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今強降雨大進補!曾文等3大水庫單日已進水近900萬噸

改口宣布送分...教甄考題爆爭議未釋疑惹議 北市教育局回應了

直播/宣告「新的運算時代開始」!黃仁勳台大演說秀國台語 跑上台幽默喊這句話

淡北道說明會挨轟舊資料敷衍 新北新工處:傾聽在地與北市共同評估

淡北道路工程爭議,繼上月28日雙北舉辦北投說明會後,昨天北市交通局再度與新北市府在士林區舉行說明會。圖/議員林延鳳提供
淡北道路工程爭議,繼上月28日雙北舉辦北投說明會後,昨天北市交通局再度與新北市府在士林區舉行說明會。圖/議員林延鳳提供

淡北道路工程爭議上月28日雙北舉辦北投說明會後,29日北市交通局再度與新北市府在士林區召開說明會,但現場依舊砲聲隆隆。議員林延鳳質疑新北市府不只在會中繼續引用被北市府8度退回的過期資料敷衍,對於各界關注分流重點關渡新橋進度依舊無交代。新北市工務局則表示,新工處到場說明交維規劃方案,尋求士林北投地區民眾的支持、傾聽在地聲音,後續與北市交通局共同評估,若可行則會納入交維計畫執行。

淡北道路目前正在施作新北市境內路段,其中淡北道路與台北市北投大度路銜接路段的施工交維措施,引起台北市端民眾關心及討論。台北市交通局上月228連假於北投關渡國小舉行第1場地方說明會,並於昨日在士林行政中心舉行第2場地方說明會,北市交通局向地方說明配套措施,施工交維計畫則由新北市新工處長王益翔說明,並了解民眾意見。

台北市交通局長謝銘鴻表示,對於民眾針對淡北道路交通影響的疑慮,會要求新北市依據環評承諾事項施作,相關措施已納入淡北道路交通專案小組列管,由雙北交通局副局長共同主持定期召開會議追蹤辦理情形。此外,台北市已完成46處智慧號誌建置,可全天候監控車流狀況,機動調整號誌時相,並即時通知用路人最新路況,即時疏導車流。

王益翔表示,淡水區人口數已突破19萬人,淡北道路不僅是紓解台2線竹圍路廊的重大交通建設,也是因應未來北投士林科技園區大量科技廠進駐的交通配套。根據專業交通單位分析,台北市大度路既有三個交通瓶頸點,分別是立德路大度路口、中央北路大度路口、關渡大橋交流道。為同時解決兩市面臨交通困境,因此淡北道路規劃在台北市中央北路施作地下道及立德路高架橋,使道路立體化,分流往返淡水及台北市的車流,不必經過平面道路,縮短路口號誌停等時間,改善大度路既有路口壅塞問題。

王益翔指出,2010年環評通過後新工處即提出淡北道路台北市端的交維計畫,並經由雙北市交通相關單位共同審視,多次檢討、調整施工工序及步驟,並將施工交維分為12階段施作,同時研議號誌時制優化、多元分流路線,儘可能降低使施工衝擊。最後也感謝各單位及地方民意提供的寶貴意見,後續會與台北市交通局共同評估,若可行則會納入交維計畫執行。

北投 淡水

延伸閱讀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 新北邀專家討論籲高溫烹煮

淡北道路說明會用8度被退的舊資料 議員批:敷衍了事

寶林風暴北市增至20例 新案曾到寶林饒河分店吃炒粿條

家暴男駕車衝撞臨檢站 北市警開3槍逮人判刑6月

相關新聞

家有眼鏡蛇!北市社子島再傳放生毒蛇出沒 里長:2天發現3隻

台北市社子島傳出有人放大量的蛇,有熱心民眾在網路提醒,地點還在延平北路八段堤防附近工廠,引發熱議,還有人透露日前有一隻眼...

獨/詐騙新手法?新北龍舟辦14年被盯上 主辦方曝宜蘭也有

端午節將至,新北市將辦第14屆龍舟錦標賽,98隊好手將爭奪245萬元獎金。沒想到新北市長侯友宜日前才剛參加祭江點睛儀式,...

寶林食物中毒未採全部檢體 北市衛生局訂標準:必要時得帶走全部食材

寶林食物中毒事件造成4人死亡、2人仍住加護病房,北市曾挨批未採全部檢體,衛生局今專案報告指出,未來食物中毒個案出現死亡、...

柯文哲稱北士科案市府未採納新壽意見 簡舒培秀簡報批說謊

民眾黨主席、北市前市長柯文哲身陷北士科、京華城等案爭議,昨晚自錄12分鐘影片說明北士科來龍去脈,但議會北士科專案調查小組...

板橋黃石市場BOT改建4.6億 年底完工…僅5分之1攤願搬回

新北板橋黃石市場有50多年歷史,近年引進BOT市場改建,民間投入4.6億元,造地下3層、地上9層複合建物,估11月底完工...

東北風挾臭氧等境外汙染物襲台 北市環局晚間示警空品不健康

台北市環保局晚間緊急發布,今因境外汙染物影響,空氣品質於晚間達紅色警示(AQI>150),指標汙染物為臭氧,因此提醒民眾...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