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教甄答案爆爭議、出題錯字不斷 考生:一題之差影響很大

黃埔建軍百周年「閱兵舞台」突垮下 2人受傷...1人濺血畫面曝

糞便之後續投垃圾!北韓再送600顆氣球 南韓總統尹錫悅急召國安會議

防駭是資安重中之重 別錯過它

【文/莊家源】

近年網路攻擊、資安事件層出不窮,政府、民間企業紛紛提高對網路資安的重視,身為全球製造業要角的台灣,對於資安軟硬體的維護與投資將更為積極。

近年網路攻擊事件頻傳,像是澳洲健康保險公司Medibank在去年十一月遭到駭客入侵,造成九七○萬戶敏感醫療紀錄被竊取,是澳洲最嚴重的資料外洩事件之一;航太大廠波音(Boeing)去年也遭到LockBit勒索軟體駭入。今年國際大廠微軟(Microsoft)遭到以俄羅斯政府資助的駭客組織Midnight Blizzard入侵,並竊取內部電子郵件與文件資料;國內半導體設備廠京鼎也同樣遭駭客攻擊,駭客竊取客戶資料並要求公司支付贖金。

由於台灣作為全球供應鏈的關鍵據點,近年來躍升成駭客威脅的重點攻防熱區,根據網路安全公司Fortinet旗下FortiGuard Labs威脅情資中心公布資料顯示,去年上半年亞太地區共偵測到四一二○億次網路攻擊,其中對台灣的網路攻擊次數高達二二四八億次、占五五%,與二二年同期相比增加八○%,換算每秒有將近一.五萬次攻擊發生,高居亞太地區之冠。

台灣網路攻擊次數攀升

Fortinet指出,隨著AI、5G基礎設施等新興科技的演進,使得威脅型態不斷演變,網路攻擊行動日益規模化和多元化,不僅複雜度提升、破壞力道也更強,為各行各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駭客正改變過往亂槍打鳥的隨機入侵方式,轉而發動更具殺傷力的針對性攻擊,以追求投資報酬率與經濟利益的極大化,而目前最活躍的駭客組織LockBit便提供勒索軟體即服務(RaaS)供客戶發動攻擊。

過去幾年,政府單位與銀行一直都是駭客主要攻擊目標,但根據趨勢科技研究顯示,近年前十大勒索病毒主要鎖定感染營運技術(OT)與工業控制系統(ICS)為攻擊目標,駭客攻擊目標開始轉往製造業、生技醫療等,尤其以跨國製造的工廠與供應鏈或相關企業,容易成為駭客重點攻擊對象,由於台灣的GDP有三○%以上都是來自於製造業貢獻,且在全球供應鏈扮演要角,如何防範資安風險的威脅已是各大製造業者的當務之急。

立端今年營運重返成長

根據資策會(MIC)研究顯示,全球資安市場去年規模為一九五○億美元,預估到二六年將成長至二六一○億美元,一九∼二六年平均複合成長率為十.六%,其中以軟體與服務的產值占比最高,分別占五一%與三八%。

雖然在疫情解封過後,科技業受到通膨、升息影響,已有不少公司減少年度資本支出,但對系統整合廠來說影響程度相對較小,主要原因在於企業數位轉型需求持續,與政府公部門標案常態性的設備更新等,受景氣波動程度較小。

工業電腦大廠立端是台達電集團轉投資,台達電持股十八.五%,去年營收八三.七一億元、年減十四.七四%,前三季EPS六.二一元,目前營收組成以網路安全為主占七一%、電信占二二%、工業自動化占七%。

【全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2284期;訂閱先探投資週刊電子版

延伸閱讀

中華資安報捷 奪5A級評價績

日經:Tesla汽車在陸不得入內之地愈來愈多 因資安顧慮

台廠遭駭客勒索 數位部:多是同仁無心、合法引入非法

鴻海旗下京鼎遭駭 駭客恐要求價值上千萬美金虛擬貨幣

相關新聞

微軟市值龍頭 輝達威脅蘋果

Nvidia、微軟、亞馬遜和Alphabet均受惠AI,Alphabet市值重返兩兆美元,台積電未來成長性也被看好。禮來、諾和諾德因減肥藥,獲利維持強勁成長。

台積電論壇台灣場透露選股密碼

隨著顛覆性創新的AI已經掀起第四次工業革命,台積電展示多款先進技術以因應AI龐大需求,並且持續領先競爭對手,未來市場地位將更加穩固。

6月行情風向球

台股站上二萬點,台灣半導體及伺服器搭上輝達業績及股價噴出列車,六月又有台北國際電腦展、蘋果發表會及眾多公司股東會,都偏向正面訊息,而且作帳行情醞釀中,台股將持續熱絡!

謝金河:台股走過少林十八銅人陣

經過關鍵的五二○,台灣的天空利空不斷,先是總統賴清德在就職典禮中提出兩岸的不互隸屬關係,這個說法得到台灣民眾逾七成的認同,卻引爆北京當局的玻璃心,中共發起為期兩天的軍演,全球報紙頭條都注意這則消息,尤其是日本格外重視這件事,各大媒體都以最廣泛的版面處理這則新聞。

AI PC供應鏈進階選股

黃仁勳站台背書,戴爾全球大會率先點燃AI PC投資巨浪,緊接著台北電腦展及蘋果WWDC開展,邊緣AI供應鏈規格升級行情仍將紅不讓。

五月魔咒不攻自破

美國三大股市創下歷史新高,加權指數獲得護國神山台積電創高加持,依舊處於創高軌道之中,類股間維持良性輪動,多頭格局仍是方興未艾。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