論保母人力,讓更多年輕人考取證照投入服務,曾有保母經驗者也能回流;保母喘息服務,社會局曾舉辦情緒管理、正念團體的課程且每場額滿,也規劃情緒議題相關服務於7月上路。

人力 保母 北市
⭐️【心理測驗】選旅行風格測你會遇到什麼戀愛難題

延伸閱讀

泰國將重列大麻為毒品 北市首長集體表態:反對合法化

獨/保母帶女童撿回收鬧上新聞 社會局9個月後才要撤保母登記

新手爸媽常上網找保母 專家建議多一步驟可避免踩雷

高市40位輔導員需負責訪視2603位保母 議員批:血汗

相關新聞

大巨蛋園區5月起戶外禁煙 世壯運北市26場館外吸菸恐挨罰1萬

雙北世壯運將於5月17日登場,台北市衛生局公告新增「台北體育園區、台北市立天母棒球場、台北市立網球中心」3處室外場所,5...

侯盧會交流市政 新北與台中互稱兄妹市

新北市長侯友宜今天下午赴台中,與台中市長盧秀燕會面交流市政,主題是美術館開幕和國民運動中心建置;盧希望月底文化局赴新北參...

關稅風暴提解方被綠批算計 新北反擊:別只想解決提方案的人

美國對等關稅衝擊台灣,新北市長侯友宜提四大行動方案,民進黨發言人吳崢今天表示,面對挑戰,中央與地方、執政與在野應當齊心協...

魚蟹數量激增!新北碧潭堰魚道助生態轉骨 遊客:看魚衝浪好紓壓

春天腳步到來,新北新店溪碧潭堰下游的魚道熱鬧非凡,站在岸邊就能看到魚群游動,準備覓偶產卵,遊客透過觀景窗欣賞魚兒衝浪,直...

發生什麼事?今年1至3月「脫北潮」大爆發 遷出近4萬人

台北市人口今年又出現明顯跌幅,且爆發「脫北潮」;從今年1至3月,短短3個內遷出人口數飆破近4萬人,其中3月一個月之內,遷...

影/北市中山商圈斑馬線塗銷又恢復 警批搞笑:請畫對角行人穿越線

南西商圈、台北捷運中山站1號和4號出口前,18日啟用新畫設的20公尺寬行穿線,看似行人天堂,孰料北市府交工處19日塗銷原...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