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山林永續! 裕隆集團致力復育原生苗木 助力環境教育

【圖/文:行遍天下】
裕隆集團持續擴大正向影響力,與社會及環境共好核心價值,除了將移動服務資源投入公益,也致力維護生態多樣性,於2023年9月中正式啟用「裕」苗山丘-台灣原生林復育中心,做為生態永續理念與環境教育的起點。

驅車下三義交流道,映入眼簾是裕隆汽車三義工廠所在地,這一大片的丘陵地除了是汽車的製造所,如今也是保存珍貴的淺山天然林的基因庫與台灣原生樹種育苗的祕密基地。隨著國道一號全面通車,1976年裕隆汽車也決定設廠於苗栗三義,長期關注與助力在地永續發展的裕隆汽車,早在2007年起便於三義廠區內種植近5萬棵樹苗,以行動打造動、植物友善的棲息環境。與這片土地共榮成長的裕隆汽車有感於台灣因長時間的農業開墾及近幾十多年來的工業開發,讓中部500公尺以下的淺山天然林幾乎消失殆盡,產生了種源不足的現象,尤以新竹、苗栗最為嚴重,因此維護現有林木資源以確保物種、基因的多樣性,是刻不容緩的企業社會責任之一。

同時,也因樹木的減少、伴隨著工業二氧化碳排放量提升,造成溫室效應急遽加速,為減緩工業碳排放量對溫室效應的影響,在聯合國公布的17項「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中的SDGs15維護陸域生態為目標,於2022年起,裕隆汽車於苗栗三義廠區規劃台灣原生樹種復育園區,偕同臺灣山林復育協會共同建置「裕」苗山丘,而「裕」苗山丘的苗圃設計的理念,如同倚靠著裕隆這座山,在這片苗圃中復育台灣原生樹種,保育台灣原生樹種的物種多樣性,創造生生不息的永續環境,讓「裕」苗能夠成為茂盛的大樹,更為下一代的孩子們遮蔭,建立大自然友善的生長環境。

臺灣山林復育協會成立於2016年,致力於復育台灣淺山及海岸森林。創辦人蔡智豪說,很高興能夠與裕隆汽車一起同合作為台灣的原生復育盡一份心力,目前首批計畫作推動苗栗海岸丘陵的植群復育,希望恢復此地區森林的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功能。一棵樹的成長茁壯到獨立,至少需要投入8年的時間。這麼長時間的計畫,需要仰賴大量的人力、資源與金錢等,有了企業資源的挹注,讓團隊能夠更專注在研究與復育苗木的本業上。

育苗長期計畫 打造全台樹種基因庫
目前台灣原生林復育中心由志工進行採種育苗,累計至今已完成16個調查點、木本植物記錄209種、採種99種,同時正在復育1,288株苗木,其中包含瀕危的野茉莉、山合歡、庭梅等。為了讓參與的工作人員與志工能了解植群復育的方法,臺灣山林復育協會也特別邀請文化大學森保系副教授蘇夢淮開授植群復育學的課程,同時也於10月14日帶領大家前進裕苗山丘,進行現地植群調查。希望藉此調查來讓參與的學員實地了解苗栗地區瀕危植物所面臨的困境,以及大家可以付出的行動。


裕隆汽車ESG委員會科長洪美滿表示,樹種的復育、成長,都需要長期性的經營,包含天然林研究、樹種復育以及樹苗移轉,待穩定發展後,即可複製此模式拓展到其他地區,保存全台的樹種基因庫,並讓更多樹木成長。在保存樹種基因的同時,未來也會將復育完成的樹苗種植於三義原生林、給予急需樹林資源的淺山地帶,或是將讓復育植栽給予需求單位如:公路總局、新設公園、學校綠植,以降低外來樹種的使用量,兼顧教育與示範性。讓樹木發揮固碳作用、工業用地永續發展,這也是科技與生態共榮願景的具體實踐。

工業發展和環境共榮的永續方案
在復育原生苗木計畫推動之前,做為長期駐立三義「木雕之鄉」的本土企業,裕隆汽車自1997年起開辦裕隆木雕金質獎及裕隆木雕創新獎,除了贊助活動經費外,也將廠區內大樹修枝後的木材贈送予「三義木雕藝術節」活動單位,做為現場木藝DIY的活動材料。2023年9月在廠區內的裕苗山丘苗圃也舉辦環境教育體驗營,帶領三義在地的學童利用廠區木材,打造自己的獨特作品,延續木頭生命,創造再生價值,實踐「木頭有新生,裕隆創共生」的循環理念,將永續向下扎根。

去年適逢裕隆集團70週年,裕隆汽車更以實際行動加入守護台灣原生種與物種多樣性的行列,於9月與玉山銀行共同簽訂「氣候暨生物多樣性永續連結貸款」,將原生樹種的復育成效做為生物多樣性指標,連結優惠利率之貸款,成為全台首創與金融業者共同商議的企業。未來,也將持續撫育淺山原生林苗木,積極守護台灣原生種與物種多樣性,建立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持續擴大正向影響力,也攜手合作廠商一起響應與社會及環境共好。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