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孫安佐嗆爸「別做偷雞摸狗的事」 孫鵬回應了

拳擊/完勝對手!黃筱雯吊車尾搶下巴黎奧運門票

孫安佐嗆爸「別做偷雞摸狗的事」 孫鵬回應了

影/南投哲學步道整建新增護欄及夜間照明 更藏7處藝文亮點

南投縣政府爭取800萬元整建埔里「哲學之路」步道,更融入藝文元素,今揭幕啟用。記者賴香珊/攝影
南投縣政府爭取800萬元整建埔里「哲學之路」步道,更融入藝文元素,今揭幕啟用。記者賴香珊/攝影

南投埔里「哲學之路」步道常有民眾前往遊憩運動,但夜間光源不足、部分路面破損,且甚少歇腳處,縣府爭取800萬元整建,更融入藝文元素,由在地文學家、書法家透過詩詞重新詮釋步道特色,提升沿途安全性及遊憩品質,今揭幕啟用。

縣府指出,哲學之路步道全長1.5公里,位在知名宗教景點地母廟旁,沿途林蔭茂密環境清幽,還能看見蝴蝶群舞,常有民眾健行或騎單車,是當地重要的休閒遊憩運動場域,但沿線設施老舊,且入夜昏暗,地方盼改善,去年爭取經費整建。

經縣府向中央提案,獲交通部觀光局補助800萬元,針對步道沿線加強設置安全護欄、夜間照明設備、休憩涼亭及座椅等設施,更特別融入文化及藝術美學意涵,打造出安全性、功能性及文學氣質兼具的友善步道,日前竣工,今天揭幕啟用。

縣長許淑華說,整建哲學步道除提升安全性,更融入藝文元素,於設計規畫階段,邀請在地文學家陽荷現場踏勘感受該步道,創作「遇見哲學之路」、「水流」、「落葉」、「陽光」、「原鄉」及「等待的」、「任你雕塑」等7首現代詩詞詮釋步道特色。

觀光處更與文化局合作,邀請在地書法家蔡友、周欣慧、劉奕瑛、許民盛、謝坤山及局長林榮森揮毫書寫詩詞,再由藝術家林芳仕及陳璐昂創作琉璃及藝品呈現於步道內,使步道更具文化底蘊及藝術氣息,民眾能沿途欣賞收集這7首詩詞。

埔里鎮長廖志城感謝縣府協助改善哲學步道,並營造藝文特色,他也提到,該步道從地母廟出發,能連接至天旨宮附近的中心路,公所也與日月潭風景管理處積極研議,再從地母廟或天旨宮開設道路延長至虎頭山飛行場,完善景點動線串連。

南投縣政府爭取800萬元整建埔里「哲學之路」步道,更融入藝文元素,今揭幕啟用。記者賴香珊/攝影
南投縣政府爭取800萬元整建埔里「哲學之路」步道,更融入藝文元素,今揭幕啟用。記者賴香珊/攝影
南投縣政府爭取800萬元整建埔里「哲學之路」步道,更融入藝文元素,以現代詩詞重新詮釋步道特色。記者賴香珊/攝影
南投縣政府爭取800萬元整建埔里「哲學之路」步道,更融入藝文元素,以現代詩詞重新詮釋步道特色。記者賴香珊/攝影
南投埔里哲學之路步道沿途林蔭茂密環境清幽,常有民眾健行或騎單車,是當地重要的休閒遊憩運動場域。記者賴香珊/攝影
南投埔里哲學之路步道沿途林蔭茂密環境清幽,常有民眾健行或騎單車,是當地重要的休閒遊憩運動場域。記者賴香珊/攝影

南投 埔里 書法家 運動

延伸閱讀

杜蘇芮颱風來襲 南投蔬果加強採收減少災情擴大

影/杜蘇芮沒來 南投竹山交流道卻大淹水 公路總局:加強邊溝排水

杜蘇芮颱風進逼 南投農民「剉咧等」掀搶收潮

超好拍!「2023苗南海地景藝術節」強勢登場 國內外藝術裝置拍不停 加碼假日市集與藝文演出

相關新聞

前10分鐘免費!埔里路邊停車明起試營運 7月起每小時收20元

繼南投市實施路邊停車收費後,埔里鎮公告6月1日起開始試營運收費停車,鎮長廖志城指出,試營運期間一律採人工開單方式宣導,6...

又一時代眼淚 高雄愛河畔「九族文化村」看板消失

高雄愛河旁一棟透天店面過去30多年來都懸掛「九族文化村」的廣告看板,有網友近日發現看板已換上新建案廣告。不少人說,這個看...

台中市議會突斷電官員錯愕 台電曝停電原因

台中市議會今日進行市政總質詢,但上午11時58分突然停電,令現場官員相當錯愕。台電表示,台電人員初步確認台電供電線路正常...

注意!台74線10日封路8小時 北屯崇德段車道封閉

台74線快速道路連接國道一號工程,將在13日開放通車,不過高公局將在明天晚間9時30分至隔天清晨5時30分,因施工需求,...

影/水湳轉運直通國道或接74號要評估1年?江啟臣:醜話先說在前面

台中水湳轉運中心2026年啟用,周邊長期嚴重塞車,市府規劃「國道客運專用道」直通國一,但全國無前例可循,中央補助市府著手...

南投副縣長當面陳情自來水不足 行政院長陳建仁避而不答

南投縣鳥嘴潭人工湖陸續供水,行政院長陳建仁今天視察下游草屯淨水場工程,目前已可供應14萬民生用水給彰化、草屯民眾。南投縣...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