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黃埔建軍百周年「閱兵舞台」突垮下 2人受傷...1人濺血畫面曝

糞便之後續投垃圾!北韓再送600顆氣球 南韓總統尹錫悅急召國安會議

FB、IG貼文將被Meta「訓練AI」引恐慌!反對臉書蒐集個資這裡可申請

大立光以戰逼單 築起護城河

【文/周佳蓉】

高階智慧機鏡頭升級的趨勢依舊,但是手機市場需求疲軟,直接壓抑了大立光的營運表現,不過近期對特斯拉祭出專利戰攻擊,意外在車用鏡頭市場掀起話題。

眾所周知,大立光以領先的塑膠鏡頭技術、高良率及產能規模三大優勢,稱霸手機鏡頭市場多年,不過在今年智慧手機為主的消費性電子疲弱不振下,日前傳出大立光對客戶特斯拉提出「車用鏡頭」專利侵權的警告,不只震驚各界,也讓過去大立光所發動過的專利戰再度浮上檯面。

對股神巴菲特而言,專利屬於公司的無形資產,當公司具備相當競爭力的專利產品或技術時,新進者難以輕易模仿或複製,也藉此在競爭市場中掌握定價能力,打造出堅固的企業護城河,此理論同樣也適用於大立光身上,現任董事長林恩平說過:「專利,是用來攻擊的,不是用來保護自己的」。如今,大立光不僅再利用專利戰為公司築起銅牆鐵壁,也正式宣告在激烈的車用鏡頭市場拿下一城。

後進者很難避開專利技術

盤點近十年來對競爭對手發動專利戰攻擊,不論從國內同業玉晶光、先進光、新鉅科,或是海外企業惠普、三星電子、聯想等,大立光每每出招,幾乎雙方均以和解收場,不是順利取得訂單,就是獲得額外的授權金收入,後進者幾乎很難避開大立光的專利,也展現了大立光捍衛專利技術的決心。

自手機開始搭載鏡頭以來,塑膠鏡片因成本低且一次成型適合大量生產,大立光搭上手機快速成長的浪潮。大立光從二○一三年起啟動專利戰,首場戰役就是向對手玉晶光發出戰帖,最終由蘋果出面協調和解收場;大立光之後改變策略,從終端品牌廠下手,若品牌商採購時侵犯到專利,嚴重的話不只對品牌商提出侵權告訴,更可能禁止該品牌商的手機銷售。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一三年狀告三星電子,一六年和解,並在一八年順利與三星簽署長約,從三星的釋單,補上了大立光最後一塊拼圖,此後統計一九~二一年,大立光對三星出貨量達三三%年均複合成長率,進一步擴大全球市占。

業界指出,林恩平發動的每一場專利戰背後的目的都不同,狀告三星目的是訂單;告玉晶光,除了阻擋蘋果的第二供應商步步進逼,權利金收入也是主要目標,去年八月又將法庭戰場由美國轉至大陸,時隔九年二度對玉晶光提告專利侵權;至於向新鉅科、先進光及惠普提告,主要目的為收取權利金,當中,大立光與先進光專利戰纏訟近十年,最終由先進光發行二萬張私募新股,由大立光取得十五.二%股權達成和解。

【全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2249期;訂閱先探投資週刊電子版

延伸閱讀

專利侵害之損害賠償金計算與專利權人能否達成侵權銷售量之考量—以Water Techs. Corp. v. Calco, Ltd.案判決為例

蘋鏈解密 去中化明顯

大立光、鴻海 認購靚

台積、大立光 四檔放閃

相關新聞

微軟市值龍頭 輝達威脅蘋果

Nvidia、微軟、亞馬遜和Alphabet均受惠AI,Alphabet市值重返兩兆美元,台積電未來成長性也被看好。禮來、諾和諾德因減肥藥,獲利維持強勁成長。

台積電論壇台灣場透露選股密碼

隨著顛覆性創新的AI已經掀起第四次工業革命,台積電展示多款先進技術以因應AI龐大需求,並且持續領先競爭對手,未來市場地位將更加穩固。

6月行情風向球

台股站上二萬點,台灣半導體及伺服器搭上輝達業績及股價噴出列車,六月又有台北國際電腦展、蘋果發表會及眾多公司股東會,都偏向正面訊息,而且作帳行情醞釀中,台股將持續熱絡!

謝金河:台股走過少林十八銅人陣

經過關鍵的五二○,台灣的天空利空不斷,先是總統賴清德在就職典禮中提出兩岸的不互隸屬關係,這個說法得到台灣民眾逾七成的認同,卻引爆北京當局的玻璃心,中共發起為期兩天的軍演,全球報紙頭條都注意這則消息,尤其是日本格外重視這件事,各大媒體都以最廣泛的版面處理這則新聞。

AI PC供應鏈進階選股

黃仁勳站台背書,戴爾全球大會率先點燃AI PC投資巨浪,緊接著台北電腦展及蘋果WWDC開展,邊緣AI供應鏈規格升級行情仍將紅不讓。

五月魔咒不攻自破

美國三大股市創下歷史新高,加權指數獲得護國神山台積電創高加持,依舊處於創高軌道之中,類股間維持良性輪動,多頭格局仍是方興未艾。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